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嘲笑中國 要等50年才能建立監測系統 結果科學家只用了5年就實現

美嘲笑中國 要等50年才能建立監測系統 結果科學家只用了5年就實現

現代化戰爭是以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為主要標誌,是在現代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和地理等條件下進行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的發展,現代化的內容日益豐富,現代化標準也逐步提高,現代化戰爭不斷發展。而在現代化戰爭中,情報信息的搜集尤為重要,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戰略目標以及軍隊的部署情況和調動情況等,一旦對手獲取了這些情報,就可以通過遠程打擊手段來摧毀這些目標,美國人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所有的情報收集手段中,當屬偵察衛星的優勢最為明顯,其具有偵察範圍廣、飛行速度快、遇到攻擊較少等優點,更重要的是它不受國界的影響。目前來看,美國人的偵察技術是最為成熟的,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短短20年間,美國人就發射了超過300顆偵察衛星。

這些衛星在軌道上夜以繼日的對地球任何一個角落進行監視,這張天網構成了美國完整的情報搜集以及偵察體系。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人利用衛星準確獲知對手的預警雷達等監測設備,僅在開戰第一天就發射了近30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進行定點清除。可以說,衛星偵察系統支撐著美國在全球的作戰行動。

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也十分薄弱。一直到上世紀末也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太空監測系統,美國人甚至還嘲笑稱,要想建立該監測系統,我們至少還要等50年之久。這句話可以說是激怒了中國科學家的團隊,當時戰略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就誓言要自己搞出戰略衛星體系。

結果,中國沒用50年,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在2000年我國就發射了第一顆戰略衛星。然而,我國第一顆戰略衛星發射並不順利,在升空沒多久就神秘失蹤了,當時葉培建甚至都想到了以死謝罪。在後來的採訪中,葉老坦言,這顆衛星比他的命還重要,他死了至少還是烈士,衛星丟了他無顏面對。這充分體現出我國科學家的擔當和責任感。

在此後的十年多里,葉老為國家的天網建立做出傑出貢獻。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了全球偵察衛星體系,多種偵察方式的運用,極大提高了情報搜集的準確性。我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祖洪時常對年輕人提起:葉老如果不是為了讓衛星上天,早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了。當時面對兩萬多的年薪和40多萬年薪的巨大差距,他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影無蹤 的精彩文章:

3000架戰機傾巢而出 5200輛坦克裝甲車被打成篩子 損失高達2000億

TAG:吳影無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