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桌上應備齊那些器物?

茶桌上應備齊那些器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文化是制茶和飲茶的文化,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所以當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飲茶,飲茶即是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文化追求。

那麼對於我們的茶桌上,要備齊哪些器物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有句話是這麼說:喝茶煮水用鐵壺,泡茶用紫砂,飲茶用建盞!

茶桌必備

1、鐵壺。喝茶宜用鐵壺來煮水泡茶,現在大多都用全自動不鏽鋼煮水壺,方便省事!

2、紫砂壺。紫砂壺被稱為茶器之首,最宜泡茶,紫砂壺文化傳承也是長盛不衰,歷史悠久!用紫砂壺泡茶既不會滲漏,又有良好的透氣性,泡茶不失原味,茶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這是青瓷白瓷玻璃壺比不了的。並且紫砂壺造型優美流暢藝術價值高,還能越養越潤養出韻味。

3、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早稱「三炮台」又稱「三才碗」,是有天地人三才之意。蓋碗有建盞蓋碗,白瓷青瓷等等。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聞香、品味、觀形」。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托,造型獨特,製作精巧。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用端著茶托就能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用揭蓋,只需半開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順暢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滾,輕刮則淡,重刮則濃,妙用無窮。

4、公道杯。當今公道杯多用以分茶,滿足多人喝茶功效之需要。比如鐵觀音、烏龍茶泡入紫砂壺裡,每次都要將茶湯濾干倒出,這就需要一個承裝茶湯的容器。一些容易出稀碎茶抹的茶,就需要經過茶濾倒入公道杯,這樣把茶水倒入公道杯里可以儘快降低茶水的溫度,也能使細微茶葉末沉澱,保證分到每位友人杯中的茶湯都清澈見底。

5、主人杯、客杯。

主人杯,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的品茗杯,自用的主人杯可體現出個人品味、審美及性格和內涵等!當今主人杯以建盞、紫砂、青瓷、汝瓷等為主。

客杯則是於招待客人的杯子,皆選用款式、材質和口徑相同的,建盞、紫砂、白瓷、青瓷類等。

6、茶盤或茶台。俗話說濕泡茶海、干泡壺承。

茶盤就是盛放茶壺、蓋碗、茶杯、公道杯、茶寵等茶器的淺底器皿,材質和款式多種多樣。

濕泡多用茶海,比較寬大,可直接澆淋。

干泡台則是一塊小小的壺承,款式多樣,但都較小,常為單層。

7、茶漏。即茶濾能有效過濾茶湯中殘留茶末,保持茶湯口感潤滑、色澤透亮,能極大提升品茶樂趣。

8、茶巾。茶桌上必備,用以擦乾茶具,保持清潔、乾爽。茶巾要與擦桌面灑出茶水的毛巾要區分,千萬不能混用。

9、茶葉罐。存茶、醒茶之用,便取便存,茶桌必備。多以紫砂、青瓷、白瓷為主。如是茶餅、茶磚等則要備茶刀,用以分茶。

10、茶寵。茶寵為茶案上賞玩之物, 常年用頭茶餵養會變得溫潤可人,茶香四溢,深得品茗人的寵愛。茶寵也是反應一個人的審美和品味的,茶寵以紫砂居多價格高低不一。

11、茶道六君子。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茶筒。多為茶藝表演中用,如果平時對喝茶比較講究也是需要的。

12、水盂即茶洗。是指一個大的器皿用來清洗茶具之用。

以上所說可能還有疏漏的地方,盞友們有沒有發現自己茶桌上少了啥呢?如果備齊了那完全就是茶道達人了!

91建窯建盞歡迎原創投稿,共同宣傳建盞文化

91建窯建盞

做最專業的建窯建盞交流品鑒平台

如需轉載請聯繫建盞sir授權哈,珍惜勞動成果,從我做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