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喜歡明史的讀者,應該對前面這句話不陌生。這句話專門用在明朝的兩位皇帝身上,分別指的是朱棣遷都北京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今天筆者重點給大家介紹崇禎皇帝自縊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弔死在煤山老歪脖子槐樹上,這個煤山就是如今的北京景山公園。

煤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園林,元朝時這裡是一個小山丘,到了明朝時因為皇宮使用的煤炭放在這裡,故曰「煤山」。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即公元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已經向北京城發起了最後的進攻。傍晚時刻,守城總管曹化淳打開了彰儀門(今廣安門)投降,北京城外城被李自成佔領。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眼看大勢已去,崇禎皇帝先是讓兩個皇子化裝成老百姓出逃紫禁城,並命令周皇后自殺,接著又砍了長平公主的一條胳膊等。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崇禎皇帝帶著貼身太監王承恩一步步向煤山上走去。當李自成攻入皇宮之後,找不到崇禎,三日後才在煤山上發現了崇禎皇帝的屍身,並看到了以血寫成的遺詔,部分內容如下:

「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雖然不同文獻記載的遺詔內容不盡相同,但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崇禎皇帝的自責之情,並且希望自己之死能為老百姓請命。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由於老槐樹是崇禎皇帝的自縊處,從滿清入關後這裡就成為了一個重要景點。清朝建立後,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清廷命人在老歪脖子槐樹上栓了一條鐵鏈,並將這將這棵槐樹命名為「罪槐」。如今去北京景山公園遊覽的遊客,都會到崇禎皇帝自縊處參觀,除了一棵歪脖子刺槐(後來重新栽種)外,還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上刻有「眀思宗殉國處」碑,書寫者是沈尹默。碑的右側上方題款為「中華民國十九年三月立」,左側下方題款則為「故宮博物院敬立」。

崇禎皇帝自縊處:兩塊孤零零的石碑,一棵歪脖子樹,看後無盡感慨

另一塊是「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這是一塊近千字的碑文的碑刻,碑文是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撰成。如今再看到崇禎皇帝自縊處,尤其是寒冬季節,真是充滿了無盡的悲壯。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上人品最差的董平,為何能位居梁山五虎將?只因跟對了一個人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