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大技術重塑未來供應鏈

三大技術重塑未來供應鏈

未來的供應鏈會是怎樣?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浮想聯翩:工廠里焊接機器人騰挪翻轉,街道上無人車急速飛馳,天空中無人機來來往往,辦公室里卻悄無一人,原來都在與家人享受著溫馨時光……這樣一幅美好的場景何時會來到呢?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它所展現的無疑只是我們所能看見的一些表面現象。在它的背後,是更加複雜、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供應鏈系統保證著整個體系的健康運轉。

今天的供應鏈,離這個目標還相差甚遠。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未來的暢想,並對如何實現遠景的大膽推測。筆者認為,未來,有三大技術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它們是: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毫不誇張地說,它們將很有可能成為重塑未來供應鏈的三大核心技術

筆者曾經在過往的文章中提到,未來供應鏈一定是具備了可視化(眼)、可感知(腦)、可調節(身)三大能力的智慧供應鏈。其中,物聯網是供應鏈可視化的最佳解決方案,因為物物相連,我們可以透過物聯網看到真實的供應鏈;人工智慧是供應鏈可感知的最佳解決方案,因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數據決策,讓我們能夠感知供應鏈上的變化;區塊鏈則是供應鏈可調節的最佳解決方案,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解決了供應鏈的剛性約束,讓供應鏈具備了動態的調節能力。

一、物聯網(Intenet of Things,IoT)

「物聯網」一詞最早出現於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隨後在麻省理工MIT、國際電信聯盟ITU等的推動下,物聯網的概念逐漸清晰。

「物聯網」即通過各種信息感測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能夠將實物數據化、信息化和網路化,可以構建信息流與實物流之間的緊密對應關係,而這恰恰解決了當下供應鏈的一大痛點:可視化程度不高!所謂可視化,即能夠動態和實時掌握供應鏈上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供應鏈的高效協同便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評語:信息實物互聯互通,標準建設尚需時日

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慧並不是什麼新鮮產物,早在1952年,IBM的阿瑟·薩繆爾(Artuur Samuel)開發了一個西洋跳棋程序,這個程序具有自我學習能力,薩繆爾隨後將其定義為「機器學習」,從此掀起了AI的第一次浪潮。

伴隨著演算法技術的瓶頸與突破,人工智慧的發展也經歷了起起伏伏。直到2016年,由於谷歌AlphaGo挑戰人類圍棋大師的一戰而重新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並且引爆了人工智慧的第三次浪潮。這一次浪潮的背後,是大數據、機器學習演算法、雲計算三大技術的合力使然。

如今,Apple的Siri,Amazon的Echo,阿里巴巴的淘寶小蜜……,人工智慧已經悄悄地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人工智慧也進入到了供應鏈的領域,開始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例如,在需求預測方面,通過機器學習,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並形成演算法模型,為精準預測提供參考;在採購方面,可以根據歷史數據構建自動補貨模型,提高採購的效率;在生產方面,可以指揮機器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大量替代傳統人工;在物流方面,可以實時選擇最優路徑,降低配送成本;在協同方面,可以提高信息協同速度,並替代人類對一般性問題進行快速決策。

雖然AI總體還處在弱人工智慧階段,離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尚有漫漫長路要走,但是伴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它將在供應鏈的各個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評語:牛刀小試威力無比,應用前景不可限量

三、區塊鏈(Block Chain)

「區塊鏈」是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供應鏈的目標是內外協同,然而無法建立足夠的信任成為了供應鏈協同的最大障礙。沒有信任,供應鏈的上下游無法充分共享和交互信息,信息流變得扭曲失真;沒有信任,供應鏈上的賬期會被越拉越長,資金流變得短路缺血;沒有信任,供應鏈上的物權轉移需要核對大量的單證,實物流成了蝸行牛步。

「區塊鏈」技術的來臨,為傳統供應鏈的「中心化」模式的破局,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力。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快速建立信任。由於數據不可篡改,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大降低,企業之間的溝通成本也隨之降低。解決了信息失真扭曲的問題,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將大幅提升。數據可以在供應鏈的上下游之間無損流動,「區塊鏈」聯盟企業之間不需要浪費時間進行低效的博弈,而能夠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如何與其它供應鏈比拼成本和效率,為最終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上。

在此基礎上,「鏈主」的作用被弱化。因為企業協同依靠的將是「共識機制」,而非「鏈主」的管理意志。在「共識機制」下,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運營參考的是一套協商確定的流程。由於聯盟企業信息足夠透明,彼此足夠信任,這樣一套流程可以滿足聯盟企業之間的利益,甚至可以成為行業的標準。企業之間甚至可以形成所謂的「動態聯盟」,即聯盟內的企業可以自願加入或退出,只要符合聯盟的准入和退出的標準即可,而由於「共識機制」和信任的存在,企業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極低。

當前,區塊鏈技術還主要運用在供應鏈金融、產品追溯、風控管理等方面。未來,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將變得更加透明,大規模協同變得更加容易,鏈主的作用將逐步削弱,供應鏈將由「鏈主驅動」真正轉變成「需求驅動」!

評語:共識機制弱化鏈主,三流合一驅動協同

總結

其實,說到技術,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技術的迭代進步往往讓我們應接不暇,除了文中所述的這三大技術,還有許許多多、層出不窮的新概念、新名詞,難免讓我們眼花繚亂、不知所措。例如:3D列印、可穿戴設備、AR/VR、無人機、模擬、雲計算……這些技術同樣也會對供應鏈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例如3D列印將大大縮短樣機製造、備件補貨的時間;AR/VR可以幫助工程人員遠程操控設備;無人機可以及時高效地進行物流配送……但是它們給供應鏈所帶來的影響將遠遠不及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因此,將它們稱之為「智慧供應鏈的三大核心技術」並不為過!

當然,無論技術怎麼改變,供應鏈的本質從未發生過改變,依然是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還可以加上商流、服務流等)的流動。真正發生變化的是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它們流動的方式將發生改變,以及方式改變所帶來的效率的大幅提升!

大家都在看

物流技術與應用

權威傳媒,只為物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流技術與應用 的精彩文章:

TAG:物流技術與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