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野生熊貓數量增加了?警惕其中的隱患!

野生熊貓數量增加了?警惕其中的隱患!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大熊貓的分級從「瀕危(EN)」下調至「易危」(VU),受威脅等級下降一級。保護成績斐然,結果喜人;但有些隱患,很可能被忽略了。


國家林業局公布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告訴我們,截至2015年2月,國內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375隻圈養大熊貓;258萬公頃野生大熊貓棲息地;67個有大熊貓和棲息地分布的保護區。你可能意想不到的是,

這增加到67處之多的大熊貓保護區,正暗示了威脅大熊貓生存的因素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里的三隻小大熊貓。

圖片:

Enricoroberto5 / wiki commons


在去年11月出版的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上,

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歐陽志雲小組發表了新的研究。在分析了

過去四十年衛星記錄的大熊貓棲息地數據

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

後,研究者發現

雖然野生大熊貓種群在數量方面有所增長,但是

棲息地的碎片化等因素仍然長期威脅著大熊貓的種群


成果可能沒那麼好


研究指出,已有的四次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考察所採用的數據收集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採樣面積並不一致。比如採樣面積從第二次考察中的49個縣擴大到了第四次考察的62個縣中。換句話說,

大熊貓種群數量的增加可能僅僅是因為考察面積增加了


通過比較不同年份的數據,歐陽志雲小組標準化了分析方法。結果顯示,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

伐木業對野生熊貓棲息地破壞最大

,直接減少並分割了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僅在1950年到1985年期間,大熊貓棲息地內就建立了25所國有伐木企業,有超過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砍伐。



1976到2013年期間,伐木業對於大熊貓棲息地的影響。紅色越多,表明影響越嚴重。圖片:Xu 

et al.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在1976年到2001年之間,大熊貓的棲息地減少了4.9%;在2001年到2013年之間增加了0.4%,但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部分大熊貓的棲息地。同時,每塊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在1976年到2001年之間減少了24%,在2001到2013年間只增長了1.8%。

2001年之後棲息地面積的恢復並沒有有效彌補之前的損失,只是讓留下的棲息地更加碎片化了



1976年到2013年間大熊貓棲息地面積(a)和被分割棲息地數量(b,藍線),每塊完整棲息地大小(b,紅線)的變化。圖片:Xu

et al.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保護工作當然有作用


不過,新的分析結果還是肯定了過去幾十年來大熊貓保護措施起到的積極作用。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有效延緩了熊貓自然棲息地的減少

,同時在棲息地的恢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6到2013年間,熊貓自然保護區數量(c,紅線)、面積(c,藍線)、保護區內熊貓棲息地所佔比例(d)都顯著增加了。圖片:Xu 

et al.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而且,

隨著保護區的建立,人類活動對熊貓的影響也在減少

。 從1990到2010的兩個十年間,保護區內的農業人口分別減少了52.7%和87.3%。因為人類活動的減少,竹林砍伐、牧場收割、採礦業活動都大幅減少。


孤島,讓熊貓難以為繼


研究結果也指出,現階段,野生熊貓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的割裂和野生種群之間的孤立與隔離。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中發現的30個野生熊貓種群,被分割在6個不同的山地棲息地之間,其

中有18個種群的個體數量小於10。



公路的建設

是導致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通常,野生熊貓不會生活在公路附近,這會打擾它們安靜的日常生活。但是

公路數量的增加以及保護區內遊客數量的增加,卻在

一步步地將熊貓的棲息地切割成許多小塊

。長期下去,各個野生熊貓種群會因為缺乏基因層面的交流面臨小種群的滅亡。



1976到2013年間在熊貓野外棲息地內公路數量的增加(b)。圖片:Xu 

et al.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Scientific Reports

上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也得出過相似的結論。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計算出四川省五大山系野生大熊貓種群長期生存所需要的最小棲息地面積為114.7平方千米。棲息地小於這個面積,生活在裡面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就難以長期存活。

彼此隔離的棲息地「孤島」,讓大熊貓小種群難以維持

。除非減小棲息地的碎片化程度,否則,即使讓更多的大熊貓回歸野外,也難以保障野生大熊貓種群的長期生存。



路漫漫其修遠兮


歐陽志雲指出,打破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的趨勢非常重要。

首先應該通過立法

,建立生態紅線,嚴厲禁止開發紅線內的保護區核心區域;這些區域對於維持野生熊貓的種群非常重要。其次,還應在小的保護區之間

建立有效的生態走廊

,確保野生大熊貓能在不同保護區之間順利遷移。



藍色箭頭為建議通過立法建立的熊貓自然保護區和不同保護區間的通道。圖片:Xu 

et al.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雖然「滾滾們」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可是,想真正地

確保野生熊貓種群的長期生存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可能聽過「熊貓註定要滅絕,不應該浪費力氣保護它」這種觀點,似乎在理,其實錯得徹底。

熊貓是進化史上的贏家

<戳這裡>

告訴你為什麼。




日曆娘の推薦


想把滾滾帶回家?


試試

英文版

《物種日曆2018》


讓滾滾陪你一整年




↑點擊小程序了解更多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熊科 美洲黑熊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