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雞就是正義!i7 8700K 與微星 GTX1080Ti 新手裝機秀!

吃雞就是正義!i7 8700K 與微星 GTX1080Ti 新手裝機秀!

剁手原因: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被朋友帶去網咖組隊暢玩絕地求生大逃殺,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吃雞,吃雞讓我那種久違的遊戲快感又再度來襲!回到家後依舊感覺意猶未盡,奈何家裡的老i5平台和R9 270X顯卡已經廉頗老矣,吃雞已經不可能的。

不禁動了剁手換一台遊戲電腦主機的念頭,碰巧發了年終獎,果斷剁手之,目標很明確:至少2年內能暢玩3A大作,當然暢玩吃雞也是很重要滴,主要配件如上圖,機械硬碟則繼承老機上的。

國行盒裝i7 8700K,馬拉西亞盒裝,希望是大雕。打遊戲我是首選Intel,感覺AMD Ryzen還差點火候。雖然在我剛買完IU後就看到這樣的新聞......,Emmmmm, 畢竟都買了而且也過了7天無理由退換,還是安心用吧。

配件一覽,除了線材,光碟,保修說明書等常規配件外,還有無線WiFi模塊,個人認為驅動放在U盤比光碟更好,畢竟現在新裝機沒多少人有用光碟機了吧?這一點我覺得主板廠家可以改善一下。

主板概覽,整體配色以灰色花紋+少許碳纖紋理為主,貌似再主板PCB上塗上花紋是目前越來越多廠商喜歡用的套路,不過通電後大家都只顧看RGB了,誰又會靜靜的去看沒通電時的電腦主機呢。

CPU供電模塊的散熱與IO飾板通過不同的材質與顏色、紋理、凹凸營造出明顯的層次感。不過話雖這麼說,個人感覺在鋁塊並沒有上色,與主板整體配色有一點點的違和感。

內存插槽方面,最高支持DDR4 4000MHz(OC)頻率,最大64G內存容量。四根內存插槽都有金屬馬甲,用於加固內存插槽同時拉升顏值,不過相信沒多少人會因為暴力拔內存而損壞內存槽吧?我相信金屬馬甲更多只是廠家為了提升顏值而設。

PCI-E x16、PCI-E x1各3路,前兩條x16插槽有金屬馬甲,同樣起著加固插槽的作用,當然也防止發生部分超重顯卡手撕PCI-E插槽的餐具。另外雙路NVMe M.2介面足夠日常使用了,支持2280、2242、2260三種規格M.2固態,其中一個還有M.2固態輔助散熱馬甲,官方名稱很高達上,拆開一看其實裡面就是金屬馬甲+導熱硅膠墊,對於本身自帶散熱馬甲的M.2固態來說就沒什麼用了。

後置I/O介面方面,常規的大家都很熟悉了,逐漸普及的USB 3.1 Type-A/C介面齊全。而8組SATA介面對於我擁有6個機械硬碟的人來說算是福音,2枚前置USB3.0介面有點不太夠,可能是我的機箱配備前置4個USB3.0的原因。音頻液態電容以及AUDIO BOOST模塊對於我這種木耳來說,配個300塊的漫步者是不是有點浪費?

看到主板背面的螺絲沒有保修貼,拆開一探究竟也是不錯,拆拆拆,為了你們打賞的金幣我也是蠻拚的...........

主板果照

CPU供電模塊一覽,超頻穩不穩,供電用料蠻重要的,這主板採用4+2相供電,核心供電為4相,通過倍相成8相,每相供電配2枚Moseft。核顯供電為2相,每相配備3枚Moseft。更多的供電相數能降低每一相供電負荷,發熱也更低,穩定性也有了保證。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多,百度告訴我的。

Z370 PCH晶元,擦乾淨硅脂後Bling Bling的。

內存方面我用的是宇瞻黑豹DDR4 2400MHz 8G*2,喜聞樂見的是內存開始降價了,但到手價格還是高達1300元。宇瞻內存是我DDR2時代就開始使用,直到去年機子退役也依舊健,給了我不錯的印象。因此新機子依舊選擇宇瞻。聽說未來國內紫光投產內存顆粒後會又迎來內存白菜價的時代,到時再升級32G也不遲!。

固態硬碟則是浦科特M8SE 256G,東芝TLC顆粒,用15nm工藝。主控是Marvall1093Eldora。本來想選三星SM961的,貌似木有行貨,保修麻煩,最後看中浦科特這款帶散熱馬甲還有馬牌主控,原本糾結它嘈點是TLC顆粒,不過看了一圈好像發現MLC的已經沒多少了,看來TLC是大勢所趨,加上這貨TLC是東芝出品,因此也就不太糾結了。

電源方面,看到我這個平台選擇這個電源功率相信不少人覺得不合理,但我想說的是,除了超頻和硬碟對電源供電品質有很高要求外,老機繼承過來的6塊機械硬碟也對電源功率有著硬需求。因此我選擇了訊景XTi 1000W鈦金電源,該電源支持8個PCIE/CPU模組口和5個IDE/SATA模組口,支持風扇停轉技術(可手動調節功能開關),完全滿足我的需求,另外它的12V供電功率高達996W!讓我以後組建雙路GTX1080Ti也是毫無鴨梨!唯一的嘈點可能就是價格了:摺合下來是1.9元1W。

CPU散熱器方面,由於我喜歡超頻,加上隨主板附送的RGB散熱效能看著不咋的,因此還是用老機上的采融變形金剛初版吧,效能杠杠的,畢竟也是曾經的風冷之王啊,購買鏈接我就不上了,畢竟早已停產。

主要配件安裝完成圖,為什麼沒有裝機圖?因為機箱在淘寶上面買的,目前還未到貨,因此就用裸機平台下為大家測試下啦(其實本意是想測試下配件是否完好)

---------------------------------------我是阿魯分割線---------------------------------

平台配置如下:

CPU:Intel i7-8700K(超頻至5.0GHz)

內存:宇瞻黑豹DDR4 2400MHz 8Gx2

電源:訊景 XTi1000

系統:Windows10

顯卡驅動:NVIDIA 388.71 WHQL

接下里是軟體和遊戲測試環節,先來一波跑分,為了進一步發揮顯卡的性能,我將i7 8700K超頻至5.0GHz。

3D MARK跑分一波流,全都奪冠。

7ZIP解壓速度高達430000KB/s。X.264編碼測試,嗯,吊打雙路老志強 X5670 六核是毫無鴨梨!

固態跑分,讀取速度高達2500MB/s,當然寫入如果也能破K那就完美。

SteamVR跑分,低於90幀的幾率為0%,只能說66666

重點!!!遊戲測試部分

既然買了旗艦顯卡,遊戲當然是不能省的,除了吃雞外,碰著Steam冬季特惠,我還順帶以非常實惠的價格剁手了幾款熱門大作。

奇點灰燼畫質設定

DirectX 12遊戲將會是未來主流,當然它能讓你獲得更好畫質同時也對硬體有著更高的性能要求,在2K解析度瘋狂畫質設定下,奇點灰燼的 DirectX 12 Benchmark 在5.0G的i7 8700K+GTX1080Ti雙神器加持下能獲得67幀的成績。

古墓麗影10畫質設定,同樣是2K解析度,DX12、最高特效,開啟FXAA抗鋸齒,測試程序為遊戲自帶Benchmark。

納尼?最低12幀?一定是遊戲有bug,最高幀率完美突破了100和200,實際遊戲的話也是相當流暢。

吃雞畫質設定,不說了,2K最高......

吃雞果然是硬體殺手,藍洞的優化呵呵。雙神器組合也未能突破100幀!上4K估計要用GTX1080Ti雙路?值得注意的是吃雞過程中微星微星GTX1080Ti GAMING X TRIO魔龍的溫度始終保持在低得可怕的水平,最高溫度僅為65℃,最低54℃,平均62℃,旗艦顯卡有這種滿載溫度我表示相當的滿意,當然裸機測試也是顯卡溫度較低的一個原因。另外,在吃雞中CPU最高佔用54%,看來吃雞最多只能吃到CPU的6線程一丟丟,看來遊戲更新所說的對六核和以上的CPU有優化是誠不欺我啊。

守望屁股畫質設定

守望屁股還是蠻好玩的,雙神器加持下2K最高特效平均幀速輕鬆突破100!顯卡只有溫度53℃,贊!另外,守望屁股對多核也是有優化的,CPU多核心佔用率都比較平均。

GTA5畫質設置,這裡發現畫質進階設置非常可怕。

2K解析度下,畫面調整模式還未開到最高已經爆了GTX1080Ti的12G顯存了!!!!!爆了12G顯存了!!!!

嗯,最高140最低48,平均71幀,還是很流暢的!2K解析度+最高特效玩GTA5簡直是是視覺盛宴!至於進階特效開想要到最高?下次有機會試試雙路GTX1080Ti能否碾壓這貨!說回正文,顯卡溫度在GTA5中表現依舊相當冷靜,平均溫度僅為61℃,最低49℃。

超到5.0G的i7 8700+GTX1080Ti的遊戲功耗?

遊戲功耗在450W左右,最高見過470W,結合電源轉換效率來看,想要玩轉超到5.0G的i7 8700+GTX1080Ti這兩個神器的用戶只需額定700W電穩妥,而我選擇1000W電源的原因是由於我有6塊機械硬碟(此次測試並未接入),未來會增加更多,因此要留有餘量。

總結:

其實這次折騰的讓我的年終獎並沒有消失,它們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話說回來,從遊戲和測試跑分結果來看,想要2K解析度下玩轉絕大多遊戲,一塊GTX1080Ti顯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少品牌宣稱GTX1080就能暢玩4K,我覺得如果開高特效還是呵呵噠。

Anyway,這次新的遊戲主機在2K解析度高特效下吃雞是毫無壓力,熱門遊戲也能玩得不錯,唯一缺點依舊是一個字:貴!這套配置能戰五年有點奢望,但戰2-3年還是妥妥的。另外無論是網遊還是單機大作,結合它們的CPU佔用率來看,多核處理器也是必備,4核以上處理器也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各位看到這裡希望值友們能多打賞點金幣吧,慰勞下評測碼字到深夜我唄,感謝各位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真游癮 的精彩文章:

8核16線程處理器搭配入門顯卡,這麼奇葩的配置我竟然用的很舒服

TAG:IT真游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