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歸國人才簡略圖譜

「90後」歸國人才簡略圖譜

本刊記者 王海珍

2017年12月4日上午,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發布公告,對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擬入選人員名單進行公示。

所公布的630名單中,以「80後」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有三位「90後」入選,他們分別是殷翔,任職上海交通大學;馮建東任職浙江大學;陳陽康任職浙江大學。

據了解,該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共申報3556人,經形式審查、通信和面試評審,630人通過終審,擬予引進。三位「90後」入選,再次說明,「90後」已經逐步步入舞台中央。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90後」的面孔出現在「千人計劃」中了。兩年前,兩位美女「90後」入選第十二批「千人計劃」,已引起大眾驚嘆。彼時,有顏值有才華的劉明偵和楊樹引起了各路媒體注意。一年前,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顧實成為第十三批「千人計劃」的唯一「90後」入選者。他們與剛剛入選的殷翔、馮建東、陳陽康與劉明偵、楊樹一同構建了「90後」歸國人才簡略圖譜。

劉明偵 川渝家鄉情結讓她留在家鄉

劉明偵,出生於1990年5月,2011年本科畢業於英國布里斯託大學,2012年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2015年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光電光伏研發中心,現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年9月,劉明偵博士在《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當時年僅23歲,是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女學者。

《自然》雜誌是世界科學領域最頂尖的雜誌,以報道全球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劉明偵的論文一經發表即備受關注,迅速成為本領域裡引用量較高的文章。

論文是她就讀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的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成為了新能源開發的新寵。鈣鈦礦是於2012年底被發現的新型材料,價格低廉,製造工藝簡單。「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為了搶時間,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實驗,鑽在實驗室里十幾個小時。」劉明偵說。

2015年10月10日,劉明偵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入選者,與該校簽訂協議到微固學院工作。劉明偵說,作為重慶人,一直有濃厚的川渝家鄉情結,她願意放棄在英國的職位回到中國,來到電子科技大學,下定決心要為學校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盡自己的力量。

楊樹 極為謙虛及易於合作的學者

楊樹,1990年6月出生,16歲時就考入復旦大學微電子專業,201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電子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隨後,楊樹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在英國劍橋大學做博士後。

2015年,楊樹成為浙江大學引進的「青年千人計劃」人才,進入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擔任「百人計劃」研究員。她是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訪問助理教授。楊樹目前的研究領域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轉換系統中的GaN半導體器件核心技術及物理機理。年紀輕輕,她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她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工業界雜誌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廣泛引用。

楊樹的研究領域是GaN半導體器件的核心技術及物理機理。GaN,即氮化鎵,屬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她鑽研的這項技術,可以極大提高電能轉換效率,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是目前先進國家及企業重點投入的半導體關鍵技術。

此外,楊樹作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以及多家國際領先半導體公司多次引用和正面評價。她的本科生導師、長江特聘教授、復旦微電子學院的劉冉表示,楊樹平時與老師們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學術領域,在印象里楊樹是一個很積極的學生,自己交給她的任務都能非常獨立的完成,對於楊樹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並不意外。

陳敬教授是楊樹在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他此前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對這個得意門生的評價是,「極為謙虛及易於合作的學者」。「她具有極為出色的理解能力和物理直覺,思維縝密,基礎紮實。在導師及博士後的指導下非常快速地找到問題的核心。」

顧實:主研神經網路科學

顧實,1990年09月出生,2017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加入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擔任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計算神經學和神經影像數據分析的研究。

最初進入清華大學,顧實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化學。大一結束後,他轉到了理學院數理基礎科學班。這個當時清華的實驗班,需要同時學數學和物理學的課程,課業負擔重,難度大。而與其他同學相比,他落下了一年的專業課。他利用大一暑假自學了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大二開學,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不掛科,結果一學期結束,他成了班級第二名。

除了學業成績,大學期間他競賽也是成果滿滿。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他都拿了一等獎,大四那年他與同學組隊參加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拿下了全國第一(唯一的一個團隊金獎)。

本科畢業以後,他申請到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獎直博,主研神經網路科學。博士期間,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將網路控制理論引入結構化的大腦網路解釋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關於結構性腦網路的可控性研究》,論文發表後在業界取得了很好的評價。入選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陳陽康:致力於多震源地震成像與反演的研究

陳陽康,1990年出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2008級本科生。2012年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博士學位,2015年獲得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國際計算科學中心傑出博士後研究員。

他致力於多震源地震成像與反演,地震波場模擬和地震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在lEEE TGRS、GJI、Computer&Geoscience、Geophysics、lEEE GRSL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SCI論文100餘篇,總引用次數達到近2000次。曾於2016年擔任SEG國際會議分會主席,先後受邀在國際場合作學術報告40餘次。目前為著名SCI期刊Computers&Geosciences和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副主編,且常年擔任多個國際著名期刊和國際重要會議的審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兒女 的精彩文章:

附馬巷走出來的共和國總理

TAG:中華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