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眾院搞親台法案攪和兩岸 專家:給「台獨」分子虛幻希望

美眾院搞親台法案攪和兩岸 專家:給「台獨」分子虛幻希望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眾議院一天通過兩項友台法案」,10日一大早,不少台灣新聞網站都在頭條放上了這個醒目的標題。所謂兩項「友台」法案,一個是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台灣旅行法」,還有一個是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法案。儘管這兩項法案目前只不過「八字才有了一撇」,還要等參議院通過、協調兩院一致版本、以及美國總統簽署等漫長過程,不過綠營媒體已經迫不及待地將其稱之為「台灣37年來外交大突破」了。

美國眾院周二在一個口頭表決中,一致通過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台灣旅行法」,要求政府「鼓勵美台所有級別官員的互訪交流」。

在表決前的辯論中,共和黨籍眾議員夏伯特說,對於改善美台關係,「美國能做的最重要改變就是允許台灣總統訪問華盛頓。目前的限制不僅是一種侮辱,也具有反效果,它們已經過時,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夏伯特是著名的反華議員,2014年12月,他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

眾議員舍爾曼也表示,「每一年中國都威脅台灣,美國對這些挑釁行動能夠採取的最輕微舉措是什麼?就是通過『台灣旅行法』。」

美眾院通過「台灣旅行法」後,總部在華盛頓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陳正義宣稱,「很高興看到惡名昭著的三公報被不斷送入歷史垃圾堆,那也是它們最適合的歸屬。」

當天晚些時候,美國眾院又以口頭表決形式一致通過一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法案,指示美國國務卿「制定一個策略,以協助台灣重新取得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資格」。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向國會提出報告,說明美國如何支持並協助台灣取得每年由世衛組織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資格。自從2015年蔡英文上台,當年世衛大會邀請函姍姍來遲,去年台灣更是未能接獲邀請。

一天通過兩項「友台」法案,美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稱,「這是對台灣傳達堅定的支持信號」。消息傳到島內,綠營宣傳機構火力全開,無不以最大篇幅宣傳這一「成功及突破」,稱之為「台獨力量的一大勝利」,或蔡英文當局的「外交重大成果」,強調兩法案在美眾院「無異議通過」,少數網站更將美眾院通過「台灣旅行法」稱為「37年來外交大突破」。

了解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的人都知道,這兩個法案真正立法成為具有約束力的美國行政機構法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台灣旅行法」為例,美國國會其實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推動類似法律,但當年這一法律始終未走出眾院的圈子。2016年9月,夏伯特等人提出「2016年台灣旅行法」,最終未能在美國國會通過。2017年1月,夏伯特等人以「台灣旅行法」取代「2016年台灣旅行法」重新提出法案。罕見的是,美國參議員盧比奧等7人於去年5月跟進眾議院提出參議院版本的「台灣旅行法」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之後,下一步將是等候參議院對由盧比奧等人提出的相同法案進行相關立法程序。如參院通過參院的版本後,還必須要「整合兩院」,最終獲得兩院一致認同的版本,才能送給總統簽署成為立法文本。在冗長繁複、不斷妥協的程序之後,往往最初的版本與最後立法完成版本之間有天壤之別。

比如「2016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參院通過的版本有「邀請台灣參加美國的紅旗軍演」、「美國國防部應派遣將級軍官及助理部長層級以上人員訪台」等條款,但最終定案的版本里,這些條款全都不見了。「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亦如此,參院版本有「美國對台六項保證」,眾院版本有「美國應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但最終定案的版本里類似條款也都不見了。

「我覺得這兩個法案不能叫『友台』法案,而應該叫『害台』法案」,復旦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張家棟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反華議員這麼做,無非是給「台獨」分子一個虛幻的希望,讓他們去冒險,這是在害台灣,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而他們這麼做的核心目的還是想打「台灣牌」,挑起兩岸爭端,牽制中國的崛起,美國好從中漁利。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10日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對於台美交流的重視,感謝美國國會中許多台灣的友人持續推動「台灣旅行法」,促進台美間更加密切的交往。他還說,美國政府近來對台灣採取比以往「更友善、更開放」的態度,預見會有更多各界美方人士來台交流,參加重要活動。台灣《聯合報》10日對此評論稱,關於美台高層級官員互訪解禁,「美國行政部門如何執行,則最關鍵」。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林鵬飛 蘇靜】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