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滅「拖延」這個世界上93%的人都攜帶的病毒

消滅「拖延」這個世界上93%的人都攜帶的病毒

本文摘自《別讓拖延症毀掉你》,李世強 著,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10月

圖片來自網路

拖延症,你的真實面目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那些有成就的人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做事絕不拖延肯定是其最重要的品質之一。生活中的每個人,要想在日後有所作為,也必須從現在開始就養成立即執行的習慣,如果你有拖延症,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調節自己的拖延心理。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員工到總裁,從學生到社會青年,從家庭主婦到職場人士,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因為了解自己的,始終是我們自身,你是否有拖延的習慣,也許你的上司、家人、老師並不知曉,但是你自己清楚,或許現在的你已經陷入了拖延的泥潭中,那麼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如果你確實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拖延症,那麼,我們可以掌握幾種拖延的形式和癥狀,來對照一下。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的故事:

我有一個姐姐,我覺得她就是嚴重的拖延症患者。下面我來講講我這位姐姐的一件事情。她懷孕的時候,無聊的她想打發時間,就買來一些漂亮的毛線,想著給未出世的孩子織一件衣服,可是她卻遲遲沒動手,總是懶懶地躺在床上,每當她想到那些毛線時,總是告訴自己:「還是先吃點東西,看看電視,等會兒再說吧。」可是等她吃完東西、看完電視以後,她發現天已經黑了,於是,她會說:「晚上開著燈織毛衣對孕婦的眼睛不好,還是明天再織吧。」第二天,她還用同樣的借口拖延。

我姐夫是個貼心的好男人,他心疼老婆,並未催促她,她的婆婆看到那些被放到柜子里的毛線,本想替她織,但她卻堅決要自己為孩子織毛衣,她還心想,如果是個女兒,一定要織個漂亮的毛裙,如果是個男孩,就織一件毛褲。但隨著她的肚子越來越大,她越來越不想動,後來,她告訴自己,要不就等孩子出來再織也行。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孩子很快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小姑娘,帶孩子成了她主要的工作,孩子漸漸長大,很快就到一歲了,可是那件毛裙還沒開始織。後來,她發現,這些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了。於是打算只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一拖再拖。當孩子兩歲時,毛背心還沒有織。當孩子三歲時,她想,也許那團毛線只夠給孩子織一條圍巾了,可是圍巾也始終沒有織成……漸漸地,她已經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現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幹什麼用的。此時她才又想起自己曾經所憧憬的那件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小故事,事情雖小,但它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些有拖延習慣的人,多半都是拖延心理在作怪,而且,他們還總是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要克服拖延的習慣,你必須先拋棄拖延的心理。如果不下了決心就不採取行動,那事情永遠不會完成。

的確,我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犯這種錯誤,將今天應該做完的事情推到明天。享受現在的歡樂,延遲那不可避免的痛苦。但我們應該知道,即使在當下我們可以將這些痛苦拋出腦海,最終它仍會到來,狠狠地擊中我們並擾亂我們外在的平靜。那麼,拖延的癥狀都有哪些,拖延症的真面目是什麼呢?

1.缺乏明確的願景

人們拖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太過迷茫,如果我們看不到未來清晰的願景,又怎麼會有動力呢?

如果,我們對將要達到的目標和為何這樣做有個清晰的構想,那麼你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努力並完成任務。

2.計劃不足

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你心中必須有一個很高的標準,不能是一般的標準。在決定事情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調查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盡量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避免出現1%的漏洞,直至達到預期效果。

3.缺少時間

忙於做事並不意味著高效率。要善於利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一般來說,上午頭腦清醒,特別是第一個小時是效率最高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難度大而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進行。下午大腦一般比較遲鈍,可以做一些活動量大又不需太動腦筋的工作。這將有助你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早日完成。

4.疲勞感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拖延,多半他們都會以疲勞為借口,但實際上,真正令人們疲勞的還是無休止地拖延一件事。一定程度上說,疲勞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我們早點休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堅持做一件事,我們就能減少疲勞、增強自信心,逐漸克服拖延心理。

5.對結果的恐懼

對結果感到害怕是拖延的另一個原因。一些人害怕失敗,他們沒有良好地完成任務的能力,因此他們推遲行動。不管你信不信,還有另一些人害怕成功。他們可能知道完成特定的任務會給他們帶來一些並不想要的結果。對此,我們要對完成或不完成一項任務的結局有明確的認識。

6.自制力不足

在現今我們更容易受技術和額外的刺激影響,從而更難保持注意力集中。在做事之前,我們最好先排除那些可能出現干擾的因素,比如關掉手機、網路等。

7.惰性

惰性總是與拖延相伴相生的。你會發現,那些你不願意做的工作,往往是你不喜歡做的事或者是難做的事,因此,要克服拖延心理,你首先要克服惰性,萬事開頭難,要把不願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放在首位,而對於難做的事可以試著把困難分解開,各個擊破;對於那些難做決定的事,則要當機立斷,因為最壞的決定是沒有決定。

總之,你需要明白,拖延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不會讓問題憑空消失,拖延只是一種逃避,甚至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那麼,你為什麼還要逃避呢?那些成功者從不拖延。

作品簡介

《別讓拖延症毀掉你》,李世強 著,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10月

總是列舉很多計劃,卻從未實施怎麼辦?

任務還未開始,就產生疲勞感怎麼辦?

難以定位努力的方向,看不到未來的願景怎麼辦?

曾幾何時,「拖延症」已經慢慢成為一種「流行病」。

從學生到學者,從白領到家庭主婦,

拖延問題幾乎無處不在。

它侵蝕我們的時間,拖慢我們的效率。

在片刻解脫之後,又給我們帶來更多焦慮。

但是下一次,我們還是會拖……拖……拖……

拖延症的表現是什麼?

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怎麼擺脫這個困擾世界上93%成年人的頑疾?

本書作者基於數年的心理學研究,結合「案例+理論」的方式,對拖延症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

並從拖延症患者的內心出發,逐個剖析拖延問題,讓讀者可以「對症「閱讀。

讀過之後你就會發現,

有些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

有些能力,不是你欠缺,而是沒挖掘。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文好書 的精彩文章:

庫斯圖裡卡回憶錄:關於消逝的歷史與永恆的愛

TAG:華文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