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書法,只臨帖是不夠的■傅德鋒

學書法,只臨帖是不夠的■傅德鋒

學書法,只臨帖是不夠的

■傅德鋒

眾所周知,學習書法必須先過臨帖關,而且臨帖是一個長期要做的功課。古代很多書法家,直到晚年都還在認真臨帖,這是因為,人在每個年齡段對碑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都不一樣,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收穫也大不相同。長期堅持不懈地臨帖,有助於不斷糾正創作中所出現的一些偏差。王鐸的「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就是一種最好的證明。由此可見臨帖的重要性。

但是,要學好書法,只知道埋頭臨帖遠遠不夠。還要學習書法理論,包括中國書法史、古代書論和現當代人寫的一些優秀的理論著作,只有這樣,才能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對所臨習的碑帖有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要對古文字學、各種書法常識和文學、哲學、美術、歷史等相關學問加以注重,否則,知識結構就會顯得比較單一。也就是說,除了臨帖,還要多讀書,讀好書。有的人說,學習書法的成就大小與讀書多少沒有直接關係,甚至認為關係不大。我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現在很多作家和學者讀書很多,很多大學教授也都讀了不少書,但他們的書法也不一定好。這是因為,當代學科的進一步細化,是否擅長書法已不再作為知識分子介入社會的普遍要求,尤其已經不再是科舉時代的那種硬性要求。所以,當下的很多知識分子儘管學識淵博但並不具備過硬的書內功夫,不擅長書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無論是古代也好,現當代也罷,只要是以書法擅名的人士,都是很注重讀書和自身學問修養的修鍊的。也就是說,讀書多的人未必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書法家,但不讀書的人卻絕對成不了優秀的大書法家。只有書外功與書內功並重,才能達到一個更為理想的境界。

讀書不多,遊歷不廣,見識就會十分淺陋。有的人文字功夫太差,往往就會鬧很多笑話。比方說,有人學習書法多年,一直臨習趙孟頫的帖子,卻不知道趙孟頫「頫」字的讀音。有人學習王鐸,也把王鐸念作「王澤」。有的人學習米芾,卻把米芾讀作「米市」或者「米沛」。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有一個喜歡書法的領導,和同事在美術館參觀一個古代書法展覽,他看到一件明代徐渭的書法作品,很喜歡,於是他對同事說,我看這個徐渭字兒寫得不錯,哪天我們抽個時間去拜訪一下。聞聽此言,豈不是笑得眼淚都會流下來?!

之所以鬧出這麼多笑話,說明一些人文字、文學修養差,基本歷史常識與書法史基礎嚴重缺乏。

因此,臨帖儘管很重要,但不能把學好書法僅僅著眼於此,還需要分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書法歷史、書法理論和文學等相關知識。只知道臨帖,而不關注學問,那就會始終停留在技術的淺層次上而入不了道。學習書法從初期階段而言,只注重技法技巧是可以的,但到了一定程度,僅僅玩弄一些小技巧是根本不行的。這就需要學問來滋養,而缺乏學問修養,則根本談不上融會貫通。

很多優秀的古代書家,不僅流傳下了經典書法作品,而且還流傳下了很多精闢的書論,此外尚有文章詩詞等傳世。如鍾繇、王羲之、張旭、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孫過庭、蘇軾、黃庭堅、米芾、趙佶、趙孟頫、董其昌等都有著全面的藝術修養,及至吳昌碩、沈尹默、啟功、沙孟海、沈鵬等皆是如此。

因此說,只有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力求具備精湛的書內工夫和豐厚的學問修養,且能修鍊高尚的品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人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諸上座帖》中的線條連接■慶 旭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