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用核武器換安全,金家人的這步棋走對了嗎?地球知識局

用核武器換安全,金家人的這步棋走對了嗎?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用核武器換安全,金家人的這步棋走對了嗎?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393-朝鮮的核進擊


作者:拜拜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白鷗


年初朝鮮半島就出大新聞。


1月9日,朝韓雙方在板門店韓國一側的「和平之家」商討關於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的相關事宜。一向主張平衡外交的韓國總統文在寅對朝鮮釋放了極大的善意,甚至擺出了脫離美國,主動解禁對朝封鎖的架勢。



韓方代表團團長趙明均(左)


朝方代表團團長李善權(右)


在去年年底一度一觸即發的朝核問題,以及在其背後的半島統一難題,似乎有了突然解凍向前邁進的可能性。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看一下,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朝鮮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煎熬?朝鮮核武器又是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才使半島局勢如此風雲變幻?


前因:核威懾下的困境


朝鮮對核武器的執念起始於朝鮮戰,準確來說,是起源於美國的核威脅。在朝鮮戰爭中,美國數次威脅將使用核武器打擊朝鮮,雖然最終並未實施。但是美國於1958年還是在韓國布置了約2600件核武器,且自戰後始終沒有撤出朝鮮半島。


美軍在韓國的基地與訓練區



因此相比於2006年第一次核試驗,朝鮮早在 20 世紀50 年代朝鮮戰爭結束後就決定開始核技術研究,並於60 年代中期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在寧邊創建了原子能研究基地。


寧邊5MW(兆瓦)反應堆



對朝鮮而言,冷戰背景下,相比美國對盟友韓國的「夠意思」,前蘇聯和中國的支持顯得沒有那麼靠譜了。二者都對朝鮮做出了安全承諾,但是其承諾中並不包括核保護,也不包括在朝鮮的駐軍。


考慮到自身及同盟關係和韓美同盟的實力差距,更考慮到家門口如喉在梗的核威脅,朝鮮陷入了國家的安全困境。在這樣的困境之下,朝鮮最基本的利益訴求是自保,並傾向於發展核技術。


在此背景下,朝鮮於70年代從前蘇聯購買到一座 800 千瓦核反應堆,寧邊的核技術研究也因此實現了質的提高, 並於1987 年成功提取出可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



銀白色,在空氣中的失去光澤為深灰色



1945年投於日本長崎市的原子彈內含一個鈈核



然而,好景不長。1990年,美國國防部及情報機關通過衛星照片和掌握的相關資料認定,朝鮮在平壤以北約90公里處的平安北道寧邊地區增設的核反應堆可提取製造核武器的鈈。在聯合了國際支持後,美國政府於1991年9月公開譴責朝鮮研製核武器,聲稱必須對朝鮮核設施進行檢查。


時間久了,就做大了


90年代的朝鮮態度和如今相比要緩和許多。當時的朝鮮並不反對進行核檢查,但是要求對韓國進行同樣的檢查並撤走美國在其布置的核武器。在與美國反覆的衝突下,朝鮮一直試圖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為此它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多次局部檢查來表示朝鮮的誠意,希望美國能夠撤軍並對朝鮮進行援助。



然而美國態度卻很強硬,只有在全面檢查朝鮮全境並且確保無核才能考慮朝鮮的要求。


朝鮮和美國的僵持,恰恰是現實中國家安全困境的體現:邏輯上雙方決策對自己的國家利益都合理,但是雙方立場對朝核問題卻成了死局。


圖為美國專家檢查寧邊核研究站



值得慶幸的是,朝核危機並沒有再次升級,反覆之中雙方至少達成了溝通的共識。


轉折:從金正日到金正恩


在1994年至2012年金正日執政期間,朝鮮核武器發展速度相對緩慢。金正日時代的核戰略也相對撲朔迷離。對外界而言,朝鮮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很難把握。


表面上,金正日實施的是「核拋棄」政策,即通過核武器的研發來獲得討價還價的餘地,真實目的並不是發展核武器。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朝鮮的核問題只不過是為了和美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手段。


2002年,朝鮮宣布要發展核武器,並希望和美國進行雙方會談,但是美國拒絕雙邊會談。最終達成以六方會談的方式,中、韓、美、俄、日、朝六國共同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


朝核問題雖然是個區域問題


但由於牽扯到幾大巨頭


已然是個全球問題



從2003年至2007年的六輪談判中,朝鮮總體上是以積極的姿態去推動半島去核。當然這期間,也不免波折。其中,朝鮮於2006年10月9日在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地區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震級4.2,當量800噸。


因為當量小於千噸,美國一開始並不買賬,認為是朝鮮的虛張聲勢,拒不承認這是一次核試驗。國際主流也認為,朝鮮此次核試驗只是對美國對朝制裁的回擊,是為了在朝核問題談判中增加砝碼。


儘管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唯一多邊政治解決機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六方會談只設定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最高目標,卻沒有書面形式規定美中韓日俄共同阻止朝鮮進行核試驗的義務。 也就是說,持續了 5 年之久的六方會談其實並沒有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


參與方越多,談判越漫長....


與此同時,朝鮮面臨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首先,韓國對朝外交態度有了巨大改變。


自1998開始的金大中和盧武鉉兩屆政府,對朝鮮都採取了溫和的「陽光政策」,即對朝鮮問題持三個基本原則:一、沒有并吞的意圖;二、不准許軍事挑釁;三、追求和平共存。


然而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後,放棄了前兩任政府對朝政策,轉而推行「對朝政策三原則」,即「無核、開放、3000」,其核心內容就是在朝鮮完全棄核、對外完全開放的前提下,韓國幫助朝鮮 10 年內人均收入達到 3000 美元。這樣的強硬態度惡化了朝韓關係。



其次,美國政府由於內外困境,對朝鮮問題的關注度和對朝援助數額不斷下降。自第一次朝核危機以來,朝鮮通過「核訛詐」的手段所獲得的援助和收益越來越少,並且始終沒有得到美國的安全承諾。


在這樣的背景下,朝鮮發布聲明,說即使沒有對美關係正常化,亦能生存下去,但若沒有核遏制力量,則無法生存,這是朝鮮半島的現實。並在之後宣布退出六方會談。


大海航行靠爸爸


2009年5月25日,朝鮮在咸鏡北道吉州郡的地下設施內進行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核試驗,震級達到4.5至5.3,韓國推斷當量為1.2萬噸。



美韓則以頻繁的軍事演習和制裁不斷予以回擊,雙方關係似乎失去了平衡點。


隨著2011年金正日突然離世,金正恩接手了朝鮮政權,朝核進一步加速。面對著內憂外患的朝鮮,金正恩選擇由核問題入手,公開闡明了朝鮮的「擁核」政策,並首次將擁核寫入憲法。「經濟建設和核武力建設並進的路線」表明了朝鮮在發展核武和擁核的道路上前行的決心。



金正恩通過這一舉動,對內鞏固了政權的合法性,對外形成了戰略威懾。


至此,朝鮮核武器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進擊:美國的妥協


2013年2月12日,朝鮮於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核試驗場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估算當量相當於 6000 至 7000 噸 TNT 炸藥。


2016 年 1 月 6 日,朝鮮於豐溪里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當量約為11.3千噸。由於爆炸當量較小,外界普遍不認為此次試驗是氫彈試驗。美國也宣稱,他們認為朝鮮在此次試驗中對氫彈部件進行了試驗,但並未成功。


1月6日


平壤市民聚集在火車站廣場屏幕前


觀看關於氫彈試驗成功的報道



即便如此,此次從核彈升級到氫彈的試驗也還是引起了韓國的強烈反應。韓國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朝鮮的措施,其中最為顯著的莫過於引入 「戰略武器」,重啟THAAD ( 「薩德」 系統,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仔細思考一下,2016年朝鮮的核試驗,和以往相比,其實還多了一重針對中國的戰略施壓。原因在於朴槿惠上台後,甚至參加了15年的9·3閱兵,中韓進入了蜜月期,這對朝鮮顯然不是好消息。通過核試驗逼迫韓國重啟薩德,就能冷卻中韓關係,讓東北亞的戰略格局重新洗牌。


冷卻技能民間版



2016 年 9 月 9 日,朝鮮於豐溪里北部核試驗場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震級5. 3。據韓國軍方消息,這次核試驗的爆炸當量或達到1 萬噸 TNT 當量。朝鮮在其國慶日9月9日的核試驗,不僅是對內的慶祝儀式、對朝鮮民心的穩定,更是對外的再次施壓,展現朝鮮的核實力。

由前五次核試驗規模來看,朝鮮的核實力確是在不斷增長。但是,由於在核彈小型化、彈道導彈等技術領域還存在重要缺陷,朝鮮並不具備進行核打擊的能力,還不能被稱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2017年 9 月 3 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氫彈試驗,震級達6.3,當量保守估計為10~20萬。。此次核爆的威力已經達到了美國投放在日本長崎的「胖子」威力的3至7.8倍,達到朝鮮有史以來最大規模。



當天是金磚會議在中國舉辦的日子,朝鮮「放核慶賀」說明朝核問題已經脫離中國可影響範圍。從政治意義上來說,朝核問題危機級別再次上升。這激怒了中國,十九大期間美韓對朝的聯合軍演,中國未發出官方聲明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從9月至12月,美國對朝態度是偏於強硬。但是12月中下旬特朗普政府忽然釋放出的可談判的信息究竟為何?



直接因素也很簡單,朝鮮具備了核打擊能力。11月29日,朝鮮在平安南道平城市一帶朝向半島東部海域試射遠程彈道導彈,飛行高度為4500公里,射程約為960公里。


朝鮮發射的「火星15」可能已經是一款具備10000公里以上級別射程,700-800公斤投擲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而這意味著被亞洲大部分區域以及美國本土都將被納入朝鮮導彈的打擊範圍。


厲害的



新的一年,半島態勢還撲朔迷離,但或許對朝鮮而言,擁核這一步是走對了。而且很有可能正是因為擁核,才讓朝鮮有了和平解決半島問題的有利籌碼。


happy New Year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去年超過1.5萬名平民死於空襲,美國和英國軍方遮掩為哪般?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