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瑪瑙城?石頭情?中國夢

瑪瑙城?石頭情?中國夢

距今一億八千萬年至七千萬年前,正是地質年代的中生代侏羅紀至白堊紀時期,古老的阜新地殼生命力旺盛,火山活動頻仍,大量熾熱的玄武岩漿,伴隨著一種學名為二氧化硅的膠體溶液噴涌而出,沿著嶙峋的山石縫隙奔流直下,最終緩緩地沉寂在地質歷史的各個地層中。但是,就在岩漿與冷空氣相遇的一瞬間,產生了大大小小、姿態各異的氣泡,氣泡內含的各種氣體,被封存形成洞孔,在極端漫長的歷史時期,與鐵錳鈷等礦物質交融反應,沉澱著,結晶著,等待著……

瑪瑙與瑪瑙城:一億年的不了情

一億多年過去了,阜新大地幾番滄海桑田,當年的膠體溶液早已變了模樣,進化、生成了新物種——玉髓類膠體凝聚物,並呈現出同心紋帶狀構造,這就是瑪瑙。她們質地硬脆,色彩豐富,紋帶美麗,膚似凝脂,是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最早利用的寶石原料之一。

有考古文物為證,1982 年在阜蒙縣境內發掘的查海古人類遺址,距今已有 8000 年歷史,是紅山文化源頭之一,就在這裡出土了迄今為止國內最早的「真玉器」、龍紋陶片和石堆龍,還發掘出了大量的瑪瑙刮削器和瑪瑙鏃,充分說明查海古人類就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瑪瑙並使用瑪瑙的人,所以已故著名考古學家蘇秉奇先生高度讚譽遼寧阜新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簡單地說,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查海古人類就已經能夠利用瑪瑙製作生產工具了。到了新石器時代,查海古人類開始將瑪瑙磨製成玉玦、玉璧,進而取代了舊石器時代的獸骨、蚶殼等原始飾品,並逐漸出現了帶有原始宗教活動色彩的專用瑪瑙玉器——古老的中國玉文化開始慢慢地萌芽。終於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查海古人類手中把玩的瑪瑙出現了簡單的人形、動物形,這標誌著瑪瑙從生產工具逐步變成生活飾品後,已經開始凝聚、寄託遠古人類的豐富情感和美好願望。

一直到了遼代,游牧阜新的「遼人」尤愛瑪瑙,民間出現了專事採集、挖掘、加工瑪瑙的生產活動,瑪瑙磨製器等工具設備也有了很大進步,興旺發達的瑪瑙業推動了遼代瑪瑙文化的大發展,瑪瑙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人飾馬飾上。在阜新清河門遼墓中出土的蓮花式盅、瑪瑙管珠、瑪瑙酒杯、瑪瑙圍棋、瑪瑙項鏈等,雖然距今已有逾千年的歷史,但是創意精妙,工藝精湛,製作精良,蘊含的深刻意味,仍然為當代匠人嘆為觀止。

有清一代,阜新地區的瑪瑙業規模宏大,瑪瑙匠人技藝高超,世代相傳,瑪瑙製品也是精美絕妙,已經成為宮廷貢品。據《清實錄》記載,阜新地區「開挖窯洞十六,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足見當時的瑪瑙加工業和瑪瑙交易活動蔚為大觀,而現在的阜蒙縣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就是因為在乾隆帝六十大壽時,當地王爺進獻了「佛光瑪瑙朝珠」而受封得名。

如今的阜新早已因瑪瑙而得名「瑪瑙城」,名震天下。2004 年發現的「瑪瑙王」,重達 66 噸,甚至調動了兩輛軍用坦克,費盡周折才請其露出真面目;2012 年發現的 38.7 噸重巨型水草瑪瑙,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最」, 色彩斑斕,世所罕見,這是這塊神奇的土地最為慷慨的饋贈,不可再生。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華天寶,阜新瑪瑙歷史文化悠久。經過長期的瑪瑙文化熏陶和瑪瑙匠人世代傳承,阜新形成了中國瑪瑙雕的最大流派——北派瑪瑙雕。2006 年經國務院批准,「阜新瑪瑙雕」被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瑪瑙城阜新,與「博採天地之精,納容日月之華」的大自然奇妙之物——瑪瑙,早已經結下了無法割斷的情緣。

瑪瑙匠人的石頭情:斫輪老手鬼神驚

在阜新瑪瑙雕藝術界,1959 年出生的邵景興是一位元老級人物,他自幼酷愛繪畫和民間藝術,1978 年考入遼寧省工藝美術學院阜新分校,畢業後分配到阜新市玉器廠工作,先師從姜輝大師學習人物和佛像設計雕刻,再拜秦好勇大師學習山水、動物,向齊國華大師學習花卉,同李洪斌大師學習素活,博採眾長。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國傳統瑪瑙雕技藝,他又到南方珠寶公司擔任設計師,認真學習南派玉雕的俏色巧雕、工藝細緻、玲瓏剔透、鏤空高絕等技藝。終於,將北派與南派之精華融會貫通的邵景興,自成一派,他既注重傳統,更注重創新,始終堅持把文化融入創意中,始終追求瑪瑙雕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師古而不泥古」,要達到「自家法變、自家風骨」的境界,邵景興說,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的經歷,啟迪了他的雕刻人生更上層樓。早在 1996 年,邵景興偶然入手一塊百年難遇的瑪瑙玉髓料石,表皮開門後,呈現出多種瑰麗的俏色和過渡色,驚喜興奮之餘,他反覆構思,夜不能寐,電光火石間,白石老人的名畫《葡萄與松鼠》在腦海中乍現,於是一件傳世名作《秋醉吐魯番》渾然天成:水靈靈的吐魯番葡萄,珠圓玉潤,堅挺飽滿,俏麗多姿的葉片,似隨風搖曳,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活靈活現,動感十足。

技藝高超的瑪瑙雕大師,往往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一塊不規則的長方形瑪瑙料石,初看平淡無奇,並不震撼,但是邵景興的想法出奇制勝。他從白石老人的名畫《清曲月夜》中尋得了靈感,寫意結合工筆,鬼斧神工地賦予這塊料石一個南極企鵝家族的愛情故事,終於《愛情五部曲》閃亮登場:在一塊險峻的極地冰崖之上,在遠遠的冰山之下,有十隻可愛的南極企鵝,他們是夫妻,是父子,是母女,是戀人,是在寒冷的南極洲譜寫的一曲相遇相知、相親相愛的浪漫溫馨故事。這件作品獲得了「天工獎」的「最佳創意獎」,如今已經被人民大會堂遼寧廳永久收藏。

阜新瑪瑙雕人才輩出,集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一身的楊克全是一個重要人物,在被譽為「雕刻界奧斯卡獎」的中國「天工獎」評選中,楊克全的作品《化蝶》(2005 年)、《春之夢》 (2006 年)、 《十八羅漢斗悟空》(2012 年)等榮獲了金獎。他廣泛涉獵各類玉石原料與題材的設計和製作,作品創意巧妙,俏色、俏型工藝精湛。特別是作品《春之夢》構圖簡約,造型流暢,人物傳神,巧奪天工:妙齡少女廣袖舒展,裙裾薄如蟬翼,長發如瀑,飄然若霧,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在年輕一代的瑪瑙雕刻匠人中,出生於 1983 年的特級玉雕大師於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以雅活為主,創意抽象又不脫離傳統,尤其擅長瑪瑙俏色運用,紋理與工藝結合,意境深遠,極具生命張力。近年來,他的作品也屢獲大獎, 2017 年更是以《鄉情》一舉奪得「天工獎」金獎。在組委會特設命題——「家」專題作品評選中,這件巧妙利用天然瑪瑙俏色來區分層次、雕工細膩的作品脫穎而出:金黃色的葵花地,彎彎曲曲的小河,姐姐背著弟弟走在鄉間小路上,這是作者以飽滿的情感表達對美麗家鄉的由衷讚美,也是對難忘童年的美好追憶。

世界瑪瑙之都:不忘初心中國夢

2016 年,在伊朗召開的第 18 屆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全體會議上,具有悠久瑪瑙歷史文化傳統的阜新,被正式授予「世界瑪瑙之都」稱號,理事會執行主席王山說: 「這是全球瑪瑙行業評價體系里具有唯一性的稱號。」

對於阜新來說,這個稱號與其說是榮譽和肯定,莫如說是對阜新產業未來發展的鞭策和提醒。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阜新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 , 阜新瑪瑙業的價值和比重愈發地凸顯出來,從「煤電之城」到「世界瑪瑙之都」的華麗轉型,阜新的中國夢就是從晶瑩剔透的阜新瑪瑙開始的。

目前,阜新是世界上瑪瑙資源的主要產地、加工地和集散地,已探明的遠景儲量在 200 萬~ 500 萬噸,而且阜新早已將瑪瑙業作為重要的接續替代產業大力扶持、精心培育。在硬體設施方面,已建成鑫維瑪瑙寶石城、阜新瑪瑙城、十家子福光瑪瑙城、十家子戰國紅大市場、十家子國際瑪瑙寶石城等大型交易市場,總建築面積超過了 10 萬平方米;在人才儲備方面,擁有瑪瑙廠家、瑪瑙業戶 5500 余戶,從業人員近 6 萬人,並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 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2 人、中國玉雕大師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人、省級玉雕師 151 人,中級以上專業人才300 餘人,經培訓上崗人員近 3000 人;在精品創作方面,阜新瑪瑙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大賽中每年獲得獎項都達到了200 余件,並有多件作品問鼎中國玉雕最高獎項「天工獎」金獎;在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方面,阜新瑪瑙產品已經形成了七大系列、二百餘個品種、數千種款式,擁有遼寧省著名商標 3 個,遼寧省工藝美術行業百強企業 3 家,優秀企業 4 家,市級著名商標 5 個、知名產品7 個。在瑪瑙文化傳承教育方面,有阜新瑪瑙文化歷史博物館、楊克全瑪瑙文化藝術館和阜新永靈奇石博物館,每年都吸了引大量遊客來參觀學習。

完善的產業鏈,雄厚的人才優勢,先後成功舉辦十一屆瑪瑙博覽會,如今的阜新瑪瑙商家已經能夠買進世界各地出產的瑪瑙原石,精細加工後再銷往世界各地——即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瑪瑙產業中樞之地。

來源:《今天遼寧》雜誌2017年第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阜新宣傳 的精彩文章:

瑞應寺:「東方小布達拉宮」

TAG:阜新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