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在甲骨、青銅上——殷有三仁(6)

寫在甲骨、青銅上——殷有三仁(6)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至夏商]

第四章 寫在甲骨、青銅上——殷有三仁(6)

太師、少師大概是指箕子和比干,孔子便說比干是少師,可在《宋微子世家》里當微子找台階逃跑時,比干已經被殺,箕子已經被囚,所以太師、少師不可能是箕子和比干。在《殷本紀》里,微子的逃亡在比乾和箕子被殺、被關之前,但後來司馬遷又說太師和少師抱著祭祀用的樂器奔周了(「殷之太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奔周」)。司馬遷的「太師、少師」應該錯了,他在《周本紀》里倒是把話說明白了:「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而奔周。」,但更是錯上加錯,商朝晚期,祭司基本處於失業狀態,主持祭祀的樂師怎麼可能位列三公?看得出來,司馬遷寫商周更遞這一段歷史,顯得有些凌亂。

司馬遷更大的錯誤在於,關於微子在商朝的所作所為,他沒有一個地方說對了。司馬遷本意是要把微子塑造成一個仁至義盡的正義角色,離開殷商之前還發表逃亡宣言,怎麼看微子都像個偽君子,不管比干、箕子因為什麼原因開罪紂王,他們都比微子真誠多了。

微子還真不是偽君子,因為他在紂王倒台之前,根本就沒有逃亡,而是一直待在他弟弟身邊,繼續擔任他的軍事長官。他不是偽君子,但是比這更糟,他是個漢奸,不對,應該叫「商奸」才對。他才是商朝滅亡的頭號奸臣,或者說是新興周朝的頭號功臣。

毛澤東跟人談歷史時,提到微子,憤憤然地說:「微子最壞,是個漢奸,他派兩個人作代表到周朝請兵。武王頭一次到盂津觀兵回去了,然後又搞了兩年,他說可以打了,因為有內應了。」這(刪除)是基於文獻、考古資料以及郭沫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結論。按照《竹書》的說法,武王其實只「搞了一年」就又殺回來了,從帝辛五十一年到五十二年。

《呂氏春秋》里有不少無稽之談,但關於微子的行徑比《史記》、《尚書》等正史要準確得多。《呂氏春秋·誠廉》里說伯夷、叔齊兩大著名賢人從孤竹國來到歧周考察(「觀周德」),無意中發現一個秘密:姬昌的陰謀。姬昌讓他兩個流芳千古的弟弟旦(即孔子的偶像周公)和召分別暗中勾結膠鬲和微子。旦給膠鬲的許諾是「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召給微子開出的條件就更誘人了「世為長侯,守殷常祀」。「長侯」就是諸侯之長,革命成功之後,微子便是一人之下的大人物,取帝辛而代之。伯夷叔齊聽說此事,相視而笑:「此非吾所謂道也。」,他倆後來不願留周,肯定與這件事有關。至於說什麼武王要「禪讓」讓這兩賢人兄弟做王,簡直是天方夜譚,就算他腦子進水了有「禪讓」之意,他那兩個弟弟周公和召公不宰了他才怪。

有了軍政首腦微子和膠鬲為內應,歧周還有什麼情報得不到?帝辛儘管和哥哥微子摩擦不斷,但他始終沒有想過要對付微子。他對兄長多少有些愧意,因為他們的爹帝乙如果按常理出牌的話,繼承王位便是微子。帝辛待微子不薄,無論對方說什麼難聽的話,他都忍了,仍然讓微子身居高位,手握兵權。對箕子和比干,帝辛就沒那麼好脾氣了,比干被殺、箕子被囚也許不是周人栽贓陷害的。帝辛那麼有性格的猛人,既然不忍在哥哥身上出氣,那隻能在兩個碎碎念的叔叔身上發泄了。

「盟津觀兵」那次行動,姬發本來準備偷襲殷邑。就在兵發之際,微子命膠鬲給姬發電報:「受有備,速撤軍。」(謝絕考證)於是才有姬發突兀收兵,他當然不能跟部隊說他收到電報了,只得編了一個騙不了三歲孩子、卻騙了所有部下的謊言,當然,那就夠了。

姬發灰溜溜地回到陝西,鬱悶的同時也感到僥倖。回到宮殿的那個晚上,姬發為了排解心中的失落,吃了幾大海碗的羊肉泡饃,撐得晚上睡不著覺。姬發打那晚就得了失眠的毛病,吃不吃、多吃或少吃羊肉泡饃都解決不了失眠問題。他的失眠是心病,他知道那個高高在上的子受德有多厲害,如果讓他知道自己「觀兵」動機,率兵來打怎麼辦?姬發太清楚那傢伙的實力了,打仗從無敗績,牛皮哄哄的東夷人給收拾得乖孫子一般,姬發對東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你們他媽的好歹讓子受德有點損失才投降呀?!

寫到這裡,我們有理由問一聲為什麼一個擁有三分之二天下的人會怵一個只佔三分之一天下的人?這個問題有兩個說得過去的解釋。

其一是姬發真的擁有三分有二的天下,不過他僅僅以數量取勝,假設當時殷商共有一千二百個諸侯國,姬發的同盟諸侯有八百個,可是數量不等於質量,打個比方,如果你的球隊里有喬丹、詹姆斯、科比、庫里再加姚明,你還會在意對方球隊有哪些球員嗎?所以子受德對姬發的什麼三分有二嗤之以鼻,小樣,你放馬過來!姬發真的不敢放馬過去,他是個很冷靜的人,不會逞匹夫之勇。

其二便是,無論姬昌怎麼經營,歧周都不可能掌握大半江山,所謂「三分之二」之說是給周文王貼金,貼金者十有八九是周朝的宣傳部門,只不過這些馬仔忘了一點:他們在給文王貼金的同時,也在給武王抹黑:天下大半都被拿下了,那麼武王充其量只是個還算爭氣的富二代罷了,文王功績和武王功績成反比。

當然,姬發還是了不起的,不管他爹給他掙了多大的盤面,畢竟是他親手推翻殷商,建立綿延八百多年的大周。姬昌算不上個戰略家,論打仗,他比推翻夏朝的成湯差遠了,同樣比不上他爺爺季歷和父親姬昌。不過他的間諜手段很高明,充分利用了帝辛與其兄長之間的矛盾,而且他付出的代價極小,簡直就像天上掉餡餅。不對,餡餅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孔子眼中的「三仁」之一、毛澤東眼裡的「漢奸」微子啟白白送他的。

(未完待續)

— THE END —

夏維東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媒體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公號。

|||||

+++++

滄 浪書 話

走進歷史的時空,穿越中華上下五千年!

蘋果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關閉

歡迎蘋果用戶選擇轉帳方式

不要私存,讓更多人知道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浪書話 的精彩文章:

TAG:滄浪書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