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呂布,他22次拍過中國

馬克·呂布,他22次拍過中國

著名法國攝影師馬克·呂佈於當地時間2016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 93歲。

馬克·呂布:攝影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近乎痴迷的愛好!

中國彷彿是他的一位「哥兒們」,他用了大半輩子的時間來拍中國。

1957

馬克·呂布同中國的緣分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當時正在加爾各答旅行中的他意外結識了一位認識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朋友。

自此,紅色中國的大門第一次向這位西方攝影師敞開了。

1957

拿到中國簽證的馬克·呂布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入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

但是當他從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過關之時,香港警察不願意開車送他過境,並且冷冷地說:「要去,你自己走過去。」

於是馬克·呂布用自己的雙腳跨出了西方與中國之間的連接的橋樑,而這一跨就是 50多年。

1957

馬克·呂布1923年生於法國里昂。

在他 14歲時,他父親給了他一台柯達相機,

從此馬克·呂布就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7,紫禁城

1957,北京天安門

二戰後,馬克·呂布進入位於里昂的 EcsleCentrale學院學習機械工程,

但到 1951年,他決定放棄穩定的工程師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影中。

1957,北京

在 18歲的時候,

馬克·呂布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

他告訴自己應該去冒險。

1957,北京

當內心世界無法被表達的時候,

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和安靜的拍攝便成了馬克·呂布可以應對人生的惟一方法。

毫不誇張地說,

馬克·呂布是真正意義上的行者,

60多年來,

他一直不停地行走於各種不同的地方,

用鏡頭將一切被他眼睛捕獲,同時又打動他的瞬間都記錄在了最原始的銀鹽膠片中。

1965,離婚案

1965,漢口

1965,北京

1965,湖南

1965,北京中央美院

馬克·呂布的拍照方式不同於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

他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去捕捉一個個畫面。

用他「局外人」的視角,展現了一個馬格南攝影師關注普通人命運的情懷。

他雖然頻繁的來往中國,

卻一直沒有學習過中文,

對於這樣的疑問,他說:「不,我要保持外來人的新鮮視角。」

1971,武漢

工程師出身的馬克·呂布對於結構和線條有著天生的敏感。

就像曾經鑽研幾何學的布列松一樣,他們二人的照片中總能看到高度和諧的點、線、面構成關係。

這樣形成的強烈的視覺樣式加上「陌生人」一般溫情又好奇的視點構成了馬克·呂布與布列松這兩位瑪格南大師具有高度辨識性的鏡頭語言。

1985,安徽黃山

馬克·呂布鏡頭中的西藏,世界屋脊不光包含:臉孔、服裝、地貌...

還隱含了一些他對世界的想法及教條,充滿人文色彩。

1985

從 1957年算起,

馬克·呂布大概來過 20多次中國,

可以說是來華次數最多的西方攝影大師。

1995,上海

2002,上海

其實馬克·呂布在 1957年進入中國拍照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了,

本來是乏味的油漆工人作業在他的鏡頭中猶如凌空起舞一般,

這樣的才華立刻得到了布列松的賞識,並在之後將馬克·呂布吸收為瑪格南圖片社的成員。

1953,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油漆工

馬克·呂布的作品並不一定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他到世界各國旅行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化,

特別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容。

1952年,美國紐約,伊麗莎白女王號郵輪

1954,英國,溫布利球場

1961,剛果,自拍

1967,美國華盛頓,反越戰遊行

除了廣為人知的紀實攝影,

馬克·呂布同時也是卓越的肖像攝影大師,

他拍攝了許多同時代的藝術大家、明星、政客...

1951,邱吉爾

1963,達利

1952,畢加索

1963,卡斯特羅

1964,列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諞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84年,在一個鞋盒裡發現的彩色照片!

TAG: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