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看不懂《前任3》的票房,是不是因為沒有前任?

看不懂《前任3》的票房,是不是因為沒有前任?

作者|樂 水

編輯|李春暉

如果說《妖妖鈴》靠排片優勢首日票房近億,是2017年內地影市最後一樁「冤假錯案」。那麼《前任3》低口碑下的13天15億,就是2018年內地影市第一樁「驚天奇案」。

截止昨日(1月9日),上映第12天的《前任3》仍勢不可擋,以45.3%的排片席捲67.9%的當日票房。如此強大的觀影熱情,以至於今天,該片已經上映第13天,排片佔比還輕微上漲了。

沒名導、沒大咖、關鍵是還沒口碑,作為新「三無」電影的《前任3》,一度以性喜劇形象登場,如今卻以超15億的票房向情懷大作方向前進。

一時間,關於誰在看《前任3》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話題。票房注水?小鎮青年?三俗狂歡?當高票房建立在低口碑之上,過去幾年電影市場正在重建的價值認知體系再次崩塌。

看不懂《前任3》的票房讓人感到焦慮。這種焦慮甚至比《小時代》系列更讓人沮喪。郭敬明粉絲、消費主義、華服美眷……我們縱然自己不喜歡,也完全能想像為何有人為《小時代》著迷。

但當看到那些撕心裂肺的《前任3》影評,硬糖君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看不懂《前任3》的票房,是不是因為沒前任啊?

「注水了」?

作為成本最多只有3000萬、前兩部票房加起來也只有3億的普通都市愛情喜劇,《前任3》眼看著憑藉低口碑走出了驚人的票房逆襲曲線,在挺進國產片前十的同時,也引發業內震驚。自以為機智的硬糖君的第一反應確實是:「注水了」?

論卡司拼不過《解憂雜貨店》、《妖妖鈴》,論口碑拼不過《芳華》、《妖貓傳》、論製作拼不過《二代妖精》,那麼《前任3》為何能拿下單日超40%的排片和2億日票房。

當所有的劣勢被票房抹平,不注水誰信呢?所以,不少網友懷疑《前任3》是否票房注水,不只是單部電影是否作假的問題,而是中國電影是否保持底線的問題。

目前的電影市場,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絕對「乾淨」。所以,在網友的共同「努力」下,關於《前任3》注水的一些影院上座截圖還是被曝光出來。儘管導演稱不需要「買面子」,華誼稱「為何沒文化自信」,宣傳方稱「良心製作」,還是有網友抱懷疑態度。

但是必須指出,儘管有一些不「和諧」的截圖出現,但是《前任3》的網票佔比卻異常穩定。這和國慶檔大面積注水不同,國慶檔大面積注水,除了上座率和票房佔比、排片率嚴重不符外,網票佔比大幅下降是最大的把柄。

但《前任3》在這幾個關鍵數據上,均沒有出現太大的異常。所以,單方面指責電影票房注水,顯然站不住腳。而如果去較真,硬說電影「幽靈場」,那麼每個「爆款」身上,其實都難以保證百分百不出錯。

而隨著電影票房逆襲已成定局,達到10億量級後,《前任3》本身就形成「爆款現象」,變成了一個時髦談資和社交貨幣。當服務員、計程車司機、95後小朋友集體和你討論「前任」問題,《前任3》的火爆就無法迴避,你必須親自去看了,才能擁有這個社交話題權。這也就讓更多人被席捲進影院,帶來該片上映13天仍「老當益壯」的大好局面。

痴男怨女為何忽視口碑

從《戰狼2》到《前任3》,在在說明,當電影成為了觸動觀眾內心的一個「開關」,電影就不再是電影,而是情緒發泄,是內心共鳴,是自我標籤,是讓人在發影評時能配上自拍照甚至短視頻的東西。電影怎麼樣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個由頭;自我表達才是重點,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

在前兩部作品均被指責為是略帶油膩的「聊騷攻略」的背景下,《前任3》幾乎從未被看好。即便是在點映階段獲得了9.7的超高分,也被質疑為無聊的摻假。開畫後,雖然貓眼評分居高不下,但是其豆瓣口碑評分長期處於6分上下。從藝術本身來看,這部電影勢必會迎來票房跳水。

但另一方面,同期競爭對手集體低迷。元旦檔開畫的影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槽點,而且最大的問題在於與現實脫節。也正是這一點,讓《前任3》脫穎而出,成為了能和《芳華》較量的唯一新片。

該片的創作初衷是導演田羽生根據周邊的生活經歷,進行串聯。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部凌駕於真實基礎的「嘴炮性喜劇」。心腎喜劇也一直是電影殺青後長期宣傳的賣點,而當宣傳方發現電影中有巨大催淚點後,刻意營造了幾個影院失聲痛哭的營銷點,正是這一營銷點成為了該片最大的爆點。

這部沒有口碑的「現象級」,最大的優勢在於真實,真實的並非泡吧、約炮、開跑車,而是在男女愛情里的情感細節。在這些細節中,銀幕另一邊的影迷充分的聯想自己,為自己「加戲」。

當影迷對電影形成了情感認同,那麼看電影就變成了感性的情緒宣洩,對於那些曾經在前任中受過傷、留過憾的「痴男怨女」來說,電影的口碑一點都不重要。

此處不得不提及在《前任3》票房逆襲中功勛卓著的快手、抖音、秒拍等短視頻產品。這兩天,打開快手、抖音等應用,就會看到各種與《前任3》相關的主題視頻,女子哭到顫抖大媽在旁淡定掃地、前任們在影院偶遇大打出手……而微博、朋友圈上,關於《前任3》的觀後感,也往往配有或纏綿悱惻或捶胸頓足的素人自拍短視頻。

觀眾的「加戲」需求,短視頻製作者的流量需求,再加上片方及時配合的營銷策略,帶來了大量短視頻的病毒式傳播,成功將這部電影變成了熱門的社會話題,把片中失敗的愛情故事,放大成了大眾的「前任」概念。

即便《前任3》的電影內容本身不足以載入影史,但是短視頻在電影宣發中的第一次大顯神威,幾乎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在電影宣發上的示範意義,是《小時代》之後的又一次教科書式創新。

人們總是容易嘲笑過時載體上的過時內容,但當《前任3》的「成長不一定會得到什麼,但一定會失去什麼」、「兩個人散了是因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等台詞,讓不少姑娘失聲痛哭,並迅速配上自拍發到朋友圈,我們就會明白:

在《知音》、《青年文摘》上管用的,在QQ空間同樣管用;而在QQ空間發生過的,大概率也會重複發生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荔枝FM……還有2018年的新電影和未來的什麼高科技玩意。情感雞湯是不會過時的,換個新載體,總能收割一波新成長起來的怨女痴男。

15億的《前任3》,僅僅是自己無價回憶的一個窗口。畢竟對於尚未真正見證人生殘酷的年輕人,沒有什麼比小情小愛更重於泰山。

小鎮青年還是偽命題么?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小鎮青年」身上寄託著中國電影票房連年上漲的希望,也是無數片方爭相取悅的對象,是降維打擊和消費降級的沃土。尤其是韓寒的兩部電影,曾被認為是「小鎮青年」效應的最大受益者。

但隨著內地影市逐步回歸理性,幾部典型「大片」和「三俗」電影的仆街,讓「小鎮青年」逐漸成了許多人眼中的偽命題。但《前任3》主流受眾人群,卻一板一眼的對應上了小鎮青年效應的所有特徵。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前任3》的主要觀影受眾是30歲以下的青年女性,且主要活躍地區為二、三、四線城市,而且超六成受眾屬於本科以下學歷。

這部電影,除了讓電影市場固有評論體系崩塌外,某種程度上還將小鎮青年這一命題重新帶回到大眾面前。但不得不說,《前任3》背後的小鎮青年爆發,是有其必然基礎的。

據貓眼最新的2017年度數據報告顯示,內地網售票佔比持續增高,突破了80%,其主要增長點來自於三四線城市。這說明,如今的「小鎮青年」,一方面擁有大把的消遣時光,一方面又擁有與一線城市同步的信息共享。

《前任3》或許並不是一部好電影,但確實一部足以引起青年回憶的情懷產品。所以,當有時間、無壓力,對藝術沒有過分追求的小鎮青年走入影院,看到一部足以撩動內心情感的電影,口碑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環。

從對標《情聖》到對標《羞羞的鐵拳》,《前任3》帶著極大的爭議,成為了影市最不可被忽視的一個新節點。但如果以此為模板廣泛生產,內地影市剛剛建立的「理性」恐怕就又會被打擊回「感性致勝」的起點。一大波「初戀」、「前夫」、「小三」、「暗戀」、「早戀」……可能正向我們大踏步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直播「涼」了還是「常態」了?90後最想做的職業居然是主播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