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伊犁河谷被譽為「塞外江南」、「西域濕島」?

為什麼伊犁河谷被譽為「塞外江南」、「西域濕島」?

換個角度看地理

伊犁河谷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天山山脈西部,其範圍大致在80°-85°E,42°-45°』N之間,東西長360公里、南北最寬處75公里,面積5.64萬平方公里。

我國西北地區,由於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再加上高山阻隔,水汽很難到達,受大陸氣團控制,形成了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但是伊犁河谷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0.4℃,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區達600毫米,是新疆最濕潤的地區。良好的水熱條件,使得伊犁河谷植被覆蓋率高,其天然草場總面積約2000多萬公頃,森林面積1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6%。

伊犁河谷之所以被稱為「塞外江南」、「西域濕島」,主要得益於伊犁河谷水資源相對豐富,氣候濕潤溫和。而這種水資源,氣候特徵卻與伊犁河谷的地形特點息息相關。

KEY

伊犁地區是由西北-東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脈與西南-東北向的南天山山脈夾峙形成的西部寬東部窄,西部低東部高,開口向西的三角形區域。南北天山兩大山脈之間由東西向的中天山山脈分割成山、河谷、盆地相間的格局,形成了伊犁河谷、喀什河谷、特克斯河谷、鞏乃斯河谷四大谷地。而喀什河、特克斯河、鞏乃斯河最終匯成伊犁河,於是伊犁河谷成了伊犁地區最大的河谷。

地形歸納

我們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伊犁河谷的地形特點為:北、東、南地勢高,西部地勢低,朝西開口的「口袋狀」地形。

北半球中緯度的盛行西風,攜帶大西洋水汽,從大洋彼岸來到我國新疆北部,由於伊犁河谷向西開口的「口袋狀」地形,有利於盛行西風深入,在山前地帶形成豐富的降水,迎風坡可達到600-800毫米,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區的平均降水也在200-350毫米。伊犁河谷被稱之為「西域濕島」也不足為奇。

春季的季節性積雪融水和夏季高山冰川融水進一步增加了伊犁河的水量,伊犁河谷不僅水源豐富,而且豐水期很長。在伊犁河谷的平原地帶,河流兩岸平整的沖積平原,土壤深厚肥沃,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其次,北部山脈阻擋部分冷空氣,伊犁河谷冬季氣溫較高;南部山脈阻擋了南疆盆地的風沙活動。

在特殊地形的精心呵護下,伊犁河谷自然環境十分優越。

地理環境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地形、水文、氣候、土壤、植被,按大自然的特定規律被編織在一起了。這種編織纏繞,產生出了一道道神奇的風景。在伊犁河谷,我們可以想像到這樣一幅畫卷:春季,一片片綠油油的冬小麥映著大地的嫩綠,描繪出綠的世界;夏日,成片的油菜花和向日葵花將大地裝扮成花的海洋;初秋,牧民們滿山坡種植的苜蓿花開,紫色的小花開滿整個山坡,隨著地勢的起伏,將紫色延伸出去;冬季,林木銀裝素裹,山舞銀蛇,又把我們帶回了伊犁,原來這不是在江南!

換個角度看地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