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虎嘯龍吟》司馬懿征遼東為什麼要大開殺戒?

《虎嘯龍吟》司馬懿征遼東為什麼要大開殺戒?

公元238年,司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令,率軍平遼。8月攻破襄平城,入城後,司馬懿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收編百姓四萬戶。這場屠殺,宣告了遼東公孫氏的滅亡。

在幹了這件可以稱得上十分兇殘的大屠殺後,司馬懿釋放了當年被公孫淵篡奪官位的公孫恭。公孫恭何許人也?《三國志·魏書》中將他描述為「恭病陰消為閹人,劣弱不能治國」。這個評價在古代算是差到極點,這般貨色放了也就放了,還能混個好名聲。

司馬懿又為被公孫淵迫害的綸直等人修了墳墓,表彰他們的後代。下令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僅殺其中頑固兇惡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孫淵所連累的人,全部寬恕。中原人願意返回故鄉的,各隨己願。

這兩件事,表面上是司馬懿為了彌補攻破襄平後屠城之舉的洗白之舉,但真相真的如此簡單嗎?

司馬懿心有溝壑,政治手段高超。公孫淵被滅後,魏明帝曹叡也許出於政治平衡考慮,委派曹爽一派的將領毋丘儉成為遼東地區的留守將領(毋丘儉在236年奉超也曾率兵攻打過公孫淵,不過被公孫淵擊敗)。司馬懿先是屠城,接著動員遼東百姓大規模內遷,兩個連招就讓遼東缺乏可禦敵之兵,想致毋丘儉於死地,削弱曹爽勢力。

毌丘儉

果然司馬懿走後沒幾個月,高句麗就數次試探性進犯遼東。據《三國志·東夷傳》記載,正始三年(242年)高句麗進犯遼東郡西安平。毋丘儉只有步騎萬人可用,但他主動出擊。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正始六年(245年),毌丘儉再次出征高句麗,甚至把東漢初年被放棄的臨屯郡故地再次納入版圖,高句麗的東川王在逃亡中抑鬱死去。

毌丘儉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曹魏勢力範圍擴充到了今天的俄羅斯濱海地區,打的東北強國高句麗差點滅亡。不過這都是後話了,這個結果司馬懿再厲害也無法預料到。

毌丘儉紀功碑文

若干年後,司馬師廢帝,毌丘儉感念昔日魏明帝之恩,為曹魏政權做拚死一搏,於正元二年(255年)發動兵變,即後人所謂「淮南三叛」(王淩、毌丘儉、諸葛誕)之一,可惜因準備不足,兵敗身亡。

司馬懿平遼的影響:

從公孫度於東漢中平六年(189年)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開始,其後下傳予長子公孫康、次子公孫恭,到最後孫公孫淵被殺,遼東政權在50多餘年歲月里東伐高句麗、西擊鳥丸。如今這個東北地區最強大的地方割據政權都被消滅,可以說,曹魏已經名震東北亞。

日本的邪馬台國積極向曹魏靠攏,卑彌呼女王曾多次譴使至魏國結好。魏國冊封卑彌呼女王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卑彌呼死後邪馬台國發生內亂,結果要由魏廷裁決誰能繼承王位,可見魏國的影響力之大。

魏國曆年來贈送給邪馬台國的若干枚銅鏡,現在日本各地也發掘出不少,比方1994年在京都北部大田南古墳群五號墳出土的青龍三年銘方格規矩四神鏡。

青龍三年銘方格規矩四神鏡

平定遼東讓司馬懿在魏朝的聲望達至頂峰,曹芳稱其:「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並遷為太傅。

司馬懿平遼東也成為晉室誇耀先祖功業的事件之一。《晉書.樂志下》就收錄了《征遼東》: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既授首,群逆破膽,咸震怖。朔北響應,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雲布。

魏國平定遼東後,開始大規模將遼地居民遷徙至中原,導致西晉時期遼東五郡人口大幅下下降。這也將成西晉後來對邊關失去控制的因素之一。

《軍師聯盟》播出後,大家對續集《虎嘯龍吟》的期待很高。從劇名可以看出,續集主要講冢虎司馬懿和卧龍諸葛亮之間的博弈。

然而,為了襯托主角司馬懿,把諸葛亮抹黑成剛愎自用、用人唯親的權臣形象。原來期待的棋逢對手,變成了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單方面吊打。甚至有人調侃劇名不應該叫《虎嘯龍吟》,而是「虎狂嘯龍呻吟」。

空城計

諸葛亮計謀百出,司馬懿一一識破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對話主要是數次北伐之戰,諸葛亮北伐在本劇中出現了四次,看看雙方表現如何:

第一次:司馬懿大破街亭,導致諸葛亮無奈退兵,倉促之下為保三郡百姓撤退,上演空城計。司馬懿一眼看穿計謀,但擔心曹叡鳥盡弓藏,選擇退兵,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

第二次:諸葛亮的所有計謀被司馬懿輕鬆識破,但曹真不聽他的意見,導致慘敗。

第三次:司馬懿接替曹真成為大都督,但手下將領不服,擅自出戰,導致隴上麥田失守。但司馬懿仍然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這個鍋甩給不聽號令的將領。

第四次:司馬懿識破了上方谷之計,但司馬昭魯莽出擊被困,司馬懿為救兒子,才有了上方谷之敗。

司馬懿念《出師表》羞辱諸葛亮

看清楚編劇的套路了嗎?任你諸葛亮如何奇謀詭計,司馬懿都能一一識破,就算諸葛亮取得一點戰果,那也不能怪我,要麼是領導一意孤行,要麼是手下不聽話。司馬懿算無遺策,全方位碾壓諸葛亮。

劇中司馬懿一直說戰場上沒人能戰勝諸葛亮,但表現出來確實被司馬懿全面壓制。歷史上司馬懿對諸葛亮一直採用龜縮戰術, 但為什麼會不敢迎戰,編劇心裡沒點數嗎?

司馬懿第一次挂帥面對諸葛亮,史書記載「大破司馬甲首三千」。送了三千個人頭,從此就龜縮不出,被人取笑「畏蜀如虎」。而劇中變成了司馬懿養寇自重,為了自保放過諸葛亮,於是有了空城計的對話。

諸葛亮帶甲上殿

諸葛亮拿了曹操的劇本?

第二次北伐,李嚴故意拖延糧草供應,導致延誤戰機。諸葛亮班師回朝後,帶甲上殿,當著劉禪的面,廢了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將皇妃趕出皇宮,劉禪跪在地上哭著求諸葛亮放過皇妃,這個畫面是不是似曾相識。

在《軍師聯盟》中,曹操當著滿朝文武大臣,逼死董承,勒死董貴妃。曹操何許人也?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權臣!將曹操的做法直接套用在諸葛亮身上,這不是赤裸裸的諷刺嗎?

諸葛亮自述北伐是窮兵黷武

窮兵黷武的諸葛亮

諸葛亮在國人心目中,一直是集智慧和忠誠於一身的代表。杜甫有詩云;「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就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的高度讚賞。

諸葛亮明知魏蜀兩國國力懸殊,仍堅定「王室不偏安,漢賊不兩立」,堅持北伐,除了克複中原還於舊都的理想,更多是由於兩國國力差距太大,必須以攻代守,持續消耗魏國,否則只能坐以待斃。

然而劇中多次暗示諸葛亮的北伐是窮兵黷武,耗費國力,最後還說出蜀國百姓「民有菜色」,以此佐證丞相的窮兵黷武。要知道「民有菜色」是吳國薛珝公元261年出使蜀國的評價,此時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整整二十七年!將數十年後的場景強行甩鍋給諸葛亮,實在是毫無底線的抹黑。

諸葛武侯

總而言之,虎嘯龍吟中的諸葛亮絲毫沒有以往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處處被司馬懿壓制的窘迫。數次北伐無功而返,計謀被司馬懿輕鬆識破,甚至還有帶甲上殿這樣的污點。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卧龍諸葛亮,在司馬懿的光環下,甚至比不上第一部楊修。楊修還能多次逼到司馬懿入獄,其兄司馬朗獄中病死。而諸葛亮,除了上方谷司馬懿為了救兒子,主動涉險,幾乎沒有對司馬懿造成一點威脅。

可以這麼說,這是我見過個人能力被黑得最慘的諸葛亮,除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還有哪點像我們心目中的諸葛亮。

【我們的三國】是一個專註於分享三國題材歷史文化、影視動漫、小說、遊戲、旅遊、美食等所有內容的綜合門戶網站,致力於打造出一個更專業、更有覆蓋性、更年輕化的三國主題圈。

遊戲子站:http://g.w3guo.com/

影視子站:http://m.w3guo.com/

小說子站:http://www.w3guo.com/novel/

圖庫子站:http://www.w3guo.com/pic/

百科子站:http://www.w3guo.com/wiki/

旅遊子站:http://www.w3guo.com/trave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三國 的精彩文章:

《虎嘯龍吟》司馬懿城府那麼深,為何偏偏懼怕曹叡?

TAG:我們的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