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背後的故事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背後的故事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背後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絲綢之路上耀眼的文化藝術瑰寶,完整保存有自北涼到元代綿延一千餘年的佛教石窟藝術。2018新年伊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了《圖說敦煌二四五窟》,書中結合大量高清壁畫圖片、線描圖以及示意圖,以新的視角、新的媒介,對北魏特窟進行了現代闡釋。通過對這座有代表性洞窟的充分細讀,讀者可以超越一般的常識介紹,更具體地了解如何觀看和欣賞敦煌石窟,領略其藝術價值與精神內涵。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背後的故事

《圖說敦煌二五四窟》封面

254窟是敦煌最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由於年代久遠、保存完整、藝術價值珍貴,這座洞窟很少有機會對公眾開放。

本書的作者陳海濤和陳琦,現在都供職於敦煌研究院。2006年,他們遠赴敦煌。那時他們28歲。作為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一路讀上來的科班學生,他們選擇離開繁華的都市,去到遠在西北的敦煌研究院。最初吸引並促使這對年輕人做出這個重大人生決定的,正是莫高窟第254窟南壁上的一鋪名為《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的壁畫。

第一次見到這鋪壁畫,是他們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陳琦的導師是著名藝術家袁運生先生,他鼓勵學生多從畫像磚石、壁畫、雕塑等傳統藝術中吸取營養。因此,陳琦雖然是學油畫的,研究生一年級的實習考察卻被安排在了敦煌。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但能夠在洞窟中與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壁畫靜默相對、潛心臨摹,還是給她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陳海濤作為陳琦的男友也一同參與了這次考察。他們在洞窟內仔細臨摹,一邊辨認著已經模糊的輪廓造型,一邊分析畫面的總體布局和走勢,體會著古代畫師是如何運用繪畫來講述佛經故事。

轉眼到了畢業的時節,陳琦和海濤下定決心到敦煌去,那裡還有太多的神奇等待他們去探究和發掘。

再次來到敦煌,他們已經是敦煌研究院美術所的工作人員,他們的任務就是繼續深入臨摹254窟。隨著研究和體會的不斷深入,陳琦、海濤開始嘗試把之前的心得逐漸總結表達出來。經過數年努力,他們推出了兩部數字動畫闡釋文教片《捨身飼虎》和《降魔成道》,贏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敦煌每年承載著上百萬的遊客量,日益增長的遊客和空間狹小、本已脆弱不堪的洞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了保護洞窟,也為了使遊客獲得更好的觀覽體驗,敦煌研究院希望利用更多元的方式來為洞窟分流,通過觀覽高清數字圖像與影片等方式,使遊客對敦煌的歷史背景與藝術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從最初見到254窟的壁畫,到創作出頗具口碑動畫影片,再到現在能夠將多年的研究成果付梓出版,一路走來經歷許多艱辛。現在,海濤已經是敦煌文化創意中心的副主任,除了繼續臨摹研究、動畫闡釋的工作之外,他還在和陳琦一起開發更多既具敦煌特色、又能讓普通人參與其中的文創產品,並為之取名「念念敦煌」——只有更多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常思常念,敦煌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弘揚,亦如他們這十多年走過的歷程,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