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工業數字化轉型,下一代智能機器將是什麼?

工業數字化轉型,下一代智能機器將是什麼?

科技進步不斷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改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工業革命已經到來,工業自動化廠商正在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IT和信息技術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那麼,這些工業自動化工廠未來製造業中將會發揮出怎樣的作用?

正如為未來汽車鋪設的智能調整公路系統一樣,工業資產的連通性已經是成為下一波技術落實的基礎,今天的數字化轉型將為未來智能製造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今天,我們在構建工業基礎設施時依然是類似於電機、渦輪和物流機車等物理機器,表面上看來和十年前的情形差不多,但實際這些資產設備已經經歷了重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設備具有物聯網連接功能,工業設備逐漸走進數字化時代。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大多數工業公司已經認識到工業物聯網帶來的重大好處,但有八成人表示他們沒有一個成熟的計劃來把握這個機遇,似乎獲得物聯網的那些好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隨著工業設施中感測器和智能控制系統的發展成熟,企業現在可以輕鬆利用這一技術浪潮,通過連接實現高效的業務流程,從而提高數字化成熟度。接下來的幾年,工業製造將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先進。

基於人工智慧的自動化

人工智慧給工業設備運營帶來眾多好處正逐漸被企業人員所認識,在資產績效管理中利用機器學習軟體演算法,通過歷史數據的整合分析,可以幫助現場人員預測維護故障設備,為企業提供更高的準確性、更高級的預警服務。

將複雜機器學習演算法應用於實時性能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體現。通過AI技術創造更智能、可以自給自足的機器,同時能使生產線能應對各種需求的變化。

現階段,很多企業仍然處於數字化轉型的過程,連接所有工廠和車間的機器及設備資產,各種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和不同的數據可能會阻礙數據分析和市場決策。

但通過感測器通信更多的設備數據,基於人工智慧的資產業績管理系統不僅可以組織和標準化數據輸入,也可以增強企業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從而實現更加自動化和準確的決策。

對於目前工廠運營的一些手動流程,如發布工作訂單和日程安排檢查都將實現自動化,從而簡化維護實踐並提高機器的性能。

數字雙胞胎帶來關鍵優勢

數字雙胞胎產品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真正的數字生態系統將為企業提供關鍵優勢,為運營的資產績效管理提供充足的動力。

預先定義資產如何運作和執行的內容,然後利用這些信息來構建資產的複製品。字雙胞胎的概念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通過每個資產的虛擬複製品測試,通知操作員關於設備的健康狀況、使用壽命和性能水平。

在數字化基礎上,企業完全有能力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對機器進行優化,以調整出生產線的最高生產力水平。對於過每年每秒都需要進行生產的企業來說,通過數字化避免意外停機,將可以節省數百萬美元。

只要企業建立了更好理解整個工廠的運營情況的資產的數字副本,就可以識別出任何異常情況或表現不佳的設備,並酌情採取適當的措施。甚至可以更進一步,這些數據最終可以匿名化並在整個行業內共享出雲,使用戶獲得更大的數據樣本和更準確的參考。

對於一般的資產運營企業來說,其數據收集和分析統計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會利用廣泛的共享數據資源以及同行經驗,將能為資產管理提供更好的性能洞察力,進一步識別出設備的故障和性能問題。

增強現實顛覆設備維護

對於設備維護人員來說,並非所有的工業設備都可以接近。某些機器設備可能擁有數千個零件,而每個零件都嵌入強固的材料層,以及有可能是在世界上最惡劣的環境中運行。數十年來,在設備例行檢查或資產顯示錯誤需要維修時,都需在檢查過程耗費巨大的時間和人力,檢查團隊需要對設備進行實際操作測試以確定問題的真正所在。

醫療技術設備製造商必須對關鍵醫療系統保持檢查。如果醫院有感染,用於檢測感染的設備需要立即反應。假如一個製造商的微生物設備有任何性能問題,它會使整個醫療生態系統處於危險之中。因此,這此特殊設備需要定期監測和檢查。

新技術正在迅速改變檢驗團隊的工作模式,隨著移動設備增強現實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雙胞胎的支持,現場工作人員現在可以根據實時信息進行深入檢查,而無需將設備離線並進行物理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現場服務專業人員能夠利用增強現實技術,企業將把極端環境可能給工人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例如靠近管線或石油鑽井平台的工作,並眀可以通過保持設備在線運行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人工智慧、數字雙胞胎和增強現實已經在工業中得到很好的運用,充分利用這些新能力的關鍵在於擁有適配的數字基礎設施,包括通過資產管理系統提供信息的連接資產。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使用數據分析,工業企業將擁有實時優化資產績效的能力,從而實現資產的智能化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