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人魚修鍊記:自由潛水學習體驗

美人魚修鍊記:自由潛水學習體驗

泛 / 運 / 動 / 國 / 際 / 社 / 區

文章來源:環球旅行攝影頻道

自由潛(Free Diving)最好的宣傳大概是呂克·貝松的電影《碧海藍天》,男主角傑克的一句台詞被眾多潛水員傳誦不已:「水下比上面好多了,我需要找一個浮上去的理由。」他在大海里逃避生活中種種痛苦,與海豚成為親密朋友,並最終選擇在水下昏迷,長眠深海。

那部電影很美,然而我對它的感情,如同隔著一層毛玻璃的愛戀。直至去年,機緣巧合參加了兩晚的泳池自由潛初級課程,我便徹底迷上了那種自由和自我的感覺。等待一年之後,我終於帶著號稱全世界最低容積的Cressi Minima面鏡,從法國定製的還未曾下過水的Breier單蹼,飛往普吉追隨口碑甚佳的米蓋爾教練學習。

圖:Adam Lewis

圖:Jacques de Vos

「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

自由潛水到底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不帶任何氣源,憑一口氣潛入水下再返回水面。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對嗎?可是競技自由潛卻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選手受傷死亡的事件常有發生。倘若無人看護或缺乏相應的訓練,就連簡單的日常訓練也會變得十分危險——前世界冠軍Patrick Musimu便是在自家後院的泳池裡獨自練習時去世的。

自由潛最大的危險來自於水下昏迷。它本身並不致命,只要有經過訓練的同伴看護,及時將昏迷者安全帶上水面,他們通常都能自行醒來,沒有不良後遺症。可怕的是,自由潛的水下昏迷通常沒有任何前兆,人們通常是在醒來後才知道自己曾經昏迷過。前加拿大女子自由潛國家隊員Jade Leutenegger說,她在昏迷醒來後就像做了一場夢、只不過有時是好夢,有時是噩夢而已。

好在對於休閑潛水員來講,循序漸進地學習和訓練,尊重自己的身體,避免挑戰極限,可以免遭昏迷之苦。米蓋爾說,他教授自由潛的十年中只遇見過一起昏迷事件,而當事人是個熱衷於軍事化訓練的狂人。

米蓋爾是比利時人,本來在瑞士工作,兩年前搬到普吉皇帝島,全職開班授課。我問他為什麼來這裡,他笑眯眯地說:「以前我每到周末就去自由潛,我太太受不了啦,讓我在潛水和她之間選一個。」我環顧了一下他的潛店,驚愕地問:「難道……你選了潛水?」他搖搖頭:「我辭掉了工作,保住了潛水和老婆!」

大笑之後,米蓋爾反過來問我:「你為什麼想學自由潛?」

「因為我想要一種內在的體驗。我想要在大海里,和自己在一起。」我答道。

圖: Andrey Narchuk

圖:Pieter de Boer

圖:Николай Ткаченко

從呼吸開始練習

這種「內在的體驗」不藉助外界力量,反倒是一個不斷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過程。如果不學習自由潛,或許我永遠不會如此關注自己的呼吸:它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由哪些部位來控制,又可以用什麼樣的技巧來改變?長時間屏住呼吸會有哪些危險,又該怎樣去避免?

這些問題都包括在自由潛的理論課里,也會通過陸地上的呼吸練習和靜態、動態閉氣練習來實踐。

呼吸練習本該清晨即起,但我們為了保存體力完成當天的全部訓練,還是睡到艷陽高照才起床,還好教練在度假村面海的懸崖上找到了一片樹蔭。米蓋爾教授的8組動作里有源自瑜伽的「三角式呼吸」(緩緩呼吸,但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和「四角式呼吸」(在三角式的呼吸之間加上吸氣時間相同的屏息時間),盡量放鬆身體,降低代謝率,從而減少身體的單位時間耗氧量,增加在水下屏息的時間。

除了減少氧氣消耗,我們還可以提高氧氣儲存量。為了鍛煉控制呼吸的橫隔肌力量,提高橫隔肌和肋間肌肉的韌性,米蓋爾訓練我們做一些平時斷不會做的奇怪姿勢,在外人看來有點像瑜伽。例如一個胸腔拉伸的動作,自然站立並放鬆身體,雙腳與雙肩齊寬,雙手在背後交叉,開始吸氣時向後拉動雙臂,同時將拇指朝下轉動,直到拇指指向後方,掌心朝下。這些動作可以擴大胸腔的容納能力,減少呼氣後胸腔內的餘氣量,從而最大程度增加吸入的新鮮空氣,供給身體最多的氧氣。

圖:Lachlan Dunwoodie

圖:Mert Gokalp

圖:Jacques de Vos

放空大腦,傾聽心跳

檢驗練習成果的方法很簡單:靜態閉氣。在平靜的泳池裡,先用一分鐘進行三角式呼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心跳變慢;然後儘力吐出身體里所有的餘氣,再深吸一口氣,隨後將臉浸入水中,放鬆身體和四肢,看看自己能屏息多長時間。

從一開始數著時間過去,到後來靜看池底光影變幻和任由腦海里思緒流過,再後來徹底放空大腦,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甚至能感覺到哺乳動物潛水反射造成的肢端血液迴流,小指麻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面部入水不能呼吸時,會觸發一系列的反射來盡量減少氧氣需求並保證內臟與大腦的功能不受影響,包括心率減慢、周邊血管收縮等。當我的身體出現潛水反射時,我心底湧起一陣歡喜,彷彿自己跟海豚又接近了一點。

我慢慢發現,原來「放鬆」也有那麼多層次,一塊你以為已經放鬆了的肌肉,其實還可以更加放鬆。惟一的例外是橫隔肌。這塊受腦幹控制的主要呼吸肌不但日復一日兢兢業業地工作,而且無法忍受自己的不作為。屏息到一定時候,橫隔肌就會開始抽動,試圖進行呼吸。這個現象被稱為contraction(收縮),為初學者帶來不適,但習慣後就能忍受一段時間,從而延長閉氣時間。

我的靜態閉氣紀錄是區區3分鐘。這僅僅是個開始,我還需要學習動態閉氣,也就是屏氣在水平或垂直方向最大效率地遊動。為此我需要一雙好的腳蹼。與水肺潛水相比,自由潛腳蹼精於推動力,不計較操控性,常用的有兩種:長腳蹼(long fin)和單蹼(monofin)。

長腳蹼仍然是雙腳各自穿戴,比普通腳蹼長和軟,可以採用普通的自由式踢法(flutter kick)。而單蹼則完全不同,穿上它如同將雙腿綁在一起,換上一條美人魚的尾巴。因為雙腳都被固定在蹼的底端,無法分開踢水,所以必須學會使用肩和胸的力量,通過擺動整個下半身來前行,人稱海豚踢(dolphin kick)。海豚踢正是我迷戀自由潛的原因之一。雖然小腦不發達的我學起來有些困難,但掌握了應有的技巧後,擺動身體便能輕鬆自如地遊動,彷彿真的變成了一條美人魚。若是使用足夠重足夠穩定的競技單蹼,就能提供極大的推動力,遊動時感覺水如同風一般從耳旁掠過,更有一種速度的快感。

不過,這些我在泳池的初級課都已體驗過了。讓我望眼欲穿的是:出海。我想知道,真正閉氣潛入大海是什麼樣的感覺。

圖: Jacques de Vos

圖:Jacques de Vos

去到我能去的地方,再返回大海給我的第一個答案,是困難的感覺。

跟水肺潛水一樣,自由潛也需要做耳壓平衡。人下潛時,耳膜外壓力隨水深變大,需要通過吞咽或捏鼻子、擤鼻涕等動作使更多氣體通過耳咽管進入耳膜,以平衡耳膜內外壓力差,避免耳膜受傷。我的耳膜比常人敏感,通常每半米到一米就需要做一次耳壓平衡。在進行氣源充足的水肺潛水時,這不是個問題。可現在,我的身體里只有下潛前吸入的那一口氣。更何況,在水裡潛得越深,外界壓力越大,這一口氣的體積便會變得越小。起初我並沒有想這麼多,只是一頭扎進水中,每半米捏一次鼻子。在6米深度,無論我如何用力,也沒有氣可以鼓進耳咽管里——我的耳壓無法和外界水壓平衡了。

無論是水肺還是自由潛水,我們都知道這條守則:耳朵疼的時候絕不能繼續下潛。所以,我的自由潛深度訓練在6米深處戛然而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必須學會一種新的耳壓平衡方法:法蘭茲(Frenzel)。我習慣採用的方法被稱為閥式(Valsalva),使用胸腔內的空氣來平衡耳壓。下潛後體內空氣體積縮小,在頭下腳上的姿勢中,空氣都聚集於胸腔內,很難迫使它向下運動到耳咽管部位。而法蘭茲採用口腔里的氣體來平衡耳壓,無需調動胸腔空氣,據說採用此方法到達三、四十米深度絕無問題。

然而法蘭茲是需要練習的,我不指望能在短短3天課程中衝破這個關口。面對沮喪的我,米蓋爾溫和地說:「其實,自由潛最重要的並不是超越自我,而是享受在水中的感覺。這次做不好平衡沒關係,你可以腳朝下拉著繩子下去,這樣即使採用閥式平衡,空氣也比較容易進入耳咽管。在你能夠到達的最大深度,試試延長在水裡的時間。」

頭上腳下時做耳壓平衡果然容易許多,我拉著繩子不斷地下潛。抬頭看看水面,浮標和同伴們都變得很小,雨滴在水面上的漣漪卻還看得清。環顧左右是茫茫的大海,沒有聲音,沒有礁石,沒有珊瑚,沒有魚群,也沒有人,只有我自己。我靜靜地浮在那裡,什麼都不想,直到一股呼吸的慾望從我的身體湧出。

米蓋爾陪我一起游上水面,我告訴他潛水電腦表的讀數:最大深度12米。米蓋爾微笑著問我:「重要的是,你喜歡這種感覺嗎?」

是的,我喜歡這種感覺。我不需要水肺潛水那麼多那麼繁複的裝備,只要一副面鏡一隻腳蹼,就可以潛入水下,感受溫暖海水的包容。沒有紛紛揚揚的氣泡,沒有沉重的呼吸聲,只有真正的寧靜與自由。我不需要關注氣壓表和深度計,甚至不需要看時間,只需要誠實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去到我能去的地方再返回。也因為沒有氣泡,海里的生物不會將我視為異類,不會驚恐逃避,我可以悠悠地從魚群中穿過,如同它們中的一員。

當然,這也意味著自由潛比水肺潛水更加艱難,因為沒有任何外界器械可以依賴,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身體。可是堅持下去,我發現自己的身體也是這麼奇妙的一個東西,如果不是自由潛,或許終我一生,也不會對自己有如此切實而深入的了解。

關於版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更多資訊請關註:

喜樂沙邦 XL_SHABANG / 喜樂沙邦服務號 XILE-SHAB

生活不是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我們不顧一切的,為了那片海!

關注我,去尋找內心深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樂沙邦 的精彩文章:

一個不夠,給你推薦十個觀鯨最佳地點

TAG:喜樂沙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