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金融時報:馬化騰戰略焦慮 一改低調姿態 高調出擊

英國金融時報:馬化騰戰略焦慮 一改低調姿態 高調出擊

英國金融時報1月6日對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進行了報道,和以往的報道不同的是,金融時報,著重突出了近期馬化騰的變化—一改以往低調的姿態,開始高調。用金融時報的話來說「作為一個擁有大量數據的「巨人」,騰訊和馬化騰很難再保持低調」。

雖然馬化騰也「渴望走向全球化」, 但馬雲這個英語教師出身的阿里巴巴創始人,招待世界領袖,設立大膽的目標,還喜歡在公開場合表演, 這「完全是馬化騰的對立面「

但是,在上個月舉辦的財富全球論壇上,馬化騰先露出殺氣,他挑起了和阿里巴巴的戰爭,他自詡騰訊是如何賦能開發者,讓他們自己創建app----對此,FT認為,「這是騰訊在狡猾的懟阿里巴巴。」

騰訊主動挑起戰爭,並挑頭所謂的「反阿里聯盟」,是有著深刻的內在焦慮的。儘管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中國的互聯網雙巨頭,目前仍然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但騰訊近五成營收依靠遊戲。但是實際上,外界公認的一點是,中國遊戲雖然在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但就整體市場規模而言,將遠小於電商市場規模。

1月3日,華爾街日報就報道:隨著老齡化,手機遊戲的核心玩家群體將在2020年驟降3400萬。剛剛過去的2017年,可能是騰訊網易等賺遊戲錢的企業的巔峰時刻,而在未來收縮的市場中,競爭進一步升級,強者通吃的局面不可避免,中小遊戲公司將進入「傷停補時」時間。

現在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有手機,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遊戲玩家。而且,比起其他國家,中國遊戲玩家已經消費很多。據市場研究機構Newzoo統計,中國玩家平均每個月在遊戲上的花費達到26.5美元,高於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考慮到中國人的平均收入,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虎嗅網在2017年有文章分析稱,騰訊最近5年並沒有進入全新的領域,自從2011年開發微信之後,一直停滯不前。文章評論說:儘管騰訊長期處於收割態勢,但「除此之外,似乎也看不出騰訊有哪些獨特的遠大夢想……並不能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反觀阿里巴巴,在不停地投資布局不同的領域,給未來留下無限成長的空間:阿里巴巴把2017年視為新零售元年,在新年伊始,阿里就陸續宣布了私有化銀泰以及和上海百聯集團達成六項新零售戰略合作等動作……與重構傳統零售商家不同,阿里親手打造的盒馬鮮生是更典型演繹新零售模式的一次探索。

就連騰訊的核心領域:微信,都在被阿里巴巴迅速趕上。就在上個月,阿里巴巴開發的通訊軟軟體釘釘,用戶人數已經超一億。對此,新華社撰文評論認為「社交格局正在起變化」。

儘管微信對釘釘的崛起早有警覺,積極推廣了企業微信,意在抗衡釘釘。企業版微信公布的最新數據是150萬家企業和3000萬活躍用戶,與釘釘的500萬家和過億用戶尚有距離。 微信承壓極大。

阿里還在這一年宣布了三年內投資1000億人民幣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和顛覆式科學創新研究,並成立達摩院,在全球7個城市設立實驗室。如果新零售是阿里巴巴未來 20 年重要的引擎,那麼阿里在技術研發的投入則是著眼於更遠的未來。

而阿里巴巴在全球化上的主動出擊,讓人印象深刻,馬雲成了阿里巴巴公司和全球化最大的推銷者,保持著2016年和2017年,每年都近千小時的飛行記錄。馬雲身影出現之處,也是全球化和阿里巴巴出海的前沿陣地。

對此,FT評論說道:「像阿里巴巴一樣,馬化騰也渴望著走向全球「。但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騰訊只能通過收購海外公司這種形式來進行。

更讓投資者和媒體關注的是,不光是全球化領域,通過收購來進行業務擴展,已經成為了騰訊越來越主要的手段,騰訊越來越投行化了。

這幾年,騰訊投資了京東、搜狗、58同城、美團點評、滴滴、知乎、快手、金山、獵豹等明星公司。對此,阿里巴巴的公關負責人王帥在對騰訊尖銳的評論中說:很多推杯交盞滿面紅光的聯合起來反壟斷,這何嘗不是戰略上的懶惰和不思進取以及戰術上的路徑依賴和焦灼衝動。

騰訊還會繼續成長下去,但是,正如FT所說:「馬化騰可能會越來越難保持低姿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M站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經濟網M站 |