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麟陽鄢氏與《名山室》的淵源

麟陽鄢氏與《名山室》的淵源

福建省永泰縣大洋鎮旗杆村院里自然村境內有座高蓋山,海拔1187米,因山上有寶蓋浮空故稱高蓋山;常有紫雲覆蓋,又名紫蓋山。五代十國時期,閩王王延鈞敕封高蓋山為大閩西嶽。宋張世南有《高蓋山記》,稱此山為「天下第七福地」即全國七十二福地之一。有詩句曰「登高觀世成真夢,山靜聞聲悟妙心」。有「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眾摩崖石刻,素有「永泰第一山」之稱的高蓋山,在高蓋山靠近頂峰的麒麟峰陡峭崖壁下面一座道觀《名山室》屹然矗立在眼前。

《名山室》主殿外貌

正殿巧建在石崖間

《名山室》始建唐文德元年(888年),於後唐天成二至四年(公園927—929年),閩王王延鈞賜名《名山室》。宋、元屢有興廢。明嘉靖年間,由鄢澗重建,清光緒年間焚於火。民國15年(1926年),由鄢氏族人出資重建。至今室內還保留有一口老鍾,鐘上鑄著鄢氏先祖鄢識(麟陽鄢氏遷樟始祖)、鄢澗(遷樟第五世祖)、鄢俊(鄢澗長子)的名字。此鍾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間,險遭砸毀。有幸鄢氏族人將其運回大展村原村部保存,後才抬上山掛在道觀右前側。

鑄著鄢家先祖名字的老鍾

《名山室》周邊懸崖覆蓋,室內可容納數百人,有東西兩室,善男信女分東西入夢叩神。《名山室》東室內保存有宋元時期福建省僅見的淺浮雕造像,長10米,高2米摩崖石窟,上百尊的人物、動物浮雕至今仍清晰可見。雕刻內容有釋迦牟尼和佛系列,以及早期殘雕。據國家級考古專家溫玉成實地考察:石窟浮雕中有一組佛像是中國惟一的「白蓮菜」(流傳於宋代的道教之一,與「白蓮教」頗有淵源)七祖佛造像,也是我國僅存「白蓮菜」造像遺迹。「白蓮菜」南宋盛行江南,「連社七祖」為宗門之祖,教義大多不抵葷酒,不殺物命,近於為善。有說是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經過。包括游觀農務、牧女獻糜、世尊誕生、太子納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禪河大悟、習煉降魔、二商粥食、希會寶地、佛現金剛等組畫。其中七佛圖更是雕得栩栩如生。一幅生動的佛教史卷。祖師洞建有宋代飛檐翹角古建築,明末賢人余潛士在傍書齋撰對聯「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尋味。西側鳳立峰下玄帝殿、觀音閣依洞而建。尤其觀音閣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觀音極為珍貴,據統計全國僅有兩尊男觀音,一尊下落不明,一尊在《名山室》保存完好。由於曾經經過偷盜,故現在展覽的男觀音為贗品,真品藏於名山室道觀之中。據家父口述福州市倉山區西二環南路首山昭天君在名山室得道升天,往淋雨潭方向走到盡頭可以往對面山坳看到,在《名山室》對面的山坳處有一個清晰的仙君腳印。該處也是佛道共生的典型之一。

《名山室》內的摩崖石刻

1991年,《名山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高蓋山下新建牌坊

今有鄢氏後裔個人捐資,為《名山室》作為修路建設等善款(山上立有石碑),傳承了鄢氏先祖樂善好施的優良家風。

上山路旁石碑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觀

淋雨潭景觀

登山石階

國務院授予的牌匾

摩崖石刻清晰的畫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