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日寇血戰將軍頭部中彈,仍命衛士背著自己指揮殺敵直到血盡犧牲

與日寇血戰將軍頭部中彈,仍命衛士背著自己指揮殺敵直到血盡犧牲

一個下午都在感動於這樣的一句話: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是的,作為一個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將軍,面對國破家亡,空留一條生命又有何意義呢?

將軍終於戰死了,他死在衛士的背上。他拒絕上擔架,他拒絕接受治療。

他只想在臨死前帶著戰士們多殺一個侵略者,以報養育自己的那片國土——

他是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黃啟東

記住英雄,傳承歷史。抗日英雄故事之黃啟東

1938年1月,日軍沿津浦線南北夾攻,妄圖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攻佔徐州,一舉打通津浦線。2月,二十三師奉命移駐魯西南定陶,旋即駐守鄆城、菏澤一線,阻止日軍南侵。鄆城、菏澤為魯西南之重鎮,北扼黃河,南屏隴海,此處若失,則中原危殆。菏澤又為山東我軍軍需品集散地,當時還是山東省政府所在地,菏澤安危,關係重大。黃啟東竭心盡智,協助師長李必蕃進行部署,命第六十八旅駐守鄆城,第六十七旅守菏澤,將師部設在菏、鄆之間的皇姑庵,全師沿河布防寬達120餘里。

1938年5月11日夜,日軍第十四師團在酒井旅團的掩護下,攻佔濮縣附近的董口,渡過黃河,進逼鄆城。鄆城守將第六十八旅旅長李岳霖貪生怕死,所率部隊與日軍稍一接觸隨即潰敗,僅團長劉冠雄率部分官兵與日軍巷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未能守住鄆城。

由於敵我兵力以及裝備都相差懸殊,我軍次反攻鄆城都未獲成功。李必蕃、黃啟東遂決心堅守菏澤,等待援兵。

為了堅守菏澤,李必蕃和黃啟東重新布置防線,以兩個旅分置菏澤左右兩翼。但布置未妥,日軍便於13日發起攻擊。李必蕃命一部於菏澤城北的大丁庄阻擊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大丁庄失守,部隊退守菏澤城。14日,日軍主力向菏澤城發起猛攻。以工兵為骨幹的二十三師一向以善守著稱,李必蕃、黃啟東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二十三師傷亡慘重。當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刻,第六十七旅旅長李嚴武、第六十八旅旅長李岳霖畏敵後撤,致使菏澤防線崩潰,敵人突人城內。李必蕃、黃啟東身邊僅剩下直屬部隊和幾名隨從副官。他們率領余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頑強衝殺,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出重圍。李必蕃在激戰中身負重傷,於當天傍晚抵達菏澤以南曲里集後,壯烈殉國。

1938年5月15日,黃啟東率余部繼續與日寇展開血戰。他頭部中彈,血流不止,仍命衛士背著他指揮戰鬥。野戰醫院院長勸他上擔架接受治療,他堅決拒絕,聲音顫抖的說道: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後因失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8歲。

黃啟東烈士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每天一位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華人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