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妙道

百川論道 妙道

孔子的妙道之行是什麼?《莊子·齊物論》中記載:「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

孔子認為,聖人不從事專註於俗務,不追求利益,不逃避責任,不喜歡求要,不刻意結緣。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生活就像遊離於塵世之外。

這是一位叫瞿鵲子的儒家弟子,和一位叫長梧子的道家仙人的對話。瞿鵲子問:「我認為這是妙道之行,而您卻認為是孟浪之言,即荒誕無稽,這是為什麼呢?」

長梧子回答:「昔日三皇五帝坐朝問道,治理國家,無為而治,功績顯彰。這裡面的妙道,豈是孔子那幾句話,就能夠知道的呢?」

「況且你下的結論也太早了,過於迷信權威了。這就像你看到了一個雞蛋,就想得到報時的公雞。看到了彈弓,就想得到燒烤的飛鳥。」

長梧子繼續說:「我這也許是跟你妄言論道,你也就妄且聽之罷。如何做到與日月相伴,常守光明,與宇宙洪荒,天長地久呢?」

「如何與時俱進,拋開紛繁雜亂的想法,甚至不要禮別尊卑,把奴隸看成尊貴的賓客,這是妙道的更高層次嗎?」

眾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芸芸眾生,心為形役,拚命去追求物質享受,而往往忽略精神自省。所謂的聖人,也就是某一方面的理論權威,往往故弄玄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經過一萬年的參透,只為最後形成一個純粹的真理。道德建立名聲揚,形象端莊貌端正。名利不是爭奪來的,而是內修於心的外化於形。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世間萬物都是這個道理,都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倉頡發明漢文字,嫘祖織造衣和裳。當年這兩位先賢的普通舉動,誰能想到給後世帶來如此榮光呢?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我怎麼知道,人們在活著的時候不會有疑惑呢?就連孔子在晚年的時候,不也是經常說:「我難道是老了嗎?怎麼這麼長時間,也夢不到聖明的周公了呢?」

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我怎麼知道,人們害怕死亡,就像一個弱小的小孩子,走丟了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呢?

春秋時,衛國有一位史官叫子魚。他屢次勸諫國君,重用賢臣蘧伯玉,遠離奸臣彌子瑕。可是衛國君就是聽不進去。子魚在臨死的時候,告訴兒子,不要把自己的屍體停到正堂上。

當衛國君來弔唁時,看到這個不合禮儀的作法,非常生氣,找來子魚的兒子質問。當他聽到是子魚的遺命時,明白了「尸諫」的良苦用心,遵照子魚的意見,親賢臣遠小人。

這種視死如歸的人,才是忠臣的妙道。就連孔子也稱讚:「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耿直的史魚啊,國家有道他像箭一樣,不會轉彎,國家無道,他也像箭一樣,捨生忘死。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釋紛利俗 ,並皆佳妙。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直譯為身懷絕技利世俗,以上群英皆佳妙。薪火相傳重修德,永遠平安多美好。

孔子的儒家之道,仁孝治國,捨生取義。莊子的道家之妙,大道自然無為而治。就像瞿鵲子講的,孔子說的是真理。而長梧子理解的才是妙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百川論道 天理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