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分給《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真的不能再多了

6分給《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真的不能再多了

萬物分陰陽,世間有黑白,它們相輔相成,互為衍生,沒有純粹的黑與白,也沒有絕對的錯與對。

就像《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代表黑暗的江亞,他是可恨的,也是可憐的。

母親的早亡,父親的常年虐待,引出他心底的暴虐。長大後戀愛成婚,妻子卻又遭受醫療事故常年沉睡,但他沒有放棄他的妻子,悉心照顧,無不精心。都說大難臨頭各自飛,在這方面,江亞顯然很有人情味。

可是在家庭之外的地方,他化身「城市之光」,以正義之名行殺戮之實,遊走在法律之外。

四起兇殺案,死法不一,充滿儀式感。這些死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曾引起極大的民怨。用他自己的理由來說就是——他在這座城市裡獲得了愛,所以不容許這座城市的美好被破壞。

殺了這些人,他能實現所謂替天行道的英雄夢,又能獲得高度的關注和偏激者的崇拜,所以後來他心底殺戮的野獸徹底栓不住了。

如果說江亞在影片前半段殺的死者還有那麼一點點死有餘辜,那麼從殺死無辜的廖亞凡開始,江亞就徹底泯滅了人性,淪為一個殘忍的癲狂的犯罪分子。

從律法的角度來看,他的行為必然是錯的,但在被死者傷害的人眼裡,他的行為可能又是大快人心的。

確實,在現代社會裡,有很多陰暗的角落是法律的光照不到的。

比如劇里的四個死者,他們犯的是「事」,而不是「案」,所以法律無法制裁他們,然而即使他們在道德範圍里錯得離譜,也沒有人有資格規定他們的生死,江亞不能,躲在在電腦背後的鍵盤俠也不能!

但在人們手指輕觸屏幕,投出裁決律師的那一票時,所有人跟江亞一起成為了判決生死的上帝。至此江亞真正體現了他「城市之光」的號召力,他成功地為這座城市的人輸送了暴力的信仰。

就在暴力要取代公理,成為那座城市的信仰之時,方木挺身而出了,他以死為砝碼,平衡了那架失控的天平。他告訴人們,以暴制暴只會使秩序失衡。

這座城市重新撿回理智,開始反思輿論的力量,暴力的危害。

如果故事就在這裡結束,方木這顆砝碼的意義就有了深度和力度。然而為了過審,他又被寫活了,這時候再來看方木同事的悲痛(尤其是法庭那場戲),就顯得超級違和了。這時候只能長嘆一句中國電影的大環境真的是降低了不少電影的質量。

當然,他的死也挽回不了多少分數。因為尷尬的人物定位,表面化的演技,以及不合理的節奏,註定了這部電影的得不到高分。

人物定位的尷尬主要是說劉詩詩代表的米楠,以她為開場,卻沒有賦予她應有的功能性,完全是一個多餘的花瓶,還不如砍掉多留點時間給案件,可能節奏會對一點。

鄧超沒了浮誇,阮經天丟掉偶像劇的套路後,演技都還是過得去的,只是有點過於外放,這樣一來張力是有了,但流於表面了。

另外,布局不太合理。四個兇殺案全部擠在前半段,以至於前半截節奏像飛,觀眾只能一股腦被推著往前走,根本來不及消化和思考;後半段節奏又拖沓,減分沒商量。加上所有案件都只有犯罪結果而沒有推理過程,這樣一來,身為犯罪片應有的懸疑色彩也被削沒了。

唯一有點出彩的台詞部分,也因為太過直白,解說過度,像給小學生看一樣。觀眾不是傻子,什麼都講透了,就沒有深度了。

所以給個及格分吧,不能再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