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與中醫食療

糖尿病與中醫食療

中醫食療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與健康的關係並利用食物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學。現代醫學認為,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療,所有糖尿病人不論類型、輕重、有無併發症、是否藥物治療,均需要長期合理地控制飲食。而中醫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並通過中醫藥理論辨證論治,結合個體病程階段、體質等因素,給予適當的食療方案,以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中醫學起源時已有「葯食同源」、「醫藥同源」的觀念,既為本草學形成打下基礎,又成為後世食療理論之基。西周至春秋戰國,中醫食療已初具概貌,周代已有「食醫」之分。《內經》已指出了飲食不節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並注意到了控制飲食的重要性。隋唐為中醫糖尿病食療發展早期階段,孫思邈《千金方》明確指出消渴病與飲食有關,並提出限制鹹食和面、米及一些水果的飲食治療原則。從宋至清,糖尿病中醫食療日漸完善。出現了大量有關中醫食療的著作。這些中醫食療經典著作提出的消渴病食療理論及方葯流傳至今,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糖尿病的防治中,西醫防治方式可以形象的概括為「五架馬車」。而藥物療法以胰島素治療為主,並以營養學為基礎提供患者所需養分。中醫除用中藥治療外,還可以採用食療法,以控制血糖,防治併發症,改善預後。中醫食療需根據各種食物的寒熱、溫涼屬性、功能等,並充分了解患者證型、體質強弱和陰陽盛衰情況,講究飲食宜忌,合理搭配膳食。方式包括葯粥,菜肴與葯膳等。

辨證施膳

陰虛熱盛型

癥候:煩渴多飲,易飢多食,乏力,急躁易怒,怕熱心煩,失眠,溲赤或濁,量多,便秘,舌紅苔黃或少,脈弦數或滑數。

食療原則:清熱滋陰、益氣生津潤燥。忌食燥熱傷津油膩之品。

食物:黃瓜、豬瘦肉、苦瓜、白木耳、橄欖、木瓜、胡蘿蔔、桑葉、荔枝核、絲瓜、鮮藕、哈蜊肉、蟹肉、田螺、豆腐、大麥芽、綠豆、菠菜、甲魚、蘆根汁、雪梨、鴨肉、粳米、烏雞肉、無花果、燕窩、竹茹、鱉肉、鴨蛋、鯽魚、蚌肉、綠茶、荸薺、萵筍、西紅柿、豆漿、松菇、魔芋、帶葉南瓜藤。

葯膳

麥冬五味子瘦肉湯:麥冬20克,苦瓜200克,五味子6克,瘦肉200克,蔥花、調味品少許。每1次。功效:養陰清熱,降糖,寧心安神。適用於心肺火旺證。

葛根葯芍粥:葛根粉20克,鮮山藥50克,白芍6克,魔芋粉絲20克,胡蘿蔔10克,粳米50克,調味料適量。每日1次。功效:清熱養陰生津,補血。適用於陰虛熱盛夾瘀證。

參竹老鴨湯:北沙參15克,玉竹10克,鴨肉250克,隔日1次。功效:養陰清熱,潤燥補虛。適用於肺胃燥熱證。

綠豆菖蒲粥:綠豆20克,干荷葉6克,石菖蒲10克,粳米50克。每日1次。功效:清熱燥濕,化痰。適用於肺熱津傷、痰熱內結。

氣陰兩虛型

癥候:倦怠乏力,自汗盜汗,氣短乏力,口渴喜飲,五心煩熱,視物模糊,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肢體麻木,舌紅少津或紫暗,舌體胖大,或有淤斑苔薄或花剝,脈弦細或細數,舌下脈絡迂曲。本證候既有肺、脾(胃)、腎三臟元氣虧虛之徵,又有五臟陰液內耗之候。

食療原則:益氣養陰,燥濕清熱,健脾益腎,活血化瘀,化痰通絡。忌食燥熱雍滯之品。脾胃虛寒慎用。

食物:老母雞、豬或鴨或雞胰子、豬瘦肉、黃鱔、兔肉、蛤蜊肉、烏魚、牡蠣肉、桑葚、枇杷葉、桑葉、蜂乳、雞蛋、大棗、黑米、芥菜、慈姑、魚肚子、田雞、菱角、甘薯、斑鳩、黑木耳、白蘿蔔、芹菜、淡菜、鱸魚、紅豆、腐竹、黑豆、黑芝麻等。

葯膳

芪精黑豆粥:原料:黃芪15克,制黃精10克,川芎6克,豬脊骨200克,黑豆100克。每日1次。功效:健脾補腎,活血化瘀,養陰生津降糖。適用於脾腎兩虛證。

參苓肉湯:党參20克,茯苓6克,白勺12克,魔芋粉絲20克,豬瘦肉100克,鹽,油、雞精適量。每日1次。功效:益氣養陰養血。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歸參瓜簍鱔魚羹:原料:黃鱔3隻,西洋參9克,淮山藥1克,杏仁9克,麥冬12克,全瓜簍20克,生薑3片,大棗2個。功效:益氣養陰,化痰通絡。適用於氣血兩虛夾痰瘀。

杞參燉兔肉:枸杞20克、熟地10克、丹參10克,兔肉200克,姜10克,鹽、油雞精適量。每日1劑。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化瘀。適用於肝腎陰虛夾血瘀。

葯膳

鯽魚羹:鯽魚500克,大蒜1頭,黃芪15克,縮砂仁3克,陳皮5克,胡椒3克,蓽撥3克等。隔日1次。功效:健脾溫腎行氣利水。適用於脾腎虧虛並水濕內停。

參附茯苓老雞湯:党參20克,茯苓10克,熟附子5克,北芪15克,甘草3克。老雞肉300克。分服,連用7天。功效:溫腎陽,通心陽。適用於心腎陽虛證。

黃鱔補肝湯:黃鱔300克,蘆根15克,桑寄生25克。少許油鹽雞精,每日1次。功效:滋補肝腎,清熱生津,降壓,降糖及血脂。適用於肝腎虧虛證。

決明子丹參瘦肉湯:原料:豬瘦肉250克,何首烏15克,枸杞子、決明子、山楂各10克,丹參5克,調味料適量。每日1次。功效:滋養肝腎、活血化瘀。適用於肝腎陰虛,濁毒瘀阻證。

脾虛濕蘊型

癥候:口渴少飲,能食與便溏並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睏倦,脘腹痞悶,舌質淡胖,苔白厚膩,脈濡滑或細滑。

治法:益氣健脾,除濕降濁。

食物:橘皮、冬瓜、鯽魚、草魚、蘑菇、生薑、蓮子肉、蘆筍、蓮藕、蠶豆、佛手、山楂、赤小豆、蘿蔔、豬肚、山楂、茅根等。

葯膳

麥冬苦瓜湯:麥冬20克,苦瓜200克,豬瘦肉100克。功效:滋陰清熱,健脾祛濕降糖。適用於脾虛濕盛證。

薏仁鯽魚湯:薏苡仁15克,鯽魚100 克,蔥、生 姜、味精、食鹽適量。功效:健脾祛濕止泄。適用於脾虛濕盛便泄,食欲不振。

薏楂苓蘿湯:薏苡仁30克,山楂10克,茯苓9克,豬瘦肉50克,白蘿蔔250克。每日1劑,分2次服食。功效:益氣健脾,除濕降濁。適用於脾虛濕蘊證。

芪苓苡米粥:黃芪15克,苡米30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陳皮3克,甘草3克、粳米50克。日1次。溫服。功效:益氣利水、燥濕化痰。適用於脾虛濕蘊夾痰瘀。

食療注意事項

應定時、定量、定餐,控制主食及副食攝入量,同時應適當配合體力活動,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達到控制飲食的效果。

多吃一些含糖低、又能解渴充饑的水果和蔬菜,如:黃瓜、蘿蔔、西瓜內皮、梨等。

忌食含糖量過高的食物,忌煙酒。

綜上所述,中醫採用辨證論治,據病人不同的病情、體質等,採用相應食物、葯膳等進行調治,以達補偏糾偏之目的,在改善癥狀及輔助治療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也更符合中國人的體質及飲食習慣。中醫糖尿病食療值得進一步深入挖掘研究。

問題答案稍後見留言

目前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檢出率高達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複雜、癥狀不典型、易發生低血糖等特點,因此,我們應該對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文糖醫對話框直接點擊內容分類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復「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關鍵詞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