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益生菌會促進骨骼健康

益生菌會促進骨骼健康

人體腸道菌維持數以千計的不同菌種,且處在一種動態的穩定平衡;人體腸道微生物群在出生之後即逐漸形成各人特有的微生物群,且會受到嬰兒和成年飲食的影響,在接受抗生素治療時也會引起改變。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代謝與疾病,和其腸道微生物群息息相關,這些關係為互利共生。

人體腸道微生物群中,益生菌或共生菌約佔10~20%,有害菌或致病菌約佔20%,其它為中性菌,依情況而異,當人體恆定狀態發生變化時,會引起不同的反應。人體腸道內的益生菌可維持腸道菌種平衡,增進健康,近年來尤其受到重視,主要的益生菌種包括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其健康效益包括提升免疫力、幫助消化、改善腹瀉或乳糖不耐症、降血脂、降血壓、對抗致病菌、製造維生素B群、促進鈣吸收、抗老化、預防癌症等,皆具有保健意義。

近年中市售益生菌商品常以冷凍乾燥菌粉為原料,其中如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芽孢桿菌屬(Bacillus)、梭菌屬(Clostridium)等具有一些不同菌種和保健作用,這些菌群種類龐雜,醫學界和營養學界極為重視目前已發展出大便菌種檢測套組,可供分析個人的特有菌種,提供診斷疾病的參考。

益生菌會促進骨骼健康,人體研究證實報告指出,使用益生菌有助改善停經後婦女的骨密度(Curr Osteoporos Rep. 2015年12月),由於腸道吸收鈣後,可提供合製造骨骼的重要材料,目前已經由多種模式和人體研究證實,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群會調節腸道的吸收能力,改善骨密度和骨強度,在J Bone Miner Res. 2016 Sep中,也指出人體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許多慢性病況,包括肥胖、糖尿病、和炎性腸道疾病,這些都與骨量和骨質量息息相關。

但也有研究指出,使用非治療劑量的抗生素也可改變腸道菌種,有些動物的骨密度會增高,雖然如此,由於腸道菌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因此適量增高益生菌,減少害菌,是一重要目標,但達到適當平衡也很重要。

2016年9月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的美國骨礦質研究學會年會中,有一個專題討論益生菌或益生元對骨骼健康的作用機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6月的J Clin Invest.學術期刊中,研究發現採用切除卵巢動物模式會引發性類固醇缺乏,導致骨流失,而性類固醇缺乏的作用與腸道菌息息相關性類固醇缺乏會增高腸壁的通透性,導致一些炎性細胞會穿過腸管壁,進入組織引起局部發炎,使發炎細胞和發炎細胞動力素增高,增加破骨細胞的形成和功能,並進而引起骨小梁骨流失。

餵食益生菌後,補充益生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可增加蛋白質,使腸管壁的空隙恢復正常,減少局部發炎,並維持骨密度,這種結果也受到臨床界的重視,未來值得更深入研究,以推廣應用之道。

作者:楊榮森,台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醫學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自然醫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