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名媛到外交官夫人 她憑好品味成最佳華裔時尚icon

從名媛到外交官夫人 她憑好品味成最佳華裔時尚icon

華裔時尚Icon黃蕙蘭,圖片來自Pinterest。

還記得2015年以「中國:鏡花水月」為主題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上,蕾哈娜那件被嘲為「煎餅裝」的中式禮服吧?歪果仁對「中國風」的誤解我們都要習以為常了。但是,就在當年的展覽活動中,有一件旗袍卻展現了中國風的「正確打開方式」,而旗袍最初的主人,也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黃蕙蘭。

黃蕙蘭贈送給給大都會博物館的旗袍,圖片來自Pinterest。

這件旗袍出品於1932年,湖藍色的面料上刺繡有中國龍、中式的亭台樓閣以及眾多人物,中式的圖案借鑒了一些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中西方審美完美結合的典型代表。黃蕙蘭女士曾身穿這件旗袍拍照留念,照片中她搭配精美頭飾、耳環,雙層的翡翠項鏈和兩對翡翠玉鐲更是體現了中國女性的古典美,而拍下這張照片的攝影師也不得不提,他就是著名的時尚和人物攝影師Horst P. Horst。1976年,黃蕙蘭將這件旗袍贈送給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才使得我們如今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黃蕙蘭身著旗袍留影,圖片來自Pinterest。

1893年黃蕙蘭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當時稱爪哇),是南洋巨富黃仲涵的愛女。黃氏是印尼當地名門,黃蕙蘭的祖父黃志信祖籍福建,當年是逃往印尼的難民,經過苦心經營成為富豪,並將家業傳給黃仲涵。黃仲涵憑藉超強的商業頭腦,投資糖業,不僅得到了「糖王」稱號,還成為當時印尼首富,更娶了當地華人圈「第一美人」魏明娘,共同養育了兩個女兒黃琮蘭和黃蕙蘭。據說,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黃蕙蘭3歲的生日禮物,是一枚80克拉的鑽石吊墜,戴在胸前時因為劃傷了肌膚,於是鑽石被收了起來,等她長大再拿出來,不過她長大後,又有更多更精緻的珠寶首飾了。

在印尼以古董收藏聞名的酒店Hotel Tugu Malang中,收藏了一幅黃蕙蘭的照片,圖片來自Booking.com。

後來因為魏明娘無法容忍丈夫不斷納妾的行為,帶著女兒遠走倫敦生活。雖然背井離鄉,但黃蕙蘭依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她是父親42名子女中最為疼愛的女兒,據說當時付給她們母女的生活費就有700萬美元;母親為了讓她見世面,經常帶她到歐洲各國遊歷,雖然不曾接受學校教育,但是黃母聘請家庭教師教授她外語、音樂、舞蹈、美術等課程。黃蕙蘭天生聰慧,不但掌握了英、法、荷、馬來四國外語以及中文的普通話、粵語和閩南語,更被培養成一位懂藝術、有情趣、擅長應酬的交際小能手。

黃蕙蘭,圖片來自Pinterest。

看到這你可能想問了,這樣一位大小姐,對另一半的要求不會低吧?緣分這件事很是奇妙,1919年,她和中國著名外交官顧維鈞相識了。當時顧維鈞跟隨北洋政府的外交使團前往巴黎,參加著名的巴黎和會(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電影《我的1919》哦),並從此在外交界展露頭角。黃琮蘭邀請使團到巴黎的家中做客,顧維鈞在她家的鋼琴上第一次看到了黃蕙蘭的照片。

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圖片來自Merdeka Malang。

可能是想促成這段姻緣,黃琮蘭馬上寫信給母親,邀請妹妹前來,引薦他們認識。雖然在黃蕙蘭的第一印象中,顧維鈞是一位剛剛喪偶、穿著土氣、還比她大好幾歲的中年「大叔」,但是顧維鈞的才情、談吐和作為外交使節的特權很快就讓她心動了。據說在初見後,顧維鈞聽說黃蕙蘭要去楓丹白露郊遊,就用法語對她說:「明天我來接你,坐我的車過去。」第二天來接黃蕙蘭的車,是法國政府專門提供給外交使節使用的特派車輛,這種特權是再多金錢都無法買來的,讓從小見多識廣的黃蕙蘭也倍感滿足。

顧維鈞、黃蕙蘭夫婦,圖片來自Pinterest。

一個是需要找一位太太照顧兩名幼子、並能在事業上助他一臂之力的外交官,一位是因為家庭關係缺少親情、有錢但渴望社會地位的富家小姐,他們的婚姻中有多少愛情成分外人無從得知,但是1920年,倆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國公使館舉行隆重的婚禮,女方家庭給出的嫁妝也令人咋舌,比如枕套的每顆扣子上都鑲有一枚鑽石,這種奢華程度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顧維鈞、黃蕙蘭夫婦和外交家王寵惠(左)合影,圖片來自Pinterest。

倆人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外交官夫人」這個身份也給了黃蕙蘭施展才華的舞台。除了本身的人格魅力和交際手腕之外,她可以依賴的首先是豐厚的家底,她認為外交是一個國家的臉面,而外交人員就是這個國家的「櫥窗」,所以在看到咱們的外交使館破爛寒酸、而內憂外患的北洋政府無暇也沒錢顧及時,就自掏腰包修繕一新,用這種大手筆的方式維持大國的體面。

黃蕙蘭和幼子,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而讓她真正成為社交圈寵兒的,還是她絕佳的時尚品味。比如1921年她作為公使夫人參加英國白金漢宮舉行的宮廷舞會,她別出心裁地用一條紅色紗巾和一條水晶腰帶,搭配奶油色綢緞長裙,配飾則選擇了卡地亞鑽石王冠和一串雙層珍珠項鏈,手持羽毛摺扇,這一身結合東西方文化特點的造型一下子就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黃蕙蘭參加白金漢宮舞會造型,圖片來自Lafayette。

因為從小接受西方教育,黃蕙蘭對西方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審美。比如說她經常佩戴珍珠首飾,尤其是雙層或多層的珍珠項鏈,正在當時是王室和貴族小姐的「標配」。

黃蕙蘭中西結合的造型特色鮮明,圖片來自Lafayette。

憑藉著特色鮮明的穿著和優雅的舉止,黃蕙蘭在高層社交場合頗受歡迎,試想一位黃皮膚的亞洲女性,卻有著東西兼并的審美,是多麼令人著迷,她也因此被譽為「遠東最美麗的珍珠」。即使在英國的瑪麗王后和伊麗莎白王太后這樣的王室貴族面前,她精緻又不失新意的造型也能輕鬆吸引視線。

黃蕙蘭和瑪麗王后(中),圖片來自LIFE。

黃蕙蘭和伊麗莎白王太后(中),圖片來自Twitter @Gawain Towler。

雖然接受了很多西方思想,不過黃蕙蘭對中國和中國文化還是有著矢志不渝的熱愛。上世紀20年代,她隨顧維鈞旅居上海,發現當時上海灘最有錢、最時髦的女士們都鍾愛素雅的法國面料,而她卻被傳統的中式面料迷住了,認為放棄這些華麗的刺繡和綢緞是暴殄天物。她購置了一些傳統的馬面裙當作禮服,還愛上了旗袍,也是從那時起旗袍成了她的個人標誌。

黃蕙蘭身著旗袍亮相外交場合,圖片來自Pinterest。

作為一位高雅、有品位的名媛,黃蕙蘭很快成為了上海灘的「街拍女神」,引得眾多女性競相模仿。這種「黃蕙蘭熱」到達什麼程度呢?她當時因為皮膚病不能穿襪子,就光腿穿旗袍,但是別人並不知道原因,後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就學她在大冷天光腿穿旗袍,直到她病好之後又重新穿上襪子,不知她的追隨者會不會覺得納悶。

黃蕙蘭身著旗袍,圖片來自Pinterest。

黃蕙蘭選擇紅、綠、藍等明艷的面料製作旗袍,將中式龍鳳、鳥獸、建築、人物綉在旗袍上,並將旗袍的開衩提高,這些新式也引來上流社會女性的效仿。比如說宋慶齡就是受到她的啟發開始穿旗袍,成就了我們熟悉的大氣婉約形象。

黃蕙蘭痴迷旗袍,圖片來自Pinterest。

與穿歐式服裝時佩戴珍珠不同,穿起旗袍的黃蕙蘭佩戴都珠寶也發生了變化,她收集了大量的翡翠首飾,經常佩戴的是一條雙層的翡翠項鏈和兩對翡翠玉鐲,就連畫家Federico Beltran為她繪製的畫像中,她也是以翡翠項鏈搭配旗袍的形象出現的。

黃蕙蘭佩戴翡翠首飾,圖片來自Pinterest。

1934年Federico Beltran為黃蕙蘭繪製的畫像,圖片來自MassesChristopher Niquet。

在外交場合出席活動時,黃蕙蘭也會佩戴富有中國特色的翡翠飾品,體現女方女性的內秀之美。

黃蕙蘭佩戴翡翠首飾出席外交場合,圖片來自Pinterest。

黃蕙蘭佩戴翡翠首飾出席外交場合,圖片來自HuaTongOversea。

在共同生活36年後黃蕙蘭和顧維鈞離婚,晚年隱居紐約,靠父親留給她的50萬美金的利息過著平靜的生活,並於百歲壽辰當日去世。雖然這樣的晚年和她浮華的前半生對比略顯凄涼,但是毫無疑問,這位百年前就用自己的時尚品味征服歐美的華裔名媛,對時尚圈的影響至今猶在。美國《Vogue》雜誌曾將她評選為20世紀20-40年代中國「最佳著裝女性」,她的名字還時不時被人們提到。

時尚Icon黃蕙蘭,圖片來自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經常聽人說好品味是用錢「堆」出來的,但其實沒有自己的主張而只會一味模仿,即使一擲千金也難免落俗套。而像黃蕙蘭這樣真正的時尚Icon們,都懂得發揮所長、堅持主見,才成就了一段段佳話,這也是時尚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面對現在那些流水線上打造的「時尚偶像」,真正的時尚去哪了呢?

圖片來自Pinterest等,稿費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KA格調 的精彩文章:

美國頭號名媛希爾頓被求婚 20克拉巨型鴿子蛋值千萬

TAG:YOKA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