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最後一批成年的90後:如何度過人生最「艱苦」的18-28歲十年

致最後一批成年的90後:如何度過人生最「艱苦」的18-28歲十年

企創網:2017年的最後兩天時間裡,朋友圈被18歲照片的活動刷屏了。活動的原因是,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最小的1999年12月31出生的90後,都已經年滿18周歲了。我沒有參與這項活動,但是作為成年已經差不多正好十年的「過來人」,回顧過去十年的人生難免還是會有頗多感慨與收穫。

於是,在2018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們為最後一批成年的90後送上這樣一封「信」,關於如何度過人生最「艱苦」的18~28歲十年。之所以說這十年在人生中最艱苦,是因為多數人都要在這十年間,經歷高考、擇校、畢業、就業、戀愛、婚姻,甚至更多,更複雜的經歷。

這是一個人從「孩子」走向「社會人」,從單純少年成長為成熟青年的最關鍵十年。而在這十年中,多數年輕人一面迷茫焦慮恐慌,一面還要爭先恐後為了房子、車子、收入而奔波勞苦。作為剛剛成功走完這十年人生旅程,而且自我感知走得雖然辛苦,但卻沒有遺憾和後悔的「過來人」,我想和大家在新年第一天,聊聊我的一些經驗與心得,僅供大家參考。

一、要儘可能上一所好大學

青少年時期難免都會有一段時間,是非常叛逆的。這種叛逆最典型的體現就是——老師和家長越是強調學習可以改變命運,自己內心就會越發傾向於「讀書無用論」。而且,世界這麼大,想要找出一些書雖然讀的不多,但是依舊在世俗看來很「成功」的案例,一點都不難。如果死咬這一憑證不放,似乎也沒誰能動搖這種價值觀。

但是高考十年後的今天,我雖然不主張讀書和學習的目的過於功利。但是我不得不說一句真相——讀書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單單是憑藉高考,從落後家鄉走進更大城市,見識更大世界這一點,就已經足以稱道。更重要的是,越好的大學,你身邊同學中優秀的人所佔比例,就會越高。當一群優秀的人站在一起時,哪怕你原本十分普通,你也會迅速成長,變得比以前好上太多。

在你不清楚自己人生想要怎麼走的時候,那就一心一意好好學習,先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大學裡有無數的人和事,足以教會你如何為人生設立目標和理想。

二、要儘可能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在十年前我高考的時候,當時流行的報考志願方式是:窮人學技術,富人學藝術。

家庭條件普通的父母,往往對於掌握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有非常深的執念。當時正好趕上基建和房地產行業如日中天,所以當時很多我的同學,都在老師和家長的影響下,選擇了和建築工程相關的行業。但是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發現,房地產已經逐漸走過了它的黃金時期。而過去十年發展最迅猛,成長性最佳的行業,自然是互聯網無疑。

所以我們發現,由於大學需要四年才能畢業,畢業後又需要三五年才能真正深入一個行業。所以前前後後,耗時就要接近快十年。這樣一來,十年前認為的熱門行業,很可能你學成找到工作,逐漸由生手變熟手的過程中,這一行業的自然周期就使得它變得冷門了。所以選擇專業的時候,追逐熱門並不可取,因為時代和社會無時無刻不再改變。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和最擅長的。未來就業和專業的聯繫將會越來越弱,終身學習和思考能力才是決定職場成敗的最重要因素。

三、大學期間不要荒廢時間

由於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一些問題,造成中國的學生由於在高中時期用力過猛,導致一旦進入大學,很容易進入代償性的放縱時段。學習成為副業,吃喝玩樂成為了主業。好一些的起碼還堅持做到了不掛科,糟糕一些的乾脆是批量掛科。

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大學的四年,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後一個可以安心讀書,而且是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的時間段了。更重要的是,這一人生階段之於人體的生命周期而言,是讀書的最佳時段。比較容易專心,讀書速度較快,記憶情況較好。我記得當年我上大學的時候,同樣也是對某些課程不太感興趣,於是每天早上就到圖書館借6本書(借閱證單日借書上限),然後在寢室里看一天書,基本6本書就能夠全部看完。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再到圖書館借新還舊,如此循環往複。最終,大學成為我閱讀書籍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並且對後來的人生幫助很大的一個時期。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一個舉例,不荒廢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是說只能每天不停看書。而是找到有意義又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好好利用時間,只要不把大把的時間用來抽煙喝酒,泡吧打遊戲之上就好。工作之後,幾乎堪稱是人生的一個「百廢待興」階段,再想要讀書學習,培養興趣愛好,的確十分不易。

四、畢業後先到大城市闖闖

長期以來,我都堅持一個觀點,大學生畢業後,千萬不要轉身就回了老家。當然,這裡的「老家」,不包括本身家就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城市的同學,這也畢竟只是小概率事件。

畢業後的前三年,是之於一個職場人而言,最佳的試錯階段。無論你如何折騰和跳槽,用人單位只要看到你剛畢業不過一兩年,大致上都是能夠理解你的。而一旦你畢業五年以後,還是動不動就辭職的話,那麼你的履歷就真心是不太好看了。對於用人單位而言,也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從大城市去往小城市,叫做由難入易;從小城市去往大城市,叫做由易入難。兩者之間的難度差異,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經歷過在大城市職場的磨練和提升,哪怕是將來重新回到小城市工作, 也會更加得心應手。而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了小城市的安逸,然後有一天感到厭倦了想要再回大城市。從心理感受的層面說,真的接受起來難度很大。

五、畢業前五年的收入,多投資自己

我們不排除一些能力超強的職場新人,工作只一兩年,就一路開掛升職加薪,成為人生贏家。但是絕大多數的職場人,畢業的前三到五年,收入水平並不是十分高。如果是在生活成本較高的大城市,甚至可能只是勉強夠生活的程度。

那麼在這樣的客觀前提下,如何將原本就不多的收入妥善使用,就成為了重中之重。首先過多的消費品肯定是不推薦,「年輕人要懂得犒勞自己」這件事,基本上都是各路商家的營銷手段。在沒有取得職場和人生成績之前,年輕人拿什麼犒勞自己呢?這本身就十分荒謬。

最好的選擇是,畢業前幾年的收入,首要支出是投資自己。無論是報名學習各類課程,還是廣泛參與各種社會活動,都會對今後職場的發展,幫助頗多。而投資自己這件事,我的一貫態度是,最划算的時間,永遠都是昨天。或者是說,種植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六、要跳槽,要見識更多行業

雖然相比上一代和上上一代職場人,最年青一代的職場人的思維活躍性前所未有的得到提高。但是,依舊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年輕人,只要一份工作不幹到公司撐不下去,便死活都不願意輕易挪動。「人挪活,樹挪死」這樣的民間俗話我們姑且放在一邊。我們單純就只從人生體驗層面來說,一生就做過一個行業,將來老了回憶起來都會感到十分遺憾和單調。

更為關鍵的是,我不太相信,一個人的運氣有如此之好,能夠在第一份工作就找到了自己最擅長+自己最喜歡的。以我個人為例,大概是跳槽三次以後,才明白了自己最適合做的行業和崗位,並且定下了方向,專心在這一領域深造。

誠然,每一個行業,每一個職位都有其優勢和劣勢,也勢必都有人會選擇。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你之所以選擇它真的是因為你自己既喜歡又擅長,這樣一來,未來長達數十年的職場生涯對你來說,將成為一件幸福的旅程。而如果你既不喜歡又不擅長,無論這份工作能夠給你多少錢,跟你的人生比起來,都談不到划算二字。

七、珍惜信用,慎用所有槓桿工具

如果評選2017年的十大網路新聞的話,那麼「大學生裸貸」這一條,一定是跑不了的。無論你有沒有發現,中國都在加速進入信用時代。現在,我們只須提供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在各個網路平台輕鬆借到幾千到幾萬不等的現金。這背後隱藏的,是個人信用時代的崛起。

而個人信用的特點是,隨著一個人年齡的增長,正常情況下其信用指數會不斷累積增加。也就是說,相比大學生時代憑藉個人信用可以借到的錢,若干年後,金額會翻倍增加。那麼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珍惜自己的個人信用。永遠記住,個人信用這件事,明天比今天更值錢。你輕易在今天濫用,毀掉的絕不止是今天的你,而是明天和未來的自己。

年輕人較早接觸理財產品和投資學習我個人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不贊同加槓桿做理財。槓桿不是一局遊戲,輸了就可以立馬重頭再來。槓桿輸一次,起碼要透支一個人很長一段時間來彌補。尤其是對於尚未工作,並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年輕人而言,一旦出現投資失敗,虧掉了本金不說,還虧掉了大額的槓桿,得不償失。

八、無論家人怎麼催,別急著結婚,別急著生育

18歲上大學,很多家長還會依舊秉持著你還只是個孩子,不許早戀。緊接著就是22歲大學畢業,然後就是找工作,熟悉工作,一晃多半就到25歲了。此時一票兒父母的態度瞬間來了一個180°大轉折,天天催著子女趕快談戀愛結婚。但是,無論戀愛還是婚姻,原本都需要感情和機緣做支撐,哪有和到菜市場買菜一樣,討價還價一番就敲定的道理。

在過去多久幾年裡,我見識了身邊不少的感情悲劇和婚姻悲劇。所謂的感情悲劇,就是男女兩情相悅,但是某一方的父母就是死活不同意,棒打鴛鴦,最終可憐有情人終不成眷屬。而所謂的婚姻悲劇,則是兩個原本並無交集的人,在雙方父母的不斷撮合和催促下,草草結婚。婚後才發現,兩人在三觀差異明顯, 日子越過,矛盾越多,最終走向了離婚的方向。

而相比婚姻,孩子顯然就更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孩子不是阿貓阿狗,喜歡了就養,不喜歡了就送人。生兒育女是完全不可逆的選擇,在沒有思量清楚的情況下,生養孩子是對孩子極度的不負責任。尤其是在如上述情況下,並為深入了解即走入婚姻的男女雙方而言。推遲生育,對於雙方都很有好處。另外,當夫妻雙方身上孩子氣都尚未完全的褪去的前提下,顯然也是不適合為人父母的。

九、我並不建議在這一年齡段創業

按照我近些年來從事創業諮詢方面的經驗,我個人的態度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資源和家境,那麼我認為最佳的創業時間點,起碼是在你進入職場十年以後。所以畢業十年內這一區間,我並不主張多數年輕人開始創業。如果真心是對創業情有獨鍾,最好的方法不是創業,而是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切身體驗一下創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我主張進入職場最少十年以後再創業,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創業者的創業高度,往往和之前他在職場中的最高高度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你之前在職場中就是個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那麼創業之後大概率上同樣還是會如此。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在職場中已經達到了非常不錯的階段和位置,各方面能力和資源都十分得心應手的時候,再跳出來創業。

還是那句話,創業不是逆天改命,而是水到渠成。

十、身體比一切都重要

之所以把這一條放在本文的最後來說,真心是因為這一條,真的太重要了。

我身邊差不多近半數的90後,身體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這種問題當然不是感冒咳嗽這種小毛病,而是涉及臟器的,以往只有人到中年後,才會逐漸顯露的疾病。也就是說,社會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年輕人的身體卻是越來越糟糕了。

這背後的原因,顯然還是得從個人身上找。主因無非兩個,其一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其二是錯誤的工作方式。前者很好理解,比如晚上不睡,早上崩潰;大魚大肉,大油大膩統統屬於此類。而後者,則是由於工作原因,導致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的年輕人。永遠要記得,身體才是第一位的,無論你拿身體為代價換來了多少錢,一定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用身體還錢易,用錢買健康卻很難。

二十多歲時應該在事業上力爭上遊,奮力拚搏。但是,前提是不能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因為奮鬥和拼搏這種事兒,從來都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然後後半輩子吃老本的狀態,而是伴隨一生的生活方式。革命尚未成功之前,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創家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吃土的年輕人,我必須告訴你:花唄套現是違法的,而且會判刑!

TAG:企創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