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的大智慧不輸諸葛亮,且創造了一個歷史奇蹟,卻被誤解至今

他的大智慧不輸諸葛亮,且創造了一個歷史奇蹟,卻被誤解至今

提起攝政王載灃,大概沒多人知道,但若說:他是溥儀的老爸,汪精衛當年刺殺的就是他!估計大家就都會「哦」一聲,近而奇怪,一個末代皇帝的老爸,怎麼會大智慧不輸諸葛亮呢?

有此懷疑是必然。但凡事若換個角度,便會發現另一番情景。比如這位載灃。

其一,其實也曾是位才俊,他十八歲時(1901)年,奉慈禧之命出使德國,去為庚子年間,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事,向德國皇帝賠禮道歉。

顯然這種任務相當難干。軟弱一點就會被視為丟了大清國的臉面,而被罵成漢奸。而硬氣一點,人家德國去答應?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18歲的載灃卻出人意料的展現出,完全不同於其年齡的成熟,套用一句現在的話,就是「有理,有利,有節」的展開了此次出訪,最後以至於連德國人都認為其是「慎重外交,不辱君命」。

並且還讓人想不到的是,對德國的「洋玩意」他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和興趣,什麼軍校、造船廠等,都參觀。等於把一場「賠罪活動」變成了一次「出洋考察」。

這一點跟《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去江東去弔唁周瑜很相似,都是於近乎於不可能中,完成了一個高難度的出訪,並達到了目的。

其二,從載灃當上攝政王后的表現看,他因袁世凱足疾而罷免之,雖被許多人評為「操之過急,適得其反」,但卻沒有人說「這是錯誤的」。

因為,從他角度來言,袁世凱即有人品問題(戊戌變法時遺留,導致載灃對袁世凱有看法),又過於膨脹,對皇權形成了要命的威脅,所以找個理由罷免了袁世凱,但奈何北洋系勢力已成,非他一人可改變。

所以這個操之過急,顯然要求太高了!就如許多人評論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樣,認為是勞民傷財,不如先謀發展,而完全忽略了當時的歷史情況,你蜀國如何跟中原的魏國比!你發展,魏國就不發展了?

所以載灃當時不這麼干,莫非還讓袁世凱進一步加強權力,增加影響?況且,此刻的清朝被慈禧折騰的早已離心離德,奄奄一息,完全不能跟諸葛亮,輔佐劉備時的精誠團結,和後期主政蜀國時一言九鼎相比較。所以只能看其善後時的表現。

這就是最後要說的:載灃在清帝退位時的表現。對於清帝——他兒子退位,讓位於民國,載灃表現出了一種遠見、一種氣節,還有就是一種大智慧。

在1912年9月,孫中山先生曾親自去拜會載灃,見面後孫中山先生就說:「你擁護共和,這很好呀!雖然你是攝政王,但將來在中華民國五族共和的大家庭里,你還是有前途的。」

當時載灃回道:「我擁護民國,大勢所趨,感謝民國政府對我們的照顧。」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歷來王朝滅亡,從來都是於大亂中,不是整個國家如此,就是滅亡的皇族如此。唯一的例外,就是清朝滅亡和其愛新覺羅家族。這既是時代進步的結果,同時更是火候分寸掌握的好——這是技術活兒,而支撐這技術活兒的力量來源,則是他對時代和歷史的洞察力,這完全屬於創造了一個歷史奇蹟。

在溥傑回憶中,曾如此寫哥哥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相當傀儡皇帝時,載灃不但堅持不參與,還在短時間去看望過溥儀兩三次反對溥儀,並因溥儀不聽,而哭了一場。

而溥任則寫的更加詳細:有一天晚上,屋裡只有載灃、溥儀、溥任的時候,載灃語重心長地對溥儀說:「別拿日本人當傻子,他們不傻。他們不會打下江山讓你坐,朝鮮就是個例子。古代的石敬瑭也是個例子。當這個皇帝沒意思,不如當個百姓,活得像個人。」

看以上這番話,沒有大智慧的人,沒有民族氣節的人,是說不出這樣的道理的。所以說後人,只看到了載灃的所謂「軟弱和無能」。

但正是載灃的這種依託在民族氣節上的「軟弱和無能」,卻創造出了歷史奇蹟,並讓我們的國家和他的愛新覺羅家族,從中受益。只不過他自己,卻被誤解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者為王的江湖 的精彩文章:

因他叛變,使彭湃遇害,周總理親自指揮,陳賡巧妙布置才將他擊斃

TAG:靜者為王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