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宋末名將,演繹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

這位宋末名將,演繹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

《宋朝名將系列之四十五·陸秀夫》

上一篇介紹了「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今天繼續介紹下一位:陸秀夫,同樣是一位轟轟烈烈的民族英雄。

陸秀夫生於宋元金亂戰之際,註定了命里的不平坦。據說,陸秀夫自幼聰慧,小小年紀已經是他老家一帶的大才子,更在19歲那一年金榜題名,而他的同窗恰是文天祥。兩個人自年輕即相識,後來一同為趙氏江山拼盡了最後一滴血,也算是緣分了。

因為當時到處混戰,人才成了極其寶貴的資源,所以剛剛中舉的陸秀夫,馬上就被招到了李庭芝手下。雖然陸秀夫才華出眾,但是他一直行事低調,與旁人很少說話,但凡是酒宴更是從來不參加,活脫脫的悶騷宅男一個。

不過,才華畢竟是掩不住的,李庭芝深知小陸同志是一位可造之材,所以一直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生怕他給別人挖走了。雖然陸秀夫此時仍是個上不了戰場的文官,但他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的熱情可絲毫未減。

德祐元年(1275年),機會終於來了。元軍大舉南下,群臣聞風喪膽,堂堂朝廷竟無人來上朝。平日里人才濟濟的李府,這會兒更是冷清得不行,唯有陸秀夫等人還守在李庭芝身邊,思慮著保家衛國之事。

之後,要命的消息更是一個接一個滾滾而來。襄陽城主帥呂文煥投敵、奸相賈似道兵敗蕪湖,大宋最後的一點家底,這下徹底敗光了。

現在,輪到陸秀夫出場了。

此刻的宋氏宗親,早已沒有了鬥志,很快舉手投降,乖乖地跟著元軍北上做了俘虜。而陸秀夫則從中逃了出來,他還不想看著大宋如此狼狽地滅亡。

陸秀夫輾轉南下,與張世傑等人一道擁立新帝趙罡在福州登基。一個飄搖不定且滑稽的海上行朝成立了。

雖然此刻的大宋已經是風雨飄零,殘敗不堪,然而聽聞趙氏登基的消息後,依然有一大批忠義之士聚集此地,達到了數萬的兵力。

只可惜,即便是在這樣一個流亡政權里,當時的國舅楊亮節和權臣陳宜中,仍在為權力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曾經拉攏陸秀夫加入自己的陣營,結果遭到了一頓臭罵:「大敵當前,爾等動輒罷官免職,是何居心!」

於是乎,後來就沒有陸秀夫的好果子吃了,一而再地被打壓,堂堂的顧命大臣卻成了閑居在家的小吏,這樣的政權如何存活呢?

元世祖忽必烈聽說趙氏死灰復燃之後,自然是不肯放過的,他又派出了張弘范率大軍圍剿。危急關頭,還是靠著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召集兵馬,跟元軍決一死戰。這期間,年僅十歲的趙罡因病去世,陸秀夫等人又擁立年紀更小的趙昺登基。真是難為這兩個小孩子了,誰叫是皇帝命呢!

在這裡,陸秀夫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筆重彩——崖山保衛戰。此戰,也是宋元之間的最後一場血戰。

景炎三年(1278年),張弘范率大軍圍剿宋軍的殘餘勢力。元軍一上來就切斷了宋人的淡水補給,這招雖然簡單,然後卻徹底斷了宋人的退路,由於海上水源匱乏,兵士們只好喝海水,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除了病倒的,就是營養不良,戰鬥力差點就成零了。

面對絕境,張世傑和陸秀夫商量,沒別的法子了,硬拼吧!於是張世傑率眾將殺出,決心和元軍同歸於盡,為皇上殺出一條血路。然而,他們終究是沒能做到,畢竟雙方的實力實在是太懸殊,張世傑拼盡全力無果,只好選擇了自盡。

而在後方保護幼帝的陸秀夫,也自知復國無望了,於是對天叩首,然後背著小皇帝,一同投海自盡。

這一幕,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悲壯的時刻。

陸秀夫的遺體漂流到了海邊,被漁民撈了上來,安葬於廣東台山市都斛鎮義城村,直到今天,仍然有陸秀夫的墓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誠龍讀史 的精彩文章:

張世傑:英雄陌路,死又何懼

TAG:誠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