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古老的結婚流程,現在知道的不多了!
現在的婚嫁感覺總是千篇一律的
兩情相悅 自由戀愛
見父母 領結婚證
然後擇個良辰吉時
辦幾桌酒席
不重過程 只講排場
禮金夠不夠多 煙酒夠不夠好
......
完全沒有了最原始、最淳樸的味道
那麼咱們保康原來婚嫁習俗是怎樣的呢?
小V為你搜羅最全婚嫁全過程
一起來看看吧!
1
托媒
托媒,一般是男方父母覓得合適女子。請媒人上門說合,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於男女雙方互不了解,缺乏感情基礎,又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所以美滿的很少,有的甚至抱撼終身。
2
相親
相親也稱相門戶、面試、對演法、見面。男方首次由媒人帶領去女方家,或者在集上、廟會上男女雙方進行「會面」。如女方家長同意,才能見到女孩,如不同意,也就空跑一趟啦!
3
看人家
又稱相家,女方到男方家摸底考察男方家庭條件。
4
開禮單
一旦雙方滿意,即有媒婆中介傳遞女方彩禮價碼。
5
下定
也就是下聘、定親。男方給女方聘禮,基本就是確定下來啦!
6
置嫁妝
嫁妝又稱為「陪嫁」,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準備的結婚用品,如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女方開始為女兒辦嫁妝,一般家裡老少都忙成狗!
7
報期
根據男女雙方生辰八字擇定喜慶結婚日子。男方擇定迎娶日期,用紅帖寫明,另加金飾物一兩件、糖食四色,送至女家。
8
開面
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用紅線把臉上的絨毛絞掉。女子一生只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這可是最早的微整形呢!
9
迎娶
迎娶,又叫「迎親」、「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娶親之日,禮俗繁多,迎娶新娘過門是首要的一項。
保康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時間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新郎親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也可以稱為迎親;第二種是新郎不親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稱之為等親;在這個過程中女家也會找至親的人送新娘去男方,稱之為「送親」。
10
辭堂
新娘告辭父母及親戚。古時的「辭堂」是在宗祠里進行的,是因為女兒嫁到夫家,一去不復返了,成為另一個宗族的成員,而不再是本宗族的一員了。
11
上轎
迎親花轎不能空著,一般要找一個父母雙全的小男孩壓轎,俗稱為「壓轎童子」,或稱「壓轎孩兒」、「壓轎生」,轎內還要放上一隻大公雞,轎門上要貼寫有「吉星高照」的紅符,執事的大扇上也要寫上「小登科」的字樣。一旦坐上轎子,閨女就是別人家的了。
12
扛嫁妝
也就是男方來的人將嫁妝抬回男方家。有道是:生個女兒一場空,生個兒子滿堂紅!
13
散糖果
也叫散餜籽,現在都撒喜糖了代替,以前是撒花生等乾果。
14
拜堂
拜堂又稱拜天地,是在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 拜堂是最關鍵的一步,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證書,相對來講,比一紙結婚證更有法律效力。
15
陪新人
主要男方的女眷陪新娘子吃飯,當天新娘子可是主桌主位子哦!
16
俏新人
也就是鬧新房,,在迎親的當天晚上進行。鬧洞房不但喜家高興,鬧洞房的親朋好友,也樂得藉機喧騰一番,使出各類新招數,讓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
17
請舅
原來是專請舅舅,現在就是請男方母親家的親屬吃大餐賀喜。
18
回門
一般是新娘嫁去三天後由新郎陪著一起回娘家,娘家一般來接。回門也是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這時的新郎見到岳父岳母,就應改口為爸爸、媽媽,為整個婚禮正式收尾,即讓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滿之意。岳家還要設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親戚還要鬧女婿。
現在的結婚習俗
還是保留了之前的一些傳統嘛!
不過有些習俗已經很難再見到了
也轉給你的朋友們看看吧~


TAG:V視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