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陷落在東歐街頭的日常奇偉

陷落在東歐街頭的日常奇偉

街頭攝影是一個以小見大的事情,對於攝影師而言,他們無處不在,街頭就是他們的世界。他們敏銳地發掘每一個細小的景物,然後用有力的現實記錄,將他們和更加宏大、深遠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在波蘭小城盧布林/Lublin 就有一個這樣的組織,他們叫做Eastreet,他們的目標就是把各種發生在東歐的街頭日常,通過細微卻又令人矚目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個項目的發起人是波蘭紀實攝影師Tomasz Kulbowski,他在2013年開始向世界展示發生在東歐區域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不用熱烈或者高級的鏡頭語言,只用瞬間的捕捉,它就可以說出那些陳詞濫調的刻板印象之外的東西,那些跨越了國界和偏狹的日常之奇偉。

Boris Nemeth/斯洛伐克

這張照片拍攝於斯洛伐克西部的小城萊維采/Levice,它來自於一本關於本地民族主義情緒的攝影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都充滿了對於恐懼、絕望、失控、憤怒以及愛國的隱喻。這張孤立的照片也許看不出來攝影師所表達的那些東西,但陷入在畫面中的人物的確構成了一種直接的明示——他陷入在體系中、體制中、雜訊中,個人的危機感、身份的焦慮感,被所有繁華而熱鬧的外飾所包裹著。

Grégory Michenaud/波蘭

這張照片拍攝于波蘭東南部的一個小鎮Lezajsk,一直以來就是猶太人重要的朝聖地點。每年都有上千名的哈西德派的猶太人,從以色列、美國來到小鎮,在他周年忌日的時候朝拜拉比Elimelech Weisblum(哈西德派重要創始人)的墓地。

這個簡易的鐵皮房被安置在正對著墓地的一個停車場裡面。它是專門為猶太教祭司準備的,因為這些祭司根據教義規定是不能夠進入到墓地的,他們不允許跟亡者有任何形式的「接觸」。多虧了這個鐵皮房子,祭司們能夠在溫暖、乾燥而明亮的地方,朗誦經文。

Yulia Chervinska/烏克蘭

這張照片拍攝於基輔的國家藝術博物館,剛好所有的感覺都陷入一種微妙而巧合的意境中,無意間看見,就無法不去把它拍攝下來。

博物館裡的展品如果是有意識的話,那麼他們都在過著一種隱秘而孤獨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被放在保管倉庫里,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會拿出來,離開自己的私密空間。

但這也許沒有那麼浪漫,這只是被窺視到的有一個瑣碎的瞬間。管理員也許過一會就來了,雕塑只是短暫的停留在走廊里。它出現的意義就跟我們一直以來的無意義差不多。

Ilya Shtutsa/俄羅斯

這張照片是在聖彼得堡拍的,冬宮前面的廣場。這是遊客雲集的地方,所有來聖彼得堡的人沒有人會錯過這裡。對本地人來說,這裡也是任何大型活動都會選擇的場地。每年國家都會在這裡搞一次勝利日的遊行活動。活動正式上演那天肯定人特別多,所以有些人會選擇在遊行綵排的時候來看看。

能拍到這張照片完全憑的是運氣,當時攝影師在冬宮裡面逛了一天,下午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綠色軍裝的方針在整齊走過。陣列的旁邊,他發現了一個紅色頭髮的姑娘,格外顯眼。當他掏出相機的時候,旁邊的軍人又非常巧地扭頭看去。

所有的元素都在那一刻被集齊了,街頭攝影那種妙不可言的瞬間定格就呈現在了你的眼前。

Jacek ?agowski/波蘭

一個幸運兒抽獎中了一台汽車,停放在國家財政部門口。這就是頒獎儀式開始前的場景。沒有歡天喜地的贏家,也沒有領導滿臉微笑的把鑰匙交出去的樣子。只有純色背景中的一個突兀的紅布,蒙住了汽車,空曠的廣場上一個人都沒有。

無聲的故事前奏,超現實一般的夢幻。

Tymon Markowski/波蘭

平凡世界的一幕,孩子們的表情和內心是我們這些大人們無法想像的。一群波蘭的小朋友準備參加一個舞蹈比賽,候場的時候,老師在旁邊在隊其中一個人認真叮囑著。

當攝影師把鏡頭對準她們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展現出了不同的表情。沒有一模一樣的神態,這也許也是他們今後生活的一種預兆吧,每個人將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輩子。或者,沒有這麼奇特,所有的不同都將終結在童年的末尾。

Nik Brezginov/俄羅斯

莫斯科地鐵里的愛神丘比特。

Ksenia Tsykunova/俄羅斯

房間里的大象,和俄羅斯博物館的標配——大媽。如同伊維塔·澤魯巴維爾在《房間里大象》一書中所表達的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里,社會、政治和人際關係的隱喻:合謀性的沉默。

Michal Solarski/波蘭

這張照片來自於攝影師的系列「匈牙利之海」,不過匈牙利作為內陸國家並不靠著海,它擁有的是歐洲最大的湖泊「Balaton/巴拉頓」,於是被稱為「匈牙利之海」。

從1960年開始,這裡就是匈牙利和其他鐵幕之下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度假勝地,努力工作的工人們會被獎賞在夏天來此旅遊休息。於是對於在波蘭長大的攝影師來說,這裡就是當年「最美麗的遠方」。

Dorin Goian/摩爾多瓦

一個日落西山的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對於這個在北約和俄羅斯夾縫中求生的國家來說,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凋敝的現實讓人心痛。尤其對女性造成的影響,失業帶來了大量妓女,甚至有媒體報道,在2000年左右,這個國家10%的女性是妓女。

攝影師來自這個小國的首都基希納烏。他之前是學經濟的,後來去加拿大轉學了攝影,現在一直都在拍攝解體後國家經濟轉型後的社會現狀。

Nikita Teryoshin/白俄羅斯

這張照片來自攝影師的一個名為「Nothing Personal」的系列。2016年9月,他去了東歐最大的武器展銷會,地點是在一個詩情畫意的寧靜小鎮Kielce。人們在武器周圍談生意,端著酒杯互相聊天、社交。

戰爭的圖景,被摧毀的對象,死傷的場面,悲劇性的真實世界,都被數碼化地展現在屏幕上,讓你可以模擬體驗火箭筒、重機槍。要麼就是製作精良的人體模型。國防工業帶來的產業就是這麼蓬勃發展,一切都很喜人,所以就叫它「與人無關」吧。

Antonis Damolis/希臘

Lukas Vasilikos/希臘

Ihor Hora/烏克蘭

文字 / 吳韃靼

—— КОНЕЦ ——

點擊進入

冷物商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俄轉播 的精彩文章:

TAG:蘇俄轉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