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龍訪華後,可以為歐洲「代言」了么?

馬克龍訪華後,可以為歐洲「代言」了么?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法國總統馬克龍自打上任開始,就一心想成為歐洲的「代言人」。而多年以來,德國總理默克爾是歐洲的「首席樂手」。對於馬克龍的雄心和舉動,默克爾一直冷眼旁觀,偶爾出於「友誼」點贊。

然而,去年9月聯邦議院大選以來,默克爾及其政黨基民盟不僅丟失大量選票,而且,作為看守內閣總理,默克爾一直未能組成新政府,德國媒體表示:也許,默克爾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馬克龍卻在冉冉升起。他靈活應對街頭政治和工會阻撓,成功改革法國就業市場,良好景氣數據使他如虎添翼,起初下降的民調支持率重又上升。去年12月,他40歲生日之際,多數法國選民認為,他是「好總統」。曾長期自我懷疑的整個法國,因為有了馬克龍,似乎重新恢復了自信。有文章說,馬克龍內政受困,國際舞台刷聲望,這顯然是有點兒冤枉了他。

新年到來之際,馬克龍乘勝追擊。他沒有理會總統府的一系列繁文縟節,去拜訪那些改革的「絆腳石」。而是牽著一匹駿馬,出訪中國。

馬克龍的訪華無疑是圓滿的。

回應法國對「一帶一路」的熱情擁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馬克龍此次訪問對新時期中法、中歐關係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陸慷的講話顯示中國對馬克龍未來在處理與歐盟關係問題上寄予厚望的同時,也透露馬克龍此行註定收穫不菲:兩國元首的個人友誼加深;中法政治互信和戰略溝通提升;中法雙邊有實在的好處;法國在中國與歐盟關係中發揮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這意味著,馬克龍今後將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係更加緊密;中、法之間在未來的國際問題上、在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棘手問題時將更加密切合作;隨同馬克龍訪問的法國各大公司將與中國企業簽下巨額的訂單;法國將成為中國與其他歐盟國家的橋樑。

這最後一點尤其顯示,中國在歐盟的利益與馬克龍從競選總統開始就訂立的重建歐洲大目標可以相得益彰。在英國脫歐、德國內政困身的背景下,馬克龍捍衛歐洲一體化的主張,使他頗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巴黎政治學院的主任級研究員讓-呂克·多梅內克 (Jean-Luc Domenach) 認為,在默克爾艱難組閣並受到削弱的背景下,馬克龍此次中國之行的外交意義主要是歐盟層面的。

不久前還把默克爾稱為「歐洲夫人」的美國《時代》雜誌,現在稱馬克龍是「歐洲的下一位領袖」。

看來,馬克龍在訪華之後,完全可以為歐洲「代言」了。馬克龍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之後表示,到目前為止,歐洲各國在面對經濟巨人中國的時候常常是「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在對華政策上不是表現得太過開放,就是太過保守。「我們必須在歐洲層面上有一個協調一致的立場」。儼然歐洲領袖的口氣。

然而,歐洲某一人物或某個國家處於頂峰,對歐洲是好事么?

德法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塞登多夫(Stefan Seidendorf)認為,一旦某國不得不單獨扮演歐盟的領袖角色,而其餘國家老大不情願或乾脆拒絕一起行進,那就總會有危險,那樣的話歐盟的政策本質上就成了體現某個國家利益的政策。因此,馬克龍和默克爾必須共同承擔這一角色。

馬克龍在與默克爾的多次會談中,也表示他根本就無意唱「獨角戲」,而是想和德國一起革新歐洲。不過,他還一直在等待著對他的歐洲政治改革理念的回應。比如,他希望設歐元區財政部長職位、歐元區有自己的財政預算。

默克爾對此未公開作答,但原則上持開放態度,但德國基民盟/基社盟內部則有相當大的保留態度。德國外交政策協會法國問題專家德梅斯邁(Claire Demesmay)證實說,認為德國將被迫替法國付錢的人在德國大有人在。

目前看來,只要默克爾還未組建成新政府,她便不能給馬克龍作出任何承諾。在這種情況下,她也只能把外交領域讓位給馬克龍。

馬克龍是否要從默克爾那裡接過領導號角?不是的。因為,他清楚,他需要她的務實政治經驗,以及妥協和解決問題的才能。若無這位德國總理,他不會有多少機會。只有聯手,兩人在歐洲才多少還算得上強人。

當然,馬克龍有著默克爾所缺少的東西,他能雄辯滔滔,人們願意傾聽他呼喚歐洲的主權、統一和民主。事關建構歐洲未來,他有能力奪下闡釋權。但是,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馬克龍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推動歐盟改革,乃至制定歐盟與中國的政策,他都會耐心地等待默克爾組閣完成。

馬克龍與默克爾。人民網

馬克龍訪華,讓中法關係更加緊密。其實,這只是跟著德國「蕭規曹隨」而已。根據德國聯邦統計處的數據,去年初,德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額就已經上升至1700億歐元。中國取代法國及美國,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BGA商貿協會表示,由於美國新總統計划走向保護主義,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將會更鞏固。

雖然中歐貿易關係和感情正在加固,但馬克龍、默克爾都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乏擔憂。他們認為,投資規則應符合他們的標準和雙方共同期待。相信隨著歐盟改革的推進,以及「新時期」中歐關係的發展,歐洲對「一帶一路」的擔憂也會慢慢消除。畢竟,歐洲的一些國家,已經感受到了「一帶一路」的實惠和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