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心質美 凝練東方調性

致心質美 凝練東方調性

APP Store 排名第一的家居雜誌

「明明可以多賺一千塊你還花兩百塊在刻凹槽上,這樣的案子里是沒有人會看到的。」

「但這個是我的作品。」

幾年後,不同於線板的批量生產,雕刻的凹槽歷經歲月仍舊很雅緻,住在其中的人,真切地體會到了居室的獨特之處。那個執意於凹槽這一細節的設計師,是楊煥生。

審美緣起·一個設計師的誕生

楊煥生出生在台灣的一個工廠主家庭,家境優渥。五歲時便穿著麂皮絨的定製小西服,他對材質與細節的敏銳與執迷是從小養成的。他人對於好的東西是用雙眼去看,楊煥生則喜歡用觸摸的方式感知不同的材料。

裱布的白、大理石的白、烤漆的白......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材質下,有著另一番模樣。

幼年便常與母親逛美術館,看一幅畫要近看中看遠看這件事,成為楊煥生時至今日不能忘卻的對待藝術與設計的態度。對於室內設計而言,一個空間需要歷經不同時間與距離的觀察,小至細節與工藝,大到結構與光影,皆要有自己的考量。

童年時期的楊煥生

楊煥生的母親林順英女士是他幼年時的美學啟蒙者

至今他對年幼時母親帶他去美術館看畫的情形記憶猶新

並非藝術世家出身的母親卻給予了楊煥生美學啟蒙,三個學美術的姐姐則是楊煥生美學實踐的領路者。年少的楊煥生擁有姐姐們淘汰下來的所有繪畫工具,沒有章法,天馬行空地開啟繪畫便成為當時楊煥生的愛好之一。

時至今日,楊煥生設計的酒店裡很多地毯與牆壁上的畫出自他手,但自覺並非科班出身,楊煥生總是會隱去畫者之名,最為自豪的便是自己構思了兩年,最終用油漆二十七秒「刷」出的山水畫,作畫完畢後頓覺通體舒暢。

於楊煥生而言,國畫是他唯一受過專業訓練的繪畫技法。

用油漆二十七秒「刷」出的山水畫

方法論·東方調性下的解構主義

或許是少時學習國畫的經歷對楊煥生產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作品裡始終有東方調性貫穿期間。不同於當下東方、中式、混搭等顯性的元素與風格呈現,楊煥生作品中的東方文化是隱性的,在層層解構與重組的空間界面與材質下,散發出一種或濃墨重彩或寧靜致遠的東方詩意與視覺感受。

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性,楊煥生的作品系中,不管是定位中式、英式、或是美式風格等等,但東方調性與詩意貫穿始終。

在他的作品《熙·居》中,中國山水畫在楊煥生的拆解以及現代材質的重構下賦予新生。鋪陳渲染與詳細勾勒並舉,無論是代表著大片寫意暈染之下的窗帘、地毯,還是如細緻而有力山峰稜角的牆壁裝飾結構,都在以全新的姿態展示東方調性。

線性結構從空間內最小單位開始,幾何倍增長,四壁的線條從縱橫交錯,到疊次排列,稜角鮮明的立面、格柵刻畫替代了筆墨,卻依舊詮釋了一個新的東方意境山水。花青、硃砂與黃銅等色彩的在空間中的現代演繹,更是在蒼勁鐫刻之下煥發出的活躍生機。

歐陽修《醉翁亭記》曾有雲,「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運用不同時刻的光影變化,在同一室內空間亦可顯現不同姿態,清淡雅緻,秀美端莊。

楊煥生作品《熙·居》

全新的演繹以及組合方式之下,設計產生更多種可能,這也讓楊煥生及其團隊能夠在一個月內便輕鬆完成甲方所要求的200個客房60種風格的急迫要求。

凝練·蒲公英哲學

如果說解構重組是楊煥生的設計方法,那麼「蒲公英哲學」則是他個人對設計理念的總結以及多年設計經驗所累積的思考結晶。蒲公英這種花,在果實成熟後,會長成完美的圓形絨球,經風一吹,便化為一朵朵帶著種子的小白傘,落在土壤里又成為全新生命。蒲公英設計學的基本概念也是如此。

楊煥生及其YHS設計團隊的這朵設計蒲公英,是由建築、紋理、記憶、軌跡、陳設、藝術、空間、感官、公益與學習等十項元素所共同組成。

當十項元素組合在一起,可共同建構出最完美的設計空間,但當拆解開來各自查看時,又具有獨立的生命力。YHS企圖通過蒲公英設計學概念,確保每一次的空間設計,都能完美組合,而個別細節也各有韻致及功能。

「這十項設計元素,宛若蒲公英一樣,小白傘有時也三、兩成群飛行,成為設計聚焦的小焦點。舉例來說,『空間』設計脫離不了『建築』本體與環境紋理,我們在設計之初,便從三者間的無聲交互與共鳴中先找出最合適的設計主題;

空間的用戶是人,我們非常看重用戶的生活『記憶』、使用『軌跡』與『感官』經驗,用盡心思在設計中重現最令用戶感到舒適的環境;『陳設』與『藝術』,不但提供了視覺享受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彰顯空間擁有者的個性與品味,賦予空間更多意義;

至於『工藝』與『學習』,強調的是一種精進的力量,精湛工藝來自於經驗與傳承,而學習的能力,則讓設計不斷創新,展現新意,兩者交融之下,設計精彩可期。」楊煥生解釋到。

蒲公英哲學與解構重組,兩者並用,融設計思維與方式於一體,兩者相輔相成,構造出最完美的作品。

楊煥生私宅作品

對話楊煥生·世界越快 心越慢

Q:作為穿梭於兩岸的台灣設計師,怎麼看當下內地與台灣的設計?

A:這幾年來內地的設計經歷了很大轉變,從最初的追求奢華到現在的崇尚極簡,這一轉變台灣用了10-15年,而內地卻只用了5年的時間,讓人感覺非常驚訝。現在大家都在談簡約,清水模等等,但還是有一些差異在,內地的設計在極簡中還是會有亮點,早年崇尚的奢華現在都凝聚為一個藝術品或是傢具等上面,有簡中帶奢的裝飾意味存在;台灣的設計更強調陽光、空氣和水等自然方面的東西。

室內設計最初以奢侈的概念蓬勃了十年,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室內設計也在轉變自己的方向,朝著更有溫度的美學追求發展。

Q:設計師既是生活方式的打造者又是體驗者,請從您的作品或者行旅見聞中與我們分享一下您認為的有溫度的設計。

A:接地氣的設計就是有溫度的設計。當我們進入一座城市,看到的建築以及當地的酒店應該具有當地的特色,而不是標準化的東西。現在的問題就是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比較像,沒有差異性,建築的話就是沒有都市的紋理。

第二種溫度是一種很細微的關懷,細微到什麼地方有行李架,什麼地方有扶手,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收納功能的好壞也是考量一個空間的好與壞的標準。但收納這方面設計師與業主的溝通都是很私密的,因為有很多東西的存放不便於讓太多人知道。

Q:溫度不光體現在物理層面,也是在呈現一種人文關懷。

A:另外設計的溫度還體現在,能夠滿足業主未來的生活與審美需求。設計師大都在呈現業主當下的狀態,有些業主經歷財富積累後希望自己的家金碧輝煌,甚至車庫和書房在一起,但這是他十年後的生活需求嗎?我們設計師需要在業主之上,比他更懂生活,更懂生活品味,最終呈現的空間能夠讓他生活五年、十年。設計師如果僅僅與業主是共伴關係,則很難有一個時間軸,當下很漂亮,沒多久就膩了。

Q:設計師如何在視野與想法上高於業主,營造美好生活?

A:有句話叫「世界越快心越慢」,如何駕馭業主,設計師首先要告訴業主如何去生活,藉由空間的模式讓業主的生活更為融洽。

而這些並不是世界走得快,你也盲目快,給業主漂亮的東西,這樣的作品很快就匿掉了。設計師需要真正去解決問題,比如說業主家的桌子小,他希望有個大一些的桌子,而這個桌子未來會解決很多事情,而不是急著要解決當下的需求。我們要將時間軸拉長,心要放慢。

作品的風格存在於將要居住的房子裡面,而空間的解決方案是要滿足他的生活、事業、家庭等多方面內容,甚至會改變業主的整個生活模式。設計師應該從生活方式層面入手,而不是解決風格上的問題。務實、從其生活中所缺乏的方面來連接設計,深入研究人,這是用空間營造美好生活的前提。

像酒店設計,需要在穩定之上增加視覺的衝擊,對於住宅而言,則是要開出五到十年的保鮮期,改變他的生活習慣,諸如模糊廚房餐廳以及客廳的界限,讓空間更透徹,交流更為暢通,空間感更好等等。

楊煥生作品

設計師名片

著名台灣設計師,楊煥生建築室內設計事務所主持人,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精通解構重組,運用細節巧思創造空間價值。從空間、基地與環境三者的連結來考量,讓設計的氛圍與功能性更加整體全面。

楊煥生及團隊擅長解構既有材質,重新賦予結構重組的新生命,帶來視覺上的全新衝擊與感受,並連年獲得包括德國IF Design Award、義大利A Design Award以及DECO TOP DESIGN AWARD等國內外設計大獎。

PChouse家居雜誌

版權所有 · 盜版必究

歡迎轉載 · 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Chouse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PChouse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