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說《亮劍》里趙剛500米外打中日軍太假,真的假嗎?

有人說《亮劍》里趙剛500米外打中日軍太假,真的假嗎?

《亮劍》這部劇雖然過去了10多年,但是至今仍然熱度不減,甚至被譽為最經典的抗戰劇之一。然而不論《亮劍》呼聲多麼高,仍有不少好事之徒喜歡出來挑事,簡直就是雞蛋中挑骨頭,比如將劇中的一些穿幫鏡頭拿出來說事,甚至懷疑劇中某些經典鏡頭的真實性。

比如《亮劍》第7集中,獨立團被日軍包圍在辛庄,政委趙剛和團長李雲龍打賭,說用步槍擊中500米外架設迫擊炮的日軍士兵,結果趙剛拿起一支三八式步槍,校準標尺,稍作調整之後,一槍穿日軍鋼盔而過,正中眉心。正是因為這個500米的距離,惹來了不少人的非議,認為這一幕實在是太假了,真的假嗎?

二戰時所生產的步槍,均是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槍膛封閉性強、使用的子彈威力也大,現在的狙擊步槍仍採用的是這種槍機結構,因此二戰時的步槍近乎現在的狙擊步槍,射程和威力比現在的自動步槍要大的多。比如日軍中的標配三八式步槍,最大射程為3600米,距離超過2000米仍有殺傷力,在500米的距離上擊穿鋼盔實在太輕鬆了。

《亮劍》中趙剛在500米的距離上,不用瞄準鏡直接爆了架炮日軍的頭,其實這樣的槍法一點也不誇張。在抗戰初期的日軍最精銳部隊中,很多日軍老兵也都有這樣的槍法。使用三八式步槍打500米的目標,直接瞄準肯定不行,需要用到標尺,這一點《亮劍》中也體現到了。為什麼要用到標尺呢?是因為子彈射出槍膛後不只是走直線,受到重力的影響還會下落,距離越遠下落的現象越明顯,所以打較遠目標時就要用到標尺,然後射擊前將槍口適當抬高,以校正子彈下落時的高度。

也許有人會說趙剛是大學生,槍都拿不穩很難打得准。其實正是因為趙剛是大學生才能打得這麼准。抗戰時八路軍戰士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重力、自由落體這樣的專業術語聽都沒聽過,更是極少有人能明白標尺的原理。但趙剛卻是燕京大學出身,這些簡單的原理自然知曉,所以可以根據目標距離,精確校準標尺,然後水到渠成,500米外一槍命中日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史說 的精彩文章:

如果硫磺島戰役讓國軍來防守,由薛岳指揮,最終也能守住36天嗎?

TAG:史話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