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做到三個字,避開人生三個陷阱

做到三個字,避開人生三個陷阱

「恆」

所謂「恆」指的是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曾國藩給自己規定,必須做到自訂的十二條功課,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規矩嚴格施行,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

他反覆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輩們要做到「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國藩不僅要求家人這麼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曾氏家族後來人才輩出,與曾國藩言傳身教有很大關係。

「專」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都應該專一不二,以達敬德修業的抱負。

曾國藩曾經這樣反思自己: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想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騖。」是曾國藩讀書的準則。

他更是總結出來一套讀書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蝗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由此看來,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對學問的專註與進取,這也是他人生之所以進取的重要原因。

「勤」

曾國藩一生最強調就是勤,如何才能做到勤呢?從治懶開始!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曾國藩認為,一時的鬆懈可能錯過的就是一生中最好的機會。尤其是資質一般的人,只有通過勤奮努力的學習和積累,才能成就大事。為此,他認為做人應該有憂患意識,萬不可懶惰,拋棄勤勉之心。

多言的陷阱

好論人長短,幾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麼把握分寸,有的人卻信口開河。

在說話方面,曾國藩曾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說話盛氣凌人;

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國藩自己想做一個清官,看到滿朝文武個個都貪財好色,他口無遮攔地去批判這些官員,結果得罪了朝廷眾多大臣,幾乎成了朝內大臣的公敵。

經過許多磨難之後,曾國藩終於悟出了都是「多言」惹的禍!曾國藩教育兒子曾紀澤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曰傲,曰訟,即多言也。」

憤怒的陷阱

心態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個人容易被人激怒說明這個人的心理還沒有成熟。我們常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強烈的憤怒會沖潰我們的理智,致使我們忽視最基本的判斷,甚至會做出非常危險的舉動。無論一個人有多大年紀,在氣急之時就會變得像三歲小孩一樣,思慮不成熟、言語不加節制、表現嚴重失態、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曾國藩為什麼要「戒憤怒」,其實就是想營造一個平靜如水的心理環境,保持積極的人生觀。

為了修鍊自己的心理,曾國藩向他的好友馮樹堂學了靜坐之法,希望能做到「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忮求的陷阱

忮求就是嫉害貪求的意思。「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眾多人忙忙碌碌一生,都在為功名利祿而奮鬥,一些人甚至把這些作為成功的唯一標準。

只是有的時候,富貴就如同火中取栗,栗沒有得到,反而傷了自己。曾國藩說「戒忮求」,這是他人生悟出的一大智慧。

曾國藩曾給他弟弟寫過這樣的詩句:「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告誡其弟,有人說你好,自然有人說你不好。功名利祿,其實都是浮雲,只要能堅持本心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