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宋茜給我們上了一堂失控的「表情管理課」!
看了幾集《繭鎮奇緣》,宋茜的表情管理真的很差。
全程像在拍牙膏廣告,20顆牙齒像展銷會一樣排排站。腦袋還要左右搖晃,像不倒翁。
說話嘴型張很大,感覺每個字都要「重讀」。
小表情多到密集恐懼,表情源自於情緒,表情過多源自於情緒失控。
不管是動圖還是靜圖,宋茜的情緒一直處於「充血」狀態:每一個表情,一定要撐到最大。
不笑的時候,嘴型直接塌下來,這種表情非常做作。
受到驚嚇的時候,張嘴的表情說來就來,而且喜歡用「似笑非笑」的表情來詮釋害怕。
無事時刻都在開「牙齒展銷會」,還要「瞪眼」,沒有節制的瞪眼簡直是視覺災難。畢竟,瞪眼這個動作有警告作用,但你也不用像紅燈一樣,一直不滅燈呀。
宋茜很擅長用這種「似笑非笑」的表情,面對危險的時候,她很鬆弛。
兵荒馬亂的時候,她還會傻笑。
我都懷疑她演戲的時候,是不是「中蠱」了?
正常人在生活里,絕對不會如此管理表情的。
為何?
張大嘴,瞪大眼,需要情緒,更需要體力。如果無休止地循環這類表情,人會累崩的。
我們先來看「張嘴」和「瞪眼」,生活中很容易失控的表情。
理論上說,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你驚嚇張嘴的幅度就有多弱。
除了受驚嚇外,說話張嘴的幅度也要學會控制,一天到晚張開血盆大口,會顯得人很浮躁,容易一驚一乍。
口型幅度要控制好,別把兩排牙齒都露出來,尤其牙齦牙肉也要控制好暴露空間。
嘴把不住風,就是說的這種。
說話張太大嘴,聲量也會提上去,這樣聲音也變得不可控了。刺耳和悅耳的聲音,都容易吸引人注意,卻是兩個極端。
還有瞪眼,我發現朋友圈裡很多女生自拍的時候都會「瞪著眼睛」,只要眼珠過分往外凸,就是瞪眼了。
加上「不戴美瞳會死人」的流行,美瞳+瞪眼=自殺的最後眼神。
你們瞪眼的內心戲是這樣的:
「瞪眼可以讓我眼睛更大,人家眼睛太小了,還不瞪一下,別人就看不到我的窗戶了。」(眼睛都變形了,別人以為你要變異了)
「眼睛本來就大,但是還是要用力瞪一下,顯得更有神。」(不是有神,是很奇怪的殺氣)
這種「習慣性瞪眼」不僅給人觀感不好,而且會加重眼部肌肉神經的壓力,不划算的。
宋茜的感情太過於充盈,所有五官都要注入最強大的張力。其實眼睛的輪廓是要收放自如的,別想著自己的眼睛總是圓鼓鼓的最好看。
可能還是拍拍雜誌照片適合她,這種自然狀態的眼廓才是好看的。
瞪眼也不是不可以,情緒波動的時候,總會要瞪眼。只是有些人瞪著瞪著,眼球容易往外凸。
再看看黎姿的表情管理。
《珠光寶氣》里的人設不討好,聽到風就是雨,但表情控制是穩定的。說話的時候,嘴型張開到可以看到單排四五顆牙齒就很好了。遇到狀況要「瞪眼」,也能hold得住整個情緒,別亂竄。
《金枝欲孽》的玉瑩算是黎姿的演技突破。
玉瑩裝瘋賣傻的人設容易招黑,而且火候難以把控,弄不好就是「擠眉弄眼」。
但黎姿做到了情緒合理分配,玉瑩的心機在於:表情要適當誇張,顯得人很浮誇和花瓶,但不能崩裂。
她裝純的時候,情緒力是向眉眼轉移的,請注意她上半張臉,而下半張臉是比較鬆弛的。張弛有度地控制表情,和你說話的人才不會覺得緊張。
玉瑩發火的時候,會用力瞪眼,嘴型也會張大,但不會搖頭晃腦,整個肢體語言是平衡的。玉瑩的「重音節奏」抓得准,知道在爆破的時候發力。
表情自然得體就好,該鬆弛的時候就得松,這樣眼神也會柔起來。
示弱的時候,整個表情都收回去了,但給人特別「楚楚可憐」的感覺,玉瑩的心機真的很深。表情管理真的是飛上天了。
被孫白楊點破心機的那剎那,玉瑩的表情變化堪稱經典。
先不停眨眼裝無辜,雙眼還要微微收縮,顯得很弱小。
揭穿後,現實稍微有點「目瞪口呆」,隨後就是「看不出破綻」的臉。
玉瑩的「瞪眼」是點綴式的,往往在合適的時候瞪:「我驚訝了」、「我驚慌了」。
而且玉瑩前期的「瞪眼」沒有殺傷力,就是那種繡花枕頭的瞪眼,稍微震懾你一下。
很多人(包括我們這些路人)走傻白甜路線的時候,喜歡把眼睛鼓得和金魚一樣圓。(這和瞪眼的訴求是差不多的,又大又圓的眼睛是傳統美~)
可這就用力過猛了,過猛的眼神呀,會給你埋下無數皺紋隱患的,眼壓這麼高,小心老了變最疙瘩的樹皮。
玉瑩在裝傻時期的時候,眼神很聚焦,也很關注,這樣顯得人簡單。那種飄逸的眼神非常減分,注意力不集中,對方會覺得很不受尊重。
當被如妃質問「扇子上的文案問題」時,玉瑩的雙眼是凝住的。
後面一段哭戲,她竟然可以先大眼哭。
再「小眼」哭,突出自己情緒的變化,畢竟哭需要情緒跌宕起伏。玉瑩才是真·戲精。
作為後宮的顏值擔當,她很懂得用眼神來說話,什麼叫「眼神添兩分醉意」,請看經典重現。
不用刻意用力地睜大雙眼,微微收一下,眼神便有春風的感覺了。
眉眼舒展開來,嘴角微微上揚,不管你是不是頭號美人,這個表情都會很好看。
不少女生嘴型總是往下塌,顯得很衰。如果皮膚一般的話,更顯得沒有精氣神了。
比如《甄嬛傳》里的余答應,顯得很小家子氣。
如何做好自己的表情管理呢?晚上對著鏡子練表情,多注意自己表情的不足之處,慢慢做到揚長避短了。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按下去,掃射我--
風風微博:@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TAG: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