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又拿台海問題牽制中國 台媒:「友台」是一場「空笑夢」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眾議院一天通過兩項友台法案」,10日一大早,不少台灣新聞網站都在頭條放上了這個醒目的標題。所謂兩項「友台」法案,一個是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台灣旅行法」,還有一個是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法案。儘管這兩項法案目前只不過「八字才有了一撇」,還要等參議院通過、協調兩院一致版本、以及美國總統簽署等漫長過程,不過綠營媒體已經迫不及待地將其稱之為「台灣37年來外交大突破」了。
事實上,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最終被美國行政機構「棄如敝屣」的不勝枚舉。給外界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去年1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政府評估「美台軍艦互停」的可行性,而當中國駐美公使說出 「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的話後,外界再無人相信美艦會貿然泊台。
美台1979年終止「外交」關係後,台灣的「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至今無法訪問華盛頓; 美國派閣員訪台多以商務、教育交流為主,雙方交流互訪官員層級其實極低。2001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對台交往相關細則設有六項禁令,其中包括「辦公室主任以上的國防部和國務院官員不得以官方身份前往台灣」。
「美友台,又是一場空笑夢」,台灣「中時電子報」發表署名評論說,事實上,美國國會議員早就深諳兩岸微妙情勢,利用提案在台海兩邊交互套利、左右逢源;先響應台方大力遊說、提出友台法案,最後再接受北京的「大腕」反遊說,相關條文不是消失就是改為不具約束力的「國會意願」。這些友台法案大都淪為「空笑夢」一場,只是不知情的台灣民眾再次被戲弄罷了。
「台灣前任駐美代表」沈呂巡在台媒發表評論稱,「友台法案」如「台灣安全法」、「旅行法」、「世衛案」等不斷推出,且每通過一階段我們就大肆宣傳,看起來熱鬧滾滾,但於大局有助嗎?「近半年來中共機艦繞台已成常態,美政府有一句公開的關切嗎?特朗普上台後,曾公開提過台灣一個字嗎?我們的APEC特使可以與之合照,為什麼只有圖無文,難道特朗普連問候語都沒一句?我們總統過境夏威夷,有州長市長或聯邦議員出來接待嗎?……我們盼望美方協助的,自WHA(世衛大會)以至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各國際機構的參與、阻止巴拿馬斷交以至李明哲案,又有哪件成功了?」
台灣軍事專家宋兆文認為,民進黨這兩年來連踩大陸「紅線」,他們所謂「不卑不亢,穩住兩岸,走向國際」無非是些空泛而毫無意義的說詞,換來的無非是大陸航母「遼寧艦」第三度繞台。現在綠營極度宣傳「台灣旅行法」的「成功突破」,對台灣的傷害與過去的作為行無二致。
早在去年10月,美國國會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提出「台灣旅行法」草案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表達過嚴正立場:「有關議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她敦促美方「慎重處理台灣問題」,「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免干擾和損害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眾院一天通過兩個親台法案,顯然是在挑戰中國的底線,嚴重傷害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他說,美國對華戰略博弈有幾個著力點:經貿、朝鮮半島、南海、台灣。今年南海局勢基本穩定下來,朝鮮半島也出現緩和的態勢,不排除美國在這幾方面用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在台灣問題上加幾個砝碼,施加對華壓力。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張家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兩個法案最終是否會通過還不好說,他感覺不會很快,特朗普會不會簽,也很難預測。如果兩院都通過了,他有可能會用這個東西跟中國討價還價,換取中國在其他方面的讓步。
香港《文匯報》10日評論稱,美國是想繼續把台灣地區當做抗衡中國大陸的一個橋頭堡,希望營造出美國主導的東亞地區秩序。至於這兩個草案特朗普會不會批,這就考驗中美關係了。但專家認為,草案最終完成所有程序成為法律的可能性不大,「近40年來的美國歷屆政府在兩岸問題上的認識總體是理性和務實的」。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林鵬飛 蘇靜】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