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定海神珍能定海?此定非彼定,悟空與大禹有關係?

《西遊記》定海神珍能定海?此定非彼定,悟空與大禹有關係?

原著道:「老龍道:賢弟!不好說!有一個花果山甚麼天生聖人,早間來認我做鄰居,後來要求一件兵器,獻鋼叉嫌小,奉畫戟嫌輕。將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自己拿出手,丟了些解數。如今坐在宮中,又要索甚麼披掛。我處無有,故響鐘鳴鼓,請賢弟來。你們可有甚麼披掛,送他一副,打發出門去罷了。」(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天河定底神珍鐵,便是大家熟悉的如意金箍棒。

《西遊記》定海神珍能定海?此定非彼定,悟空與大禹有關係?

孫悟空第一眼看到金箍棒的時候,看到了「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字樣。

從此之後,如意金箍棒成為孫悟空的兵器,伴隨他征戰一生。

影視劇里是「定海神針鐵」,原著里是「定海神珍鐵」,這個區別,大家都是知道的,沒必要嘮叨了。

可是,不管是「定海神針鐵」還是「定海神珍鐵」,都與「定海」有關。

如意金箍棒變大之後,能否定海呢?

明顯不能。

不是如意金箍棒沒那本事,而是它本就不是什麼定海的東西。

很簡單,孫悟空拿走之後,東海還是東海,沒發生任何變化,只是寶庫里少了一樣寶貝而已。

那它是什麼呢?原著是這樣寫的:「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西遊記》定海神珍能定海?此定非彼定,悟空與大禹有關係?

也就是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向太上老君借了此物,由於能長短變化,而成為測量江海淺深的工具。

如意金箍棒在太上老君處的時候是殺人的利器,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兒筋傷。到了大禹手中,成為了定子。

很多朋友認為可笑,其實不然,只要有用處,就是價值的體現,只是有沒有利用到最好的問題。

定子,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沒有如意金箍棒,大禹便不可能治理好天下江海。

所以說,「定海」還有大禹平定水患之意。

當然了,這只是神話故事裡的大禹治水,與歷史無關。

還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龍王明知如意金箍棒「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兒筋傷」,為何不用呢?

答案是龍母的那句「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由此可見,龍王和龍母都知道如意金箍棒的妙處,可他們卻無法使用,因為沒有機緣。

多少年來,龍王和龍母一直在等待能使用如意金箍棒的大能者,可一直沒有出現。

孫悟空出現,如意金箍棒有了變化,說明他就是那位有緣人。

《西遊記》定海神珍能定海?此定非彼定,悟空與大禹有關係?

龍王,其實很痛苦,有寶貝卻不能用。

通過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大禹也是能用如意金箍棒的。

同樣掌握如意金箍棒使用訣竅的孫悟空與大禹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原著沒有答案,就連側面也看不出答案。

答案找不出,但可以肯定他們之間有著某種聯繫,否則不可能都會用如意金箍棒,這種聯繫與太上老君分不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