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例乳腺癌的病理診斷——淺談病理學與檢驗形態學的異同

一例乳腺癌的病理診斷——淺談病理學與檢驗形態學的異同

作者:徐海苗-浙江省腫瘤醫院整理:包安妮-三門縣人民醫院來源:君安醫學細胞平台體液1台審核:徐海苗-浙江省腫瘤醫院

細胞病理講究及時固定,而檢驗塗片多是空氣乾燥固定後染色,兩者各有特點和長處,很想知道從不同角度看細胞的差異性。先分享一個病例:

簡要病史:女性,41歲,腹腔積液,超聲及CT提示腹膜結節狀增厚。

病理圖片如下:

巴氏染色20×12

雷庚偉-陝西省渭南華康醫院:細胞融合性強,呈球形,惡性細胞。

徐海苗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

1、很想知道從細胞形態上檢驗科老師如何判讀惡性腫瘤的類型和來源?或者有無進一步確認的辦法?主要依據有哪些呢?我想這些形態學特點肯定對我們看片也很有幫助。

2、目前臨床對細胞學檢查的要求已經遠遠不止是告知是否有惡性腫瘤細胞了。漿膜腔積液樣本如果用檢驗科老師習慣的瑞氏染色或DiffQuick染色,有沒有形態學提示來源和原發灶的依據?

細胞蠟塊切片CB如下:

巴氏染色10×12

細胞病理學檢測結果如下:

規範化細胞病理學報告格式:

徐海苗老師病例總結:

這是一個以腹腔積液為首發癥狀的乳腺癌病例,細胞學樣本幾乎告知臨床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乳腺腫塊在這個信息提示下發現並最後確認。之前我們也走了很多彎路,做了大量的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包括胃腸道,胰膽管,苗勒氏管起源等),單從形態上沒法知道這個結果,所以我很想知道檢驗形態學方面對提示組織來源有哪些價值體現?

朱鳳嬌-浙一三門灣分院:

1、病理擅長看的是牆(整體全面),我們擅長看的是牆上掉下來的一塊磚,我們檢驗僅提示良惡性或其他的成份,如結晶、細菌、寄生蟲等等,因為掉下的單個細胞或細胞團常常失去了原有的組織結構,所以不報告具體來源。

2、拿一片樹葉去尋找一棵樹,有時葉同樹不同或樹同而葉不同,所以我們要想追塑源頭還必須綜合判斷,根據胸腹水標本的來源及漿膜腔積液中的惡性細胞形態特徵,有時結合臨床綜合分析,粗略考慮腫瘤細胞的來源,但不下具體診斷報告意見。

3、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時代,臨床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病理醫生壓力也隨之倍增!

徐海苗-浙江省腫瘤醫院:

其實細胞病理學也是如此說自己,拿了樹林邊的一片樹葉去尋找是哪棵樹上掉下來的。儘管憑藉樹葉去找樹很難,而臨床要求又越來越高,我們必須尋找一切蛛絲馬跡去確定腫瘤類型及其來源!否則就要被他們淘汰啦!病史有時候也模糊,而且50%左右的臨床疾病是以漿膜腔積液為首發癥狀的!

吳茅-浙江省人民醫院:

是否可以理解病理學屬上層報告,我們檢驗形態學是基礎的提示性報告,當檢驗報告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同時,如果檢到異常細胞,必須合理地給出提示,可為後期病理、流式、基因檢測方向的確定提供參考,我們要保證檢驗的質量,明確形態學的位置,報告更理性些,留有餘地,不要下重筆。正如B超與CT、核磁共振一樣,各有優缺點,需要相互補充,共同服務於臨床,服務於廣大患者。

徐海苗-浙江省腫瘤醫院:

上面的病例描述表達了細胞病理學目前的工作狀況以及伴隨的困惑。檢驗形態學表現非常吸引人,比如漿膜腔積液中常見的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僅僅比轉移癌略少,是除了癌以外最常見的漿膜腔積液惡性腫瘤),瑞氏染色在這方面形態改變表現上就非常有特色!

病理診斷良惡性是以細胞形態結合組織結構,以及兩者間的相互關係作為診斷基礎,輔助免疫組化、特殊染色、分子檢測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性診斷。病理學與檢驗形態學是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的側重面也有所不同,需要互為補充,共同服務臨床。

歡迎到君安醫學細胞平台查詢更多資料並參與學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乳腺癌 的精彩文章: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