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網友拍到遼寧艦開始長銹:是艦體老化了還是另有隱情

網友拍到遼寧艦開始長銹:是艦體老化了還是另有隱情

原標題:網友拍到遼寧艦開始長銹:是艦體老化了還是另有隱情


作者:瀚海狼山


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總有人問,為何中國軍艦的上層塗裝普遍是亮白灰,而美日俄的軍艦塗裝普遍是暗灰和深灰色,這樣是不是會造成中國軍艦更容易被敵方目視發現?中國軍艦的塗裝會不會比美日俄落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當代的軍艦製作材料。世界各國的現役軍艦,一般由4種材料製造艦體:


應用最廣泛的自然是船用鋼材,大部分艦船都是鋼材製作,航母用材是高強度專用鋼板。

其次是艦用鋁合金,一般用於高速軍艦。比如我國大名鼎鼎的022高速導彈艇,全船的主要製作材料就是鋁合金。全鋁合金艦體,保證了022船身輕盈,適合高速航行。上世紀末進口自蘇俄的現代級驅逐艦的上層建築,也大量採用鋁合金材料,這是中國海軍主戰艦艇中,最早出現大面積使用鋁合金的艦隻。



目前根據公開報道,055萬噸大驅的上層建築也首次大量採用鋁合金材料,說明了我們造艦工藝的重要突破。


第三是防腐硬木,一般用高檔柚木。古代的風帆戰艦主要是木材製作;現代仍然有用木材製作的軍艦,主要是掃雷艇,因為木材沒有磁場。當代海軍中仍然有不少木質的掃雷艇在服役,比如前幾年美國海軍的掃雷艇在菲律賓海域觸礁,風浪打掉了油漆,露出了木質船殼的本色。


第四是碳纖維和玻璃鋼船體,都屬於新材料,很多民用遊艇船身採用這類材料。在軍艦中,用這類材料製作船殼的,同樣是造掃雷艇等特種艦船。複合材料也沒有磁場,而且強度較高。

無論用哪種材料製造軍艦,表面和內部的油漆都是少不了的。軍艦塗裝的目的,除了美觀、防腐,更有隱身價值。而鋼材戰艦佔了軍艦的絕大多數,塗裝尤其重要。


軍艦水線和水線下的塗裝主要考慮是防腐和防海生物附著。而水線以上的外表塗裝,除了防腐,還要更多考慮視覺和對雷達波的隱身問題。在視覺上,儘可能和航區的背景色相融;雷達隱身方面,則在塗層中摻入雷達吸波成分,一般是氧化鐵基特殊粉末。


實際上,中國軍艦目前採用的亮白灰主流塗裝色,並不比美日俄落後,科技含量甚至更高一些。



因為中國海軍目前的這種塗裝,是各國中唯一可變色的——在日光強烈的晴天,中國軍艦呈現亮白色,日光越強,越顯得發白。在日光較暗,或者海上有雲霧,光線不良的條件下,呈現出暗灰色。無論光線好還是光線暗淡,從遠處觀察,中國軍艦的塗裝都最接近背景色調。

現代海戰的交戰距離,普遍在海天線外。那種目視可見,槍炮近距離對射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大規模超視距導彈對射和艦機對抗,才是未來海戰的主要方式。因此海天線上的隱身,比目視距離的隱身,對軍艦更重要。


艦船在海上遭遇,比在陸地上更能感受到地球弧度的影響。一方的軍艦被對方艦隊或軍機遠距離發現時,一般是在海天線上。對軍艦來說,海天線的距離在30海里左右,而對軍機來說,能最大光學觀察到的海天線距離不到一百海里。白天日光條件下,海天線上是非常亮的,中國軍艦的塗裝在海天線上同樣很亮,不容易被立即識別。



而一旦有陰雨或者雲霧,海天線又會變的非常昏暗,從遠距離觀察,中國軍艦此時也會隨之變暗,和背景色融為一體。

中國海軍新式水面艦艇的上層塗裝,內部含有吸波材料,加上內傾斜的外形設計、降低雷達波反射的細節處理,比如對主炮炮塔和主桅杆的修型,可以大大降低現代化軍艦的雷達反射指標,縮短被敵方艦機遠距離發現我艦的概率。



例如,高達12000噸級的055驅逐艦,在採取綜合隱身外形管理,並且對紅外信號特別抑制後,055的綜合反射指標,小於500級的民用海船。若只通過雷達信號來遠距離觀察,極易造成敵方誤判我方艦隊的規模,為我軍發動突然攻擊創造了條件。


至於有人說,中國軍艦塗裝太亮,晚上老遠也能看見,完全是無稽之談。在夜間海上沒有己方強光探尋的條件下,目視根本無法判斷對方艦船的類型。


中國海軍的塗裝與美日俄不同,不只是審美習慣不同,更是從實戰角度考慮。



前蘇聯紅海軍喜歡把全部主戰艦艇的甲板塗成鮮紅色。蘇式水面艦艇的上層建築布置一向凌亂不堪,武器全堆砌在甲板上,無論是雷達反射指標還是目視觀察,都出奇的顯眼,這說明紅海軍根本沒有隱身作戰的概念。俄羅斯最近搞的幾艘護衛艦,才剛剛開始隱身設計,但武器布置凌亂的問題還是沒有徹底解決。


現在中國海軍的主戰艦艇,連甲板都塗成深藍色,全面向美軍的甲板塗裝看齊。從高空俯視,和深海海面色調一致,才有隱身價值。


再說一下航母表面出現銹跡的問題。



002航母還在舾裝中,飛行甲板邊緣已經隱約有點銹跡了。而遼寧艦去年訪港期間,就被部分「有心人」觀察到干舷上出現一些銹跡。有人以此指責遼寧艦和美國航母比差的遠,服役才幾年就「破舊老化了」。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網友,要麼是「崇洋媚外、不懷好意」,要麼就是不懂艦船的基本常識。


對於航母這種大型主戰艦艇來說,部分干舷區域出現銹跡,並不代表航母的艦體正在生鏽。出現銹跡的位置,往往是錨鏈以下、甲板欄杆或者鞭狀天線基座下出現「流淌銹跡」。


錨鏈本身都是鋼材製作,外表沒有防鏽漆;而航母甲板邊緣的欄杆和天線,根據需要會頻繁放平或者豎起來,這樣就需要在這些設施和艦體的鏈接部位有旋轉的固定軸,多次使用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這些轉動軸部位的防鏽漆就磨掉了,露出鋼製表面,在腐蝕性極強的海霧和海浪的長期腐蝕作用下,很容易生鏽,銹跡還會順著甲板的邊緣和干舷往下流淌。



在外界看來,好像航母船體也生鏽了,其實,這不過是少數活動部位的鐵鏽滲流下來形成的「假銹跡」,對航母的整體保養和戰鬥力沒有影響。


對這些數量眾多,又在戰鬥部署期間難以處置的生鏽點,沒必要為了照顧外觀好看而隨時處理,航母是海上超級武士而不是演播室里的小鮮肉。只有等回到母港後,才有充分的時間和人工手段處理掉外飄干舷上的表面銹跡。



在熱帶海洋高溫、高濕、高鹽分環境下,航母會比在其他海區部署更容易出現這類銹跡。看看一出海就長達半年不靠岸的美國航母,這類「表面的假銹跡」更嚴重。因此中國航母上同樣出現這類銹跡,非但不是航母老化的表現,而是戰鬥力全面生成的重要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