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47落幕,A380能否借中國續命?

747落幕,A380能否借中國續命?

超大寬體客機的輝煌時代一去不復返。年近半百的747正在逐步退出全球客運市場。而同類型的A380也陷入了尷尬境地。

為挽救A380,空客也是不余遺力。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空中客車公司主動提出,如果中國的航空公司訂購世界最大客機A380,它就與中國建立A380產業合作夥伴關係。跟隨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華的空客公司首席運營官法布里斯·布雷吉耶,將就此事進行早期階段討論。然而中國能否拯救A380仍是一個未知數。以波音747的退出為鑒,空客或許能找到新的發展之路。

(世界民航業的商業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巨無霸」飛機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圖/視覺中國)

《財經》記者 余樂 陳亮/文 施智梁/編輯

2017年12月20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國際機場人頭攢動。停車樓頂層的天台視野開闊,上百人聚集在那裡,在寒風中跺著腳,目光投向跑道的盡頭處。不久,一架飛機穿破雲霧緩緩降落,龐大的機身、標誌性的「鵝頭」造型,令在場的人歡聲雷動,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波音747——過去幾十年來,他們無數次看過或乘坐過這種機型,而今天將是絕大多數人的最後一次。

這是達美航空(NYSE:DAL)為747舉行的「告別之旅」。此後,這款綽號「空中女王」(Queen of the Skies)的飛機將退出美國民航的歷史舞台。伴隨著747的退隱,超大型寬體客機的時代也漸行漸遠。

大學生帕特里克·帕羅尼(Patrick Palony)不停按動著相機的快門。他坐了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只為到機場看747最後一眼。「我們等的不只是一架飛機,它是美國的傑作,美國人的驕傲。」回憶當天的情景時,他對《財經》記者說。

很多美國人對747有著特殊的情結,因為它是美國黃金時代的象徵。這款飛機於1970年投入商業運營,那時美國的GDP佔全球40%(2016年只佔24%),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令其他國家艷羨。當時,阿波羅號剛剛登上月球不久,而波音747的橫空出世,讓全世界對美國人再次刮目相看。

「現在的飛機有很先進的技術,但只有747才能讓我心生崇敬。」帕羅尼說。來自加拿大的麥基·茲爾可夫斯基(Mikey Zilkowsky)也是747的粉絲。他的職業是水泥攪拌車司機,在他看來,747的設計和工藝與當代的飛機相比也毫不遜色。「747是獨一無二的,從審美的角度堪稱完美。換作其他任何一種飛機退役,會有這麼多人來送行嗎?」

747拯救波音

波音747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它是世界上第一架雙通道(機艙內有兩條走廊)客機,再加上雙層客艙,使其最高載客量比排名第二的機型高出一倍以上,龐大的體積更是讓當時所有的飛機都相形見絀——實際上,波音747將「世界上載客量最多的飛機」的稱號一直保持了37年,直到空客A380投入使用。

此外,這款飛機使用的很多技術和設計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些直到今天仍不落後。

747在誕生之初並不被人看好。彼時,人們普遍認為超音速飛機才是未來的主流,英法聯合研發的協和式飛機,以及蘇聯的圖-144等超音速飛機都備受關注。波音公司(NYSE:BA)起初也設計了名為波音2707的超音速飛機,並得到美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但在研製過程中,公眾對超音速飛機造成的音爆、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擔心。1971年,國會決定終止對超音速飛機的撥款,2707胎死腹中。波音公司損失了100多架飛機的訂單,巨大的研發投入也無法收回,幾乎陷入破產邊緣。無奈之下,波音只能放棄超音速項目,把全部賭注都押在了剛剛問世不久、被認為是落後機型的747身上。

事後證明,747成就了波音的偉業。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燃料價格大漲,使耗油率高、載客量小的超音速飛機商業價值持續縮水。協和、圖144相繼發生嚴重事故,最終只得退出市場。這兩種飛機在停產前都只生產了十幾架。直到今天,超音速客機的時代仍未到來。波音747則在50年間熬走了一撥又一撥競爭對手。上世紀70年代與波音747競爭的寬體客機還有兩種,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L1011以及麥道公司的DC-10,均裝備三台引擎。這兩種飛機甚至把各自的公司都拖下了水,洛克希德退出了民用航空市場,麥道則於1997年被波音吞併。

波音公司迄今已售出逾1540架747飛機,包括747-100、747-200、747-300、747-400和747-8等系列,其中1989年推出的747-400最受歡迎。47年的服役歷史中,747除了充當客機和貨機外,還扮演過多種角色:滅過火、當過加油機、運載過太空梭,以及被中國、美國等許多國家首腦作為專機使用。

超大型飛機為何走向末路

英雄總有遲暮的一天。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民航業的商業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巨無霸」飛機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

747的誕生主要得益於上世紀60年代洲際航線的發展,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合伙人於占福告訴《財經》記者,在發動機技術還不夠先進和足夠可靠的情況下,只有增加發動機才能確保洲際航線的安全,同時也能應對更大重量和搭載更多乘客。擁有四個發動機的波音747在這方面具有壟斷性優勢。而現在的雙發飛機在單發失效的情況下的安全飛行時間,已經從90分鐘延長至120分鐘、乃至180分鐘,可以在洲際航線上任意一個點安全降落。「25年前要實現遠程越洋飛行,只有747可選。」波音民機集團東北亞區市場執行總監霍達仁(Darren Hulst)在波音的最新寬體機型——777X說明會上稱,從1995年777投入市場運營之後,遠程航線有了雙發寬體機的選擇。

另一方面,當今的國際油價與上世紀7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747的四引擎「豪華配置」越來越不合時宜,成本壓力迫使航空公司選擇更加經濟性的雙發寬體飛機。據中國民航報的測算,同樣是飛洛杉磯到倫敦希斯羅機場這條航線,使用最新405座的波音747-8需要燃油3.3萬加侖,而使用290座的波音787-9,只需要1.84萬加侖,兩者的每座油耗相差近30%。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國際航線的「去樞紐化」。在747的黃金時代,長線越洋航班幾乎只存在於紐約、倫敦等少數幾個國際大樞紐之間,所有的洲際旅客都需要先坐越洋航班到這幾個樞紐,再轉乘中短線飛機到達目的地。長線航班常年承載著巨大的客流,載客量最大的747自然成為這些「超級幹線」的首選。今日,具備越洋航班起降條件的機場越來越多、市場對直航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非樞紐機場間的「點對點」直飛航班逐漸成為主流。

「超級幹線」的作用降低,客流也就難以填滿747那巨大的機艙。載客量適中(250座-400座)、性價比更高的波音777、787、空客A350等雙引擎機型取而代之,成為越洋航班的首選。同等體量(500座)的機型中,空客A380的銷量雖然也不理想,但還是搶走了747的一些生存空間。

「國際航權開放以及新型洲際機型大量使用的背景下,一些大型國際樞紐的功能被弱化。國內洲際航線在二線城市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洲際航線去樞紐化成為一種趨勢。」民航業內人士黃嵩對《財經》記者說,例如海南航空(600221.SH)用787執飛成都至紐約航班。

據霍達仁(Darren Hulst)介紹,過去15年遠程航班數量增長了72%,但是遠程飛機座位數僅增長了3%。也就是說,航空公司的運力增長主要靠點對點航線增加頻率,而不是增加座位數量。「我們發現整個航空市場,乘客更願意選擇高效、快速的方式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明顯偏向直飛的航線。」

為了與747相競爭,空中客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製超大型寬體客機,2007年實現首航,這就是A380。然而,去樞紐化、油價上漲等讓747沒落的因素也同樣沒有饒過A380。十年間,A380僅僅收穫了317架訂單,總交付為221架。

2017年11月的迪拜航展上,有消息稱空客與阿聯酋航空即將達成超過30架A380的訂單,截至航展結束仍沒有簽約消息。外界關於A380可能停產的消息不絕於耳。路透社報道,空客正在規劃緊急應變計劃,萬一公司沒能拿下阿聯酋航空關鍵訂單,準備逐步停產這款全球最大的客機。

超音速客機捲土重來?

達美航空是最後一家停飛常規商業航班747-400的美國航空公司。1989年出廠的747-400已經接近使用年限,到了自然退役的時候,而它的替代機型:747-8i備受冷落,竟無一家美國的航空公司購買。747的客運之路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據民航資源網統計,整個2017年,747相繼從美聯航(NYSE:UAL)、達美航空、印尼鷹航、長榮航空、法國航空等公司的機隊中退休。更早前,新加坡航空、全日空、紐西蘭航空也都停飛了全部747客機。在退出美國後,全球範圍內還在服役的客運747不到20架,包括中國國航的三架747-400和六架747-8i。這些飛機也許還會服役一段時間,但用於客運的最新機型747-8i停產,747徹底退出民航客運的歷史舞台已成定局。

不過,用於貨運的747-8f還有少量訂單等待交付。31歲的亞當·德拉蘭(Adam Dragland)是親手打造這最後一批747的工人之一,負責機艙內部的組裝工作。他的家族從「二戰」時期起就有人為波音公司工作,祖父是美聯航的飛行員,駕駛747飛了整整32年。

德拉蘭對747的工藝設計讚不絕口,稱它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遠遠領先於時代,飛行高度上限達到4.5萬英尺(約1.37萬米),直到現在都很有競爭力。「即使是用了很多新技術的787夢想飛機,飛行速度都沒有747快。」31歲的他對《財經》記者說,「747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機型,能在它即將謝幕的時候親手打造這最後幾架,我感到非常榮幸。」

747和380的衰落,標誌著世界民航業「小飛機時代」的到來。

由於航空公司更注重靈活性和經濟性,波音737、空客A320等窄體飛機在世界各地都是航空公司的主力機型。即使是在寬體機的範圍內,也是787、777、A350 這樣的中型或小型寬體機更受歡迎。然而,小飛機的時代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事實上,民航客機的基本形態已經很久沒有大的突破了,人們都在猜測下一次革命何時到來。超音速飛機曾經失敗過,但現在似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2017年12月,Aerion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和GE(NYSE:GE)簽署研發超音速飛機的備忘錄,計劃共同打造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商務機。Aerion公司執行總裁巴瑞特表示,下一代民用飛機將以速度制勝,超音速客機的春天已經來到。

另一家名為Boom的美國初創企業則宣稱將推出一款55座的超音速飛機,可將紐約和倫敦間的飛行時間從7個小時縮短到3小時15分鐘。這家公司已於2017年12月獲得日航的1000萬美元投資,並已獲得76架飛機的訂單。

在於占福看來,超音速飛機並不是新鮮技術,協和號飛機早在1969年實現2馬赫的飛行速度。現在要解決的是如何平衡成本與票價之間的關係。如果還售賣超高票價,那將重蹈協和號飛機停產的覆轍。畢竟,超音速也好,「巨無霸」也好,民航客機總是用於商業用途的,只有賺錢才是王道。

(本文首刊於2018年1月8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作者微信:wuski001;13918714572,歡迎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福耀玻璃美國投資鏡鑒:看得見的優惠,想不到的煩惱

TAG: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