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震撼人心的二戰電影!

超震撼人心的二戰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1998)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戰中的幾個美國大兵,為了讓一個老太太不至於失去全部四個兒子而對其最後一個兒子瑞恩展開搜尋與救援之旅。

這是我看過最震撼,最振奮人心的電影,戰爭下展露著人性的最本真的地方。

《兵臨城下》(2001)

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影片的精彩之處不僅在於狙擊的緊張和殘酷,更在於戰爭中人性黑暗面的描寫!導演從中立的角度出發,描繪英雄傳奇的同時,也不忘揭露蘇聯方面慘無人道的戰爭手段,從而反思戰爭雙方都無義舉的現實!

《硫磺島的來信》(2006)

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戰役結束前,栗林寫下了他最後的家書。

這是一個美國導演站在日本這個硫磺島戰役戰敗方的角度來審視這場戰爭,客觀,沒有刻意的貶低或者褒揚,還是那句話,戰爭是全人類的災難!

《父輩們的旗幟》(2006)

《硫磺島的來信》的姐妹篇,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旗幟,象徵著勝利;戰爭,意味著死亡。在山的頂端插上一面旗子,就成了人們傳頌的英雄了嗎?那麼那些戰死的人呢?《父輩的旗幟》以那張著名的硫磺島插旗照片中的三名倖存士兵的視角,討論了」英雄」的意義和戰爭的殘酷。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2010)

1941年6月25日德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突襲蘇聯,位於波蘭與白俄羅斯邊境的布列斯特要塞首當其衝。面對著數十倍裝備精良的德軍,要塞蘇聯守軍奮起反抗,堅守30餘天直至最後一人。

本片無論是戰爭效果還是歷史背景都力爭真實,以紅軍小學員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這場蘇德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戰鬥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

《狂怒》(2014)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片中時刻描寫人性在戰爭的轉變,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生死存亡。軍人的天性就是服從,即便明知結果是失敗的,此時個人英雄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

《血戰鋼鋸嶺》(2016)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很不錯的電影,故事非常打動人心,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寫實非常震撼。戰爭帶給我們無盡的傷痛和離別,鋼鋸嶺的重現帶給世人不一樣的感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