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壞土壤,就是對人類的慢性「屠殺」!

破壞土壤,就是對人類的慢性「屠殺」!

奈安生態:Naianshengtai

土壤污染治理 農資次生災害防控

土壤是有生命的。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提出:「土壤是地球活的皮膚」。土壤是我們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命延續的基礎。我們必須關注關心愛護土壤,從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多學科角度來維護土壤的整體健康。

長期以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進步和演化,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無節制地投放到耕地,過度施肥、濫用農藥等生產現象日趨嚴重,過多的化肥和農藥殘留產生的重金屬污染,慢慢地沉積在土壤中、揮發到空氣中、進入到水體里,給整個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農業生產用化肥已經超過6500萬噸,而整體利用率只有30%,大量的化肥無法被作物吸收殘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營養失衡等污染問題。污染帶來的危害更加可怕。數據顯示,我們國家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已經從過去的高於8%下降到如今0.6-1%之間,生物多樣性驟減,土壤微生物遭到迫害,「地球這層活的皮膚」正在逐漸失去活力,變得干皺、龜裂和衰敗。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自然是個有機整體,一旦土壤遭到徹底破壞,生長在土壤上的一切植物,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物鏈都將走向死亡!所以,破壞土壤就等同於對人類的慢性「屠殺」。

一篇《被土壤污染威脅的人體健康》文章中顯示,多種土壤污染物質中,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從而給人體健康造成威脅。位於廣東韶關的一個村子,因為土壤污染造成全村3400人口中已有超過250人因癌症去世,並以每年10人死於癌症的比率遞增。這些都是因為土壤中重金屬超標嚴重帶來的嚴重後果。有研究人員分析,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鉛和鎘經過食物鏈傳遞,在大米、蔬菜、魚肉、雞肉中均有一定量的累積,且一半以上樣品鎘和鉛含量超過國家衛生標準。

土壤中重金屬或類金屬污染對居民的危害是通過農作物和水進入人體的,如含鎘的廢水污染農田引起痛痛病(公害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極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此外,生物性污染也是當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響面廣,可引起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病、破傷風及肉毒中毒等。

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中稱,我國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土壤污染範圍已經擴大到驚人地步,糧食安全問題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土壤污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實際上,中國的土壤具有非常豐富的多樣性。從地域上來說,我們南方的土壤和北方的土壤比較,東部和西部的土壤比較,都不一樣。而各地域土壤的微生物族群也有差別。正是這各種不同才創造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中國的土壤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卻不可忽視。

我們國家人多地少,面臨挑戰大。黨和國家提出要確保18億畝良田,嚴守農業耕地紅線,就是要將民族存續的基礎保護起來,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那麼現在我們面臨的土壤問題,就是要解決治理污染問題,保護好土壤微生物,維護土壤本身的健康。

2015年,國家農業部出台《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和《到2020年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2016年又頒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土十條」,同時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正在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立法步伐也正在加快。土壤污染問題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切身利益,離不開國家推動,也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

有著「中國治土第一人」之稱的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科學院院士、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黨永富先生,28年來長期奔走,呼籲土壤污染防治和解決除草劑安全殘留等問題,並經過潛心研究生產製造出「炭吸附聚谷氨酸」肥料減量技術、農業除草劑安全添加劑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新技術產品,為土壤污染治理和農藥殘留降解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我們國家推動「化肥、農藥雙減量」開闢了一條新路。黨永富因此被評為2014年度CCTV「中國十大三農人物」,2015年獲得中國首枚聯合國「科學之星」榮譽勳章。

「土壤污染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化肥、農藥等亂施濫用,如果通過一種技術手段促進化肥利用率提升,從而減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時又能促進作物高產和農產品品質提高,就可以達到土壤污染防治、維護人類健康的目的。」黨永富先生說。土壤中有很多微生物種群,這些微生物種群參與土壤有機質生成,促進土壤健康。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土壤是有生命的原因。可以說微生物充當了土壤的「引發器」,沒有了微生物也就沒有健康的土壤。現如今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已經極大破壞了土壤中微生物的衍生,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各種污染問題自然隨之而來。

黨永富先生提出,依靠傳統方式解決土壤污染已經不現實,必須依靠新技術來修復土壤,平衡土壤酸鹼值,阻止土壤進一步酸化,避免重金屬惡性循環。「炭吸附聚谷氨酸」技術可以有效促進肥料吸收,減少化肥用量,改變土壤板結、酸化等問題,促進農產品綠色增產,維護食品安全。

拯救我們的土壤就是維護人類的生命健康。黨永富先生經常說「我們生要靠土,活著要靠土,死了也要化為土,人類就是靠著土才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到今天的。保護土壤應該像保護生命一樣來對待。」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生產的輝煌成就更是造就了非常燦爛的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開創改造大地的洪荒,到精耕細作築起一道農業的歷史「長城」,中國先人付出了異常艱苦的勞作,戰勝了無數次的天災。這一切遺留給子孫後代的福祉,都是以血汗凝結化歸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壤。我們應該像保護自己的「母親」一樣保護土壤。在這件事上,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

奈安生態∣一個有擔當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奈安生態 的精彩文章:

TAG:奈安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