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加密貨幣原本只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卻因為一夜暴富的神話甚囂塵上。在討論區塊鏈的問題上,往往有意無意地將兩者混淆,說東談西。

區塊鏈的技術確有其可取之處,去中心化的理念是否是個虛幻的烏托邦尚無定論。加密貨幣確實在被人為熱炒,而且遍及全球範圍的瘋狂,圍繞泡沫和監管的話題不斷。

韓國招聘信息網站Samurain發起的虛擬貨幣投資調查顯示,31.3%的被調查者正在「炒幣」,平均每位「幣民」的投資金額為566萬韓元,相當於人民幣3.45萬元,21.1%的受訪者表示收益率約為10%;19.4%的人所獲利潤已經超過100%。

雪球多日新聞推送區塊鏈版塊大漲,游久、九城、藍港、網易等區塊鏈的消息一放出,股價均有所提升。繼迅雷「鏈克」之後,網上流傳了小米即將推出「米家雲煲」硬體的消息。媒體前幾日還在因為小米2000億估值的消息熱議,難道小米也要靠區塊鏈講故事?

區塊鏈的光環下,哪些人在做實事、哪些人在賺錢呢?

以加密貨幣為核心

空想一下,如果不是炒幣,區塊鏈一詞會迅速火遍全球么?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來看,各個公鏈並不能支撐起所謂的實時大規模的交易量,在從技術角度解決卡頓擁堵的問題之前,加密貨幣談不上方便,何談暢想未來。

加密貨幣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公信力。缺乏保障的團隊都可以肆意發行加密貨幣並以此牟利,這些貨幣的價值都是浮於炒作之上。去中心化同時也意味貨幣失去政府的背書,國家資產的流向無法把控、洗錢等問題都是實行加密貨幣的阻礙。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比特幣、以太幣之後,加密貨幣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各路名不見經傳的團隊,通過私募,上交易所,不斷複製身價成百上千暴漲的童話故事。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區塊鏈專家大神,出來指點江山。

幣圈兩字擺明告訴參與者,我們是來談論炒幣的。圍繞加密貨幣為核心,最直接的,便是炒幣。

伴生的礦機生意。想炒幣,自然少不了礦工。英偉達賺的盆滿缽滿還歷歷在目,高端顯卡一度供不應求。

在幣圈群面紅耳赤討論發財大計之時,總有那麼幾個做礦機生意的跑出來打廣告。即使是買礦機,也分為現貨和期貨生意。與炒幣高風險高收益相比,礦機生意雖然利潤小(幾百到幾千單台),但更加穩妥(畢竟礦工是必須的)。

做公鏈是發行貨幣的上游。例如以太幣基於以太坊、曾經的RRCoin依託於人人坊、Achain、TopChain等等均是如此,最近九城重建虛擬社區是為發展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業務做準備很可能也是類似公鏈的玩法。

除了自己發行加密貨幣賺錢的方式,公鏈方還可以通過應用入駐(例如加密貓、加密狗)收取手續費創收。當然大張旗鼓地發白皮書也容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人人被約談,RRCion流產,股價也迎來暴跌。

隨著公鏈競爭的加劇,一般來說,會提供發幣、私募、PR宣傳、路演、上交易所等一條龍服務。甚至現在還有團隊研究應用開發工具集成,方便開發者上手,從而提升自家區塊鏈平台的競爭力。

收過路費的交易所。炒幣自然需要穩定的平台渠道,畢竟這是24小時不間斷的戰鬥。火幣、ZB、okex等網站做起了收手續費的生意。

隨著政府監管的一紙令下,這些交易網站移址海外。看似關停RMB充值和提現服務,其實內藏玄機。目前來看有兩種套路,例如火幣是提供點對點交易渠道,讓用戶之間進行RMB和BTC、USDT的轉換,從而再進行加密貨幣的交易,提現也是同理。ZB的做法是,提供平台幣QC作為中轉,實現充值、交易和提現。當然,這種做法有著明確的風險性。

1%到10%不等的手續費,交易所撈金有術,無需多言。

加密貨幣+硬體盈利

上面談論的都是純粹的數字遊戲,那麼賣硬體和加密貨幣(積分)雙管齊下的套路則是大公司的玩法。迅雷、暴風、快播、極路由等都是類似的套路,包括最新進場的360。

360近日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安全共享雲平台,還將發布一款360共享雲路由器和360共享雲APP產品,前者參與共享計劃,後者則監控工作狀態,以隨時查看雲鑽收益。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區塊鏈盒子和路由器是為這些公司布局共享計算、利用用戶閑置帶寬而服務,通過加密貨幣(積分)吸引用戶快速推廣(有炒作的空間),同時還能通過硬體盈利。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是雙贏的做法。

其實自迅雷推出的鏈克以來,關於小米何時推出類似產品的談論不斷。本次小米疑似推出的「米家雲煲」硬體,很可能也是「加密貨幣+硬體盈利」的同一套玩法。

硬體的種類並不僅限於路由器,壹橋股份甚至推出了電競智能終端壕鑫競鬥雲。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如圖所示,壕鑫競鬥雲被描繪成全球首款區塊鏈電競加速基礎服務,其運作原理通過用戶分享計算機算力與限制帶寬,獲取相應的積分獎勵,用以兌換壹橋壕鑫電競泛娛樂生態的VIP服務。而VIP則可以使用競鬥雲提供的電競遊戲、電競視頻內容等多項內容產出服務。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扯個題外話,要是賈躍亭跑路美國前也布局區塊鏈,現在恐怕?

區塊鏈遊戲的蠢蠢欲動

其實對於加密狗和加密貓,筆者並不願意把他們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遊戲,只是披著遊戲皮,實質還是加密貨幣的買賣。

即便如此,遊戲公司還是積極的入局。加密狗背後有藍港的身影,本次游久時代宣布既要做區塊鏈遊戲媒體,同時也要研發和發行相關區塊鏈遊戲。網易的招財貓也被視作下一款區塊鏈遊戲。

蜜蜂網了解到,不少遊戲製作人都在考慮遊戲與區塊鏈結合的可能,棋牌、養成、模擬經營都在考慮範圍之內。事實上相比其他應用,區塊鏈遊戲也被視作最直接也是離錢最近的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探索

開篇就提到,區塊鏈作為新技術,其降低成本、更加安全的優點確實存在。炒幣的全民浪潮中,確實有不少企業也在進行區塊鏈與金融、物聯網、公共服務、數字版權、慈善等領域結合的嘗試。

小米也想摻一腳的區塊鏈,大家都在怎麼玩?

2017年12月26日,利歐股份旗下子公司聚勝萬合(MediaV)加入到小米推出的「營銷數據鏈」平台,並完成了首次測試聯調。基於這個平台,聚勝萬合將與小米及多方合作夥伴開展一系列測試和實驗,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程序化廣告數據交換和使用中遇到的問題。

關於區塊鏈具體應用,騰訊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應用線(FiT)副總裁郭銳曾分享三個案例:在與前海聯易融的合作案例中,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由於信息不對稱、缺乏抵押物造成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與中國物流和採購聯合會的合作項目中,「區塊鏈+TMS」解決了物流行業各方互不信任、物流信息存在篡改風險、監管不便等難題;在與廣州慧獅科技的合作中,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存證系統解決了信息篡改、業務隱私泄露兩大風險,同時可以方便司法取證。

12月19日,在廣東有貝、騰訊、華夏銀行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以騰訊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星貝雲鏈」發布。騰訊、華夏銀行和廣東有貝三方分別扮演供應鏈金融技術端、資金端、資產端和依託平台的應用場景的角色。

在此之前,互聯網金融平台點融網曾經做過估算,傳統供應鏈金融公司大約僅能為15%的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一旦採用區塊鏈技術,融資服務的覆蓋面能夠拓展到85%。

阿里的做法則是想要運用到公益領域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雲服務平台。事實上印度非盈利慈善基金會BitGive在2015已經公布了慈善 2.0 計劃,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開透明的捐贈平台, 平台上的捐款的使用和去向都會面向捐助方和社會公眾完全開放。

數字版權應用領域,柯達發布柯達幣之後,股價上漲了44%。據其介紹,柯達幣是「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將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與其類似的有Ujo Music ,藉助區塊鏈,建立了音樂版權管理平台新模式,歌曲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可以建立直接的聯繫,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提成。

此外,Bitproof 與霍伯頓學校(Holberton School)開展合作,該校宣布將利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向學生頒發學歷證書,解決學歷造假等問題。西班牙 Lugo 市政府則利用區塊鏈建立了一個公開公正的投票系統。愛沙尼亞政府與 Bitnation 合作,在區塊鏈上開展政務管轄,通過區塊鏈為居民提供結婚證明、出生證明、商務合同等公證服務。歐洲能源署則利用區塊鏈使得公民在能源零售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能源零售市場的智能化(Micro-Generation Energy Market)使得消費者可以讓多餘的電量在市場上進行交換和出售,並顯著降低電費開支。

區塊鏈是風口,也有應用前景。大公司入局有的是為了挽回股價,有的是真正看好其未來潛力。但區塊鏈是一碼事,加密貨幣又是另一碼事,炒幣也逃不開投機的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ZINC 的精彩文章:

TAG:VRZ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