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年集美將推動馬鑾灣新城完善規劃

明年集美將推動馬鑾灣新城完善規劃

原標題:明年集美將推動馬鑾灣新城完善規劃 新增學位8370個

集美區努力打造高顏值的跨島發展新市區、高素質的區域創新中心、民生幸福典範城區。圖為集美城區美景。(林志傑攝)

集美區「兩化」融合加速推進,「機器人超市」落戶集美機械工業園區。(郭妮妮攝)

集美商城拆除後,龍舟池南堤變身為美麗的公園,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林志傑攝)

集美區軟體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圖為軟體園三期。(林志傑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林桂楨 應潔 通訊員 郭妮妮) 在昨日開幕的集美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一份散發著油墨芳香的《政府工作報告》,牽動著代表們的心。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砥礪奮進,繼往開來。這份工作報告在梳理集美區2017年工作的同時,也為該區新一年的各項事業發展做出規劃。

回眸2017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集美是台商投資區、機械工業集中區所在地,工業基礎雄厚。新時代下,工業不僅要增長,還要穩中提質,才能贏得未來。

今年以來,集美區傳統產業加速升級。以創新為驅動,高新技術企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不斷增加――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1億元,增長10%;工業利潤增長34.3%,高出全市5.4個百分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77.5%,高出全市6個百分點,「集美製造」煥發出新活力。

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軟體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態勢強勁,全域旅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領跑全市。人才要素支撐不斷強化,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等各類高層次人才70人,新增2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基金積聚效應凸顯,引進128家股權投資類企業,註冊資本91.4億元;區產業引導基金累計投資45個項目,撬動57.7億元社會資本,參股子基金數量及規模全市第一。

城市品質日益提升

廈門會晤期間,高顏值高素質的集美學村、集美新城、杏林灣等美景進入全球視野,獲得中外遊客點贊。

這得益於集美區「六線六片」環境整治與市容提升工作的開展――綠化提升320萬平方米,立面改造967棟房屋。此外,「兩違」治理工作持續高壓推進,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三大橋頭片區整治後景觀煥然一新,總長22公里的鐵路沿線周邊「兩違」全部拆除,城市面貌顯著提升。

城市配套日趨完善。預計全年投入超200億元,推進集美新城161個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及產業項目建設。馬鑾灣新城規劃修編入庫,集美動漫小鎮入選省級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錄。同集路、集灌路、杏濱路等「兩環八射」城市快速路網完成改造;杏濱小學地下停車場建成,寧寶公園等公共停車項目加快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顯著

騎行在環湖步道,欣賞湖光山色。這樣的美好生活,在集美就可享有。今年,集美區全面開展小流域綜合整治,打造升級版「河長制」――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豬退養、農村污水納網處理等納入管理,許溪、田李溪等流域生態顯著改善。

此外,55個分散式污水治理工程建成投用,138個自然村實現污水集中納管,日東湖生態修復工程成為全省黑臭水體整治成功案例,水環境明顯提升。投入近9000萬元治理大氣污染,空氣質量突飛猛進。

集美區還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在57個小區和7個行政村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建成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6.4%。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會上,一組數字引起人大代表們的關注――2017年,集美區全年民生支出42.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1%。這凸顯了集美區政府強化社會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決心和執行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為著名文教區的集美在該領域下大力氣,今年新改擴建中小學2所,新開辦3所公辦幼兒園,與中科院合作創辦的誠毅幼兒園已開辦,新增中小學學位2070個、幼兒園學位990個,並高分通過全國中小學生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創新縣(區)省級驗收。

醫療和養老問題也備受集美區重視。2017年,集美獲評省計生工作創新獎,市婦幼保健院集美分院、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新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30%,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百強。大力開展社區信息化助老服務試點,在34個社區實施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11家農村幸福院投入運營。

突出均衡兜底,集美區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村居集體發展項目,西亭人才公寓、三李城商業中心等集體發展項目開工,完成溪西村項目簽約。

人文品牌更加彰顯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學村,其特有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的文化底蘊,是這片土地魅力的重要所在。

依託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集美區打造諸多品牌活動,成功舉辦海峽論壇兩岸特色廟會,舉辦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2017中國綜藝峰會等大型活動;集美學村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廈門(集美)對台研學旅行基地獲評福建省首批對台交流基地。

作為嘉庚精神的發源地,文明奉獻是人文集美精氣神的一個註腳。在這裡,在冊志願者占戶籍人口10%,湧現出飛鷹救援隊等一大批優秀志願服務隊和品牌;民間公益救援組織「福建省藍天救援防災減災中心」在後溪掛牌;後溪鎮蟬聯全國文明鄉鎮,銀亭社區、鰲園景區再次獲評全國文明單位。

政府建設持續加強

一年來,集美區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辦理區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125件,區政協提案140件。代表關注的安置房產權證辦理取得新進展,新辦安置房個人產權證459套。

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集美區深化簡政放權,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權責清單全面公布,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9項,承接下放事項68項。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1318項,佔總事項的86%。在全市率先實現自助終端一體機在鎮街、村居全覆蓋,推動67項區級便民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

同時,集美區積極開展友好城市合作交流,紮實做好山海協作、對口支援幫扶等工作;外事僑務、港澳台事務、民族宗教、國防動員、慈善、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發展。

舉措2018

關鍵詞1

創新驅動 打造高素質區域創新中心

2018年,集美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將持續強化,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中國數碼港海西運營中心、雲創漫谷產業園等平台建設將進一步加快,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等技術轉移促進機構也將落戶集美。

「兩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2018年,集美區將繼續推動「兩化」融合,計劃實施20家企業「兩化」融合貫標輔導。此外,機器人及數控技術應用研發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也將持續深化,同時還將繼續深化與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合作,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

關鍵詞2

項目帶動 培育升級版「4+X」現代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仍是集美區未來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其中先進位造業是重點,明年新凱、吉順芯、稻興科技、宸展光電等一批先進位造業企業將增資擴產和竣工投產。軟體信息服務業總體收入力爭超過160億元,網宿科技、卓翼科技等項目將運營。商貿物流業方面,重點集聚北站、新城核心區等片區商圈人氣。文化旅遊業方面,將加快推動集美旅遊碼頭開工,開通鐺鐺車旅遊專線,打造親子、研學等旅遊品牌等。

以廈門新一輪總體規劃編製為契機,集美將對全區空間規划進行優化,工業用地收儲新機制將進一步完善,閑置工業用地收儲力度及存量利用將強化,同時還將推出一批產業地塊。

關鍵詞3

品質提升 推進建設高顏值跨島發展新市區

2018年,集美區將啟動集美新城城市品質提升年建設,實施生態環境提升、產業規模壯大、民生配套完善、城市管理精細等四大工程。圍繞國際化生態海灣新城目標,推動馬鑾灣新城繼續完善各項規劃,拉開建設框架。

城市配套與管理方面,將實施新一輪綠化景觀改造提升,推進和籌建一批停車場,預計新投用停車位991個。為方便地鐵換乘,將完善公交場站建設,加密公交線路,同時推進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

近年來,集美區高度重視轄區水流域污染、黑臭水體整治等環保問題。2018年,集美區將繼續打好水環境保衛戰,在全面實施「河長制」基礎上推行「湖長制」,全面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關鍵詞4

共享發展 構建民生幸福典範城區

2018年,集美區規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項目44個,籌備開辦初中2所、小學1所、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初中3600個、小學1890個、幼兒園2880個。集美區還將籌建教育集團,推動中銳雙語等一批優質民辦學校落地,加快廈門首家區級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醫療方面,將加快推進集美新城醫院、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新院區、區婦幼保健院住院部以及北部新城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加快醫聯體建設,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水平。

社會保障方面,將全面完善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基地的扶持,為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提供多元細緻的服務。

關鍵詞5

文化自信 持續深化「一精神三文化」特色品牌

嘉庚精神是引領人文集美髮展的一面旗幟,2018年,集美區將籌辦第二屆嘉庚論壇、紀念集美中學建校100周年以及舉辦嘉庚精神宣傳月等一系列活動,繼續講好嘉庚故事,打造嘉庚精神領航基地。

集美區還將加快保護和修繕特色僑房,建設中國最美僑鄉。推進研學旅行基地為主的對台交流基地建設,推進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建設。

文化供給方面,除了持續擴大集美節品牌影響,辦好海峽兩岸龍舟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賽等一系列已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外,還將舉辦2018(廈門)國際電影科技與虛擬體驗展。

關鍵詞6

乾淨擔當 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認真組織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查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腐敗,嚴懲群眾身邊腐敗問題。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行政審批服務工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營造健康發展環境。

近年來,集美區探索建立了一套決策部署執行、重點工作落實的責任倒逼機制,有效激發了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和執行力,今後,這一機制將進一步健全,成為「常態」。集美區還將推動出台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健全激勵機制,給幹事者鼓勁,為擔當者撐腰。

【數說集美】

2017年成績亮眼

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增長6.2%;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1億元,增長10%,創三年來最高增速;財政總收入112.3億元,增長5.3%,其中,區級財政收入31.2億元,增長4%;旅遊接待總人數預計突破1200萬人次,增幅全市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87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4元,分別增長8.7%和7.5%,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

2018年再接再厲

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與2017年持平;財政總收入、區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5.5%和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網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