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鷺洲·留住鄉愁

人文鷺洲·留住鄉愁

路州又名「鷺洲」,至今已經有1050年歷史,是順德樂從鎮建村時間最長的村落之一。古代鷺洲村是白鷺翔集的地方,以唐詩「二水中分白鷺洲」最後兩字命名為村名,故稱「鷺洲」,後簡寫為「路州」。鷺洲村下設9個村民小組,其中有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約3900人,占鄉中現有戶籍人口總數的96%,使鷺洲村成為一個僑鄉文化盛名遠播的村落。

滄桑僑遷史艱辛離鄉路

鷺洲人出洋史可追溯到清朝,相傳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 - 1850年)已有鷺洲人隨英國東印度公司前往海外,此後一批又一批鷺洲人陸續漂洋過海出埠謀生。《廣東省志·華僑志》記載: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頒布《禁海令》,至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九月,清政府頒布法令正式廢除海禁條例,無論是國人出國經商還是海外的華僑回國「治生暨業」都被許可,這一時期,鷺洲村湧現出最早的一批移民。清朝年間,國人被拐騙到國外當「華工」的現象已經較普遍,「華工」在鷺洲村當地也稱為「賣豬仔」,是鷺洲村民出去的主要原因。

抗日戰爭時期,鷺洲人為了避難而逃離家鄉,有的逃離到國內其他地方,有的則遠赴海外尋求安穩的生活環境,其中有的人出去後再沒有跟家鄉親友聯繫,或是客死異鄉了。新中國成立後,出國的人數大幅減少,但是仍有村民通過向政府申請或是「偷渡」出國,改革開放後更多的鷺洲人獲批出國了。

鷺洲人遠涉重洋到海外謀生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決定的,而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第一代華人到國外都是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聰明的頭腦和本身的技能慢慢從社會的最底層做起,但是無辜的華僑在國外經常被當地人歧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艱苦的環境中,鷺洲華僑從不放棄抗爭,努力為自己及同胞爭取公平的對待。鷺洲人黎兆佳八歲時被父母送往南非,當時南非的法律體制充滿了種族歧視色彩,使得他上學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成問題,每天需要走5公里路程上學,為此他自小立誓為華人爭取公平的待遇。後來黎兆佳成為華僑委員會以及德蘭士瓦中國聯會裡的活躍分子,他帶領過不計其數的代表前往南非政府爭取對華人群體的認可與尊重,他堅持不懈地發起運動,力求解除對中國人居住和交易許可地的限制,1946年2月19日,黎兆佳成為第一個被政府批准為「宣誓官」的華人。20世紀40年代初,一大群中國人由於遷移文案不符合程序被南非移民部門驅逐出國,黎兆佳不停上訴並嘗試多種辦法去接近當權者,為那些被驅逐者求得寬容,經過多次溝通,當權者最終決定允許這群中國人永久居留,如今相當大比例的南非華僑都是當年這群移民者的子孫。

世變文字異歲久苔蘚蝕

鷺洲人出國的歷史久遠,因其特有的「鷺洲精神」即敢闖、敢拼、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享譽國內外。鷺洲華僑從最初的逃難,迫於生計離開家鄉忍受異域的冷清和孤寂,或寄人籬下或艱苦創業,地位極其低下,到後來重視教育,以知識武裝自己並發揚「鷺洲精神」,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鷺洲華僑在外國都是以契約華工身份來養活自己,這種情況在清末和民國時期有所改變,很多華僑能夠自己辦小商店。西街黎婆婆的爸爸在馬達加斯加有一整條商業街。但華僑在外國經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非洲華僑為了能讓自己的生意一直做下去,會娶個當地的黑人做老婆,讓黑人老婆的家族為自己的生意撐腰,還有的華僑會在外國買槍來保護自己的生意。很多在外國賺到錢的華僑會「衣錦還鄉」,好幾位村民的祖先都曾在民國時期回來建房子,但那些謀生不順利的華僑甚至連買回國船票的錢都沒有,只能在外國終老。

鷺洲華僑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基本上在居住國立穩腳跟,相當大一部分華僑過上了衣食不愁的富足生活,一些擁有產業的移民生活更為殷實。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鷺洲華僑越發要求政治待遇的提高,希望得到與當地人同樣的政治地位。新中國成立後,鷺洲華僑在居住國的政治地位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湧現出一大批影響時代發展的僑領。黎時煖先生,祖籍鷺洲村西街,現任香港四海綢緞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太平紳士、香港順德聯誼總會總監、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黎時煖先生出生於綢緞世家,後因抗日戰爭避居香港,一切從低微工作做起,不斷磨礪自我,打雜、收銀、櫃檯什麼都做,此後一直堅持勤奮工作、處事認真,待人有禮、謙虛做人,生意日漸興隆,獲得香港「綢緞大王」的美譽。黎時煖先生素具恭敬桑梓情懷,熱心家鄉福利事業,陸續捐資助建鷺洲會堂、樂從醫院、沙滘中學及順德體育中心,捐建瑞顏幼兒園、鷺洲車站、鷺洲小學東樓、鷺洲僑聯大樓等,合計捐資近千萬元,對家鄉作出的重大貢獻深受鄉親所讚頌。

夢繞高山月心縈故園秋

移民是文化的傳播者,海外移民不論是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南亞,還是到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北美洲,都會將中國的文化傳到僑居國,同時將異域文化帶回來,從而形成中外文化碰撞。鷺洲的學校大多由華僑出資開辦,西方的教育思想在鷺洲村得到實踐,圖書室在鷺洲村的出現使遠離城鎮的民眾能夠接受到外界社會的新信息,醫院的創辦讓鷺洲村民見識了西醫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排球、撞球等西方體育活動也走進了鷺洲青年的業餘生活,還有一些華僑在海外信仰了基督教、天主教,西方教會也開始在鷺洲發展。

大多數華僑在海外賺到錢後會往家裡寄錢,村民稱之為「寄僑匯」,當時的交通和通信不像現在那麼發達,華僑們會選擇水客幫忙將書信和錢寄回家,水客主要存在於清朝,民國時期已經有合法的郵局產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水客還是郵局都會通過香港這個中轉站。然而並非所有的外幣都能被寄出所在國,在中國也並非所有的外幣都可以換成本地貨幣,因此有的商人會在外國用外幣買東西,再在香港把這些東西賣了換成港幣。新中國成立後,華僑寄東西回來大多數是通過郵局,如果是寄錢,銀行會幫他們把外幣換成僑匯券等,當時的華僑可以通過僑匯卷在華僑商店買東西,而沒有僑匯券的人在這裡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鷺洲村

鷺洲目前還保留了20世紀30年代建的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是由法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等國家的華僑回國興建的。僑房中西合璧,西方的工藝融合於磚雕、木雕以及房屋設計的構造中,時至今日仍有巨大的藝術及歷史價值。華僑在建好房屋以後就馬上返回國外,在家鄉逗留的時間不長。客觀層面上,30年代華僑回鄉建房的潮流歸因於當時有利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國民政府頒布了系列政策法規,鼓勵華僑回國興辦實業,廣東境內治安良好,金融安定,促進了華僑回鄉建房的熱情。主觀層面上,華僑心中的桑梓之情和家國之情是促使華僑回國建房的積極因素。20世紀30年代回國的這批華僑大多數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出國留洋的,他們在海外的僑居地多是列強殖民地或白人統治的國家,深受當地政府和民間的歧視和壓迫,他們更容易產生回國投資、振興中華的強烈願望,此外他們大多是隻身遠渡重洋,大部分家屬親人仍在故鄉,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回鄉建房是希望日後還鄉時也有個歸宿。

殷殷赤子心悠悠家國情

鷺洲村向海外移民是19世紀中期的事,當時的中國是清朝政府統治下日落西山的封建專制社會,政治僵化,經濟衰退,民不聊生。以貧苦農民為主體的鷺洲華僑進入的西方或其殖民地則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地區,工業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的繁榮、人們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華僑們對此感到十分陌生和新鮮,觀念上受到的衝擊非常強烈,他們明顯地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敵意」。

鷺洲華僑一方面由於在海外的生存環境非常艱難,巨大的文化差異帶給他們心理上的痛苦,對家鄉思念就更為強烈,落葉歸根的觀念更是深植心中,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在西方文化氛圍中生活,鷺洲華僑只好順應潮流,以開放的心態接受西方文化,自覺或不自覺地改變了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這些轉變不僅使他們逐漸調整了與當地文化的心理距離,減輕了不適應感,同時也十分明顯、深刻地影響了自己的家鄉。中西文化在鷺洲村碰撞交融之激烈、廣泛,與華僑自身的變化有直接關係,這實際上就是封建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在華僑身上碰撞的體現。

鷺洲華僑對家鄉的貢獻是巨大的,早在1931年就有華僑回鄉捐資建設,由韋植輝先生等華僑集資建設的三治學校就是其中之一。韋應恆先生陸續捐贈摺合人民幣共1806萬創建梁桂鳳紀念中學,設立了獎教獎學金。黎兆佳先生在1993年捐資60萬港幣建設鷺洲廣美衛生院,大大改善了鷺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可以看出,廣大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都視文化教育及醫療衛生事業為重中之重。華僑出國之前基本從事農業活動,受教育機會少,對知識的渴求得不到滿足,出國之初因為學歷低,文化知識水平不高,大多數都是從事十分艱辛的體力勞動,他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夠讓更多的鄉親學子有機會去學習知識。

傳承下歷史留得住鄉愁

2014年,鷺洲村成立僑務工作站,制定了僑捐項目保育制度、僑眷服務照顧制度、僑務管理工作制度、僑胞聯誼制度等,從僑情收集、為僑服務、僑房保護、文化營造等方面持續不斷進行建設,使華僑華人與鷺洲村的聯繫進入新階段。僑務工作站動員了熟知僑鄉人員分布的長者參與,對接了政府、村委、鷺洲小學和梁桂鳳紀念中學相關負責人,組建了僑鄉文化建設工作小組,初步總結出鷺洲村僑務工作發展歷史、現時本村僑胞出埠概況以及僑胞對家鄉建設的貢獻。

過去鷺洲華僑事迹大多是口口相傳,沒有文字記錄。僑務小組成立後積極制定華僑服務制度,開展入戶走訪,向村民收集僑胞信息,為每一位僑胞建立個人檔案,目前已收集了9個居民小組560名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的資料。僑房是華僑文化的重要見證和珍貴史料,僑務小組在走訪時注重僑房信息登記,目前已登記僑房13間,另有數量龐大的僑房依然保存完整,但由於屋主及其後人已漂洋過海暫時無法登記。今後將根據實際深化各方面的服務,完善華僑個人檔案,藉助現代科技建立智能個人信息庫,並利用微信、facebook、MSN等先進溝通工具將華僑聯動起來,加強其與家鄉的聯繫,讓地球變成真正的地球村。

鷺洲華僑遷移分布地圖

鷺洲村以黎氏大宗祠為載體搭建了「鷺洲華僑博物館」,設立了華僑歷史舊物展示閣以及「當年今日」圖片展覽區,展示了鷺洲僑胞信息10條,華僑舊物、舊信件100多件,照片60多張,這些都是通過入戶走訪和村民主動捐獻而來的,包括民國時期的服飾、結婚證、婚嫁用品、房契、農作用具、華僑特種商品供應證以及華僑回鄉時帶回的收音機等生活用品。華僑博物館以定期與預約開放的形式,供群眾免費參觀。2015年華僑博物館開設了2期「華僑歷史講堂」,邀請華僑向村民講述家鄉華僑在海外的創業歷史和艱苦奮鬥的歷程,以及華僑捐贈項目的來由和價值,教育子孫後代培養刻苦創業精神。僑務工作站在華僑博物館舉辦了兩次大型展覽,邀請區鎮領導、各村居書記主任和村民參觀,展出的圖片和物品引起不少參觀鄉親的集體回憶,通過與村內三所學校(路州小學、桂鳳中學、樂從中學)對接,開展了3期口述歷史講堂以及華僑尋根活動,讓學校的歷史課程走出學堂,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的內涵。

鷺洲村作為一個僑鄉文化盛名遠播的古村落,盛載著僑胞的桑梓情深。每個離鄉背井、遠涉重洋以謀出路的華僑故事,都是可歌可泣、有血有淚。華僑們艱苦奮鬥,但求有朝一日衣錦還鄉、光宗耀祖,而其中不乏樂善好施、桑梓情深的僑胞,為家鄉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鷺洲村將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把精彩的華僑歷史傳承下去,留住海外鷺洲人的鄉愁,推動更多鷺洲僑胞關注家鄉發展,積極支持家鄉經濟建設和公益福利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uaxiamagazine 的精彩文章:

TAG:huaxia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