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無義戰,周天子的皇權沒落標誌了分封制的土崩瓦解

春秋無義戰,周天子的皇權沒落標誌了分封制的土崩瓦解

春秋時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這段歷史時期,約束人們的仁、義、禮、樂的教條崩塌,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周天子大權旁落也無力管轄所屬諸侯,孟子在《孟子-盡天下》中寫道:春秋無義戰。

公元前140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邊各部落聯軍攻打商王帝辛,最終大敗商朝軍隊從而建立周朝。武王為了表彰手下將士的功勞,按每個將士的功勞來分封土地,一方面是為了顯示武王的仁義,另一方面也是讓手下的大臣來維護邊境的統治。因此在分封制的基礎上,誕生了上百個諸侯國,爵位又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

到了西周末期,由於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廢掉申後及其太子宜臼,引發朝綱混亂,隨後為了博褒姒一笑,發生烽火戲諸侯的荒唐行為,後來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周王室遭到第一次滅國,後來太子宜臼繼位成為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陽,史稱平王東遷。為了表彰勤王的諸侯,周平王把原來西周都城附近的土地賞賜給護駕諸侯,自己只保留了洛陽城附近的地區為王室領域,從此為周王室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到了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階段,各個學派的思想家開始湧現,諸侯之間為了爭奪領土開始大打出手,在諸侯之間也瀰漫著一種「天子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思想,以至於後來陳勝吳廣才能提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於各個諸侯間相互征伐,雖然周天子作為名義上的老大,但由於自身疆土小、軍力不行,即使遇到不聽話的小弟也只能進行強烈譴責抗議。

因此到了後來,許多諸侯越看周天子越覺得不順眼,紛紛開始挑戰周天子的權威,秦武王和楚莊王都曾率軍到洛陽來爭奪象徵天子權利的--九鼎。東周傳位至周赧王時,國力急劇衰退,在公元前307年,秦軍向周王室借道來攻打韓國,周王室左右為難從而得罪了秦國,到了公元前256年,秦國趁機攻取洛陽,至此周王室徹底滅亡。

在周王室的滅亡歷史中,後期君主也吸取了許多教訓,若是以分封制來犒賞功臣,則很容易引起擁兵自重的現象,因此便用郡縣制代替了分封制,因此在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後,便設立郡縣,所有官員任命都由始皇一人決定,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分封制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TAG:趣味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