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遭批評,媽媽的照片卻讓老師汗顏!現代孩子的壓力為什麼這麼大

孩子遭批評,媽媽的照片卻讓老師汗顏!現代孩子的壓力為什麼這麼大

放眼看來,社會進步了,日子過好了,思想上解放了,物質上充裕了,精神上多樣化了,人們也焦慮了,生存壓力小了,生活壓力卻大了。大人有養家糊口、職場競爭、未來發展的壓力,小孩也有作業做不完、補習時間多、學習競爭激烈、升學等壓力,這些都壓抑了孩子的成長。不禁讓人想問:說好的無憂無慮的童年呢,去哪裡了?

現在的孩子,有很多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有一些作業,還有課外報的班也會有一些練習。

四歲開始,很多孩子就在家長的「教導」下選一些興趣班,畫畫、英語、舞蹈、跆拳道……孩子調皮、貪玩的一面深深被隱藏。

最近,一位老師向媽媽「投訴」孩子,說孩子未按時完成作業,孩子媽媽給老師發了一張照片,孩子手裡拿著筆,頭挨著書本,累得睡著了。老師看到照片後,頓時不知說點什麼好。作業實在太多,不熬夜幾乎難以完成,實在撐不住,只能趴書桌上打盹。

周一到周五,校內作業,好不容易周末了,還有校外的訓練和培訓。

也有網友批判家長不該讓孩子熬夜寫作業,不該強制孩子上不感興趣的學習班,讓孩子失去了童年,剝奪了自我,家長要有分寸、適可而止,別讓孩子童年有陰影,長大後可能出現較大的叛逆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也知道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但是「快樂教育」背後付出的代價,讓我們不敢想像。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希望孩子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但是當父母們因為自己的孩子更強、更厲害,感覺很有面兒時,那個孩子的臉上卻看不出快樂。

作為父母,家長也是拼了。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陪著孩子加班加點的熬夜,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父母的付出,像孩子頭上的一把刀,讓孩子提心弔膽。

12月26日中午12點多,南京鼓樓區清涼門大街,一名居住在21樓的高二男生墜樓,砸中兩輛轎車,當場身亡。

學生墜樓事件頻發,只有極少部分是因為學校設施設備的問題,據統計,中國每年有將近十萬的青少年死於自殺,還有很多自殺未遂。研究數據顯示,相比上個世紀,青少年的自殺率提高了60%。

雖然作為父母的家長都是上個世紀過來的,那時的孩子還過著無慮的童年,雖然沒有這麼豐裕的物質條件,但也沒有這麼激烈的競爭,也沒有這麼慘烈的比較。可是,雖然我們是那樣渡過自己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但是卻不敢在孩子身上掉以輕心。整個社會的氛圍,逼迫著家長,施加給家長很大的壓力,促使家長一邊自責不該對孩子太嚴、要求太高,一邊又不停地督促孩子學這學那。

可是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在該享受童年樂趣的時候,卻被無情的學業埋沒,在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卻背負著「重擔」。雖然國家提出了減負,但是孩子們的負擔卻沒有減少。

作為社會、作為老師、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本質與孩子成長的規律,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一味拔苗助長,壓製得太厲害,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

幫助孩子,也釋放家長,讓我們嘗試做一些改變:

1.尋找並發現孩子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開發他們的潛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盡自己所能,幫他們將閃光點放大,揚長避短。

2.教會孩子感恩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蜜罐中長大,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感恩為何物,也不理解父母,以為一切都理所當然。不知感恩就不知惜福,所以要適當讓孩子從純粹的學業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懂得體諒、包容與孝道。

3.讓生命教育與挫折教育同行

幫助孩子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樹立適當的目標,建立為夢想而不斷進取的決心。

4.家長定位準確

孩子的人生始終是他的,家長只是輔助他,幫助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是跟孩子講清楚厲害關係,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而不是替他下決心、做決定。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尊重他,並做他背後堅強的後盾。

5.學習氛圍要融洽

孩子的學習是家裡的頭等大事,但是也不能為了孩子的學習打破正常的家庭氛圍,讓家庭散發出一種緊張的氣氛。特別是有考試或者比賽的時候,最好是該幹嘛幹嘛,不要給家庭「加壓」,讓孩子壓抑、透不過氣。

6.不要打擊孩子

自信心能讓孩子在考試或比賽中將現有水平發揮到最佳。但若平常家長動輒批評、指責,一次失利就責罵,孩子就會缺乏自信。要多給予孩子肯定,相信孩子總會有某一方面的長處。

現在的家長壓力大,孩子的壓力更大,但是孩子還很脆弱,他們經受的東西都很少,除了給他們減負,我們還要多理解、開導他們,避免悲劇的出現。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轉載需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堂 的精彩文章:

林志穎雙胞胎兒子娃娃不離手,玩滑梯都抱著,想起KIMI手裡的大黃

TAG:父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